新聞 > 大陸 > 正文

當下一個悲哀的事實,飯局越來越少了…

飯局變少,是經濟預期的降低。

飯局變少,更是人性慾望的降低。

今年的飯局,越來越少了,不知道大家有這個感受嗎?

事關飯局,事關中國式飯局,一直是中國人情場和生意場的特殊載體,關於這方面的所謂學問,成年人幾乎都能講上一二三,甚至還有幾十本書專門向大家傳授飯局之道。

但是,現在的飯局,好像不怎麼講究了。

現在的飯局,關於主賓、次賓、主陪、副陪之類的,沒以前那麼分明了,關於敬酒之類的,也遠遠沒有以前那麼隆重了。

飯局沒以前講究,這倒不算什麼,更明顯的是,今年的飯局,真的越來越少了。

以我們小工作室為例,在疫情之前,我們用於接待之類的開支,一年差不多15萬左右,疫情期間的三年,這個數字減少到8萬左右,今年至今,我們的接待開支好像還不到2萬。

當然,與我們接待開支大幅降低相應的,這幾年下來,別人邀請我參加飯局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少了。

原本以為,這主要緣於我人到中年且為了陪伴小女故意減少社交導致的,不具有普遍性。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今年幾乎所有安排在晚上的飯局,我是全部推了,一來二去,大家知道了,除非是周末的飯局,也就儘量不喊我了。而我除了周末,也幾乎不再組局邀請朋友了。

直到最近,偶然與幾個朋友聊天,才知道,今年的飯局減少,其實是普遍性的。

•一個股票大戶的朋友講,「以前一周至少參加三五次飯局,我組局基本上是一周一次,有時候晚上的飯局結束,還會參加一個夜場,大家聚一聚,其實也不全是交流投資之道或所謂的內幕消息,而是為了享受一種氛圍,一種好像大家都能賺到很多錢的預期氛圍……」

•一個上上周我去拜訪的MCN機構老哥們和我調侃道,「老楊,你知道的,以前我都是主動邀請大家喝酒聊天的,今年基本上不主動邀請了,當然,你們上門來拜訪,我也只好請了……」

——聽到老哥們的調侃,有一股心酸湧上心頭,這哥們前幾年賺錢很爽,做人也很爽,幾乎每周都會主局邀請三朋四友,這兩年,他不僅沒賺到錢,好像還貼了一些老本,去年我都是主動邀請他,今年我陪伴小女多了,組局少了,自然邀請他也就少了。

•一位做實業出口的杭州朋友,前幾天與我講到,「現在的飯局,與以前大不一樣,以前主要是商務接待,現在主要是私交聯絡,頻次自然少之又少,我現在的飯局數量,與2021年相比,至少減少了80%……」

•還有一位上海的頂級資深媒體人,他和我說,「以前,幾乎每周,都有一些老闆請客,熟悉的有時會直接邀請我,不熟悉的,有時也會被與這些老闆熟悉的朋友帶上我參加飯局,當時,這些老闆邀請我參加飯局或者不在意他的朋友帶上我參加飯局,主要是圖個熱鬧,席間聽我侃一侃大上海過去二三十年的政商趣聞,感覺挺有意思,也挺有面的,至於我以後對他們具體有什麼作用,倒不是很在意。」

「哎,現在,這種僅圖神交不求實用的飯局,幾乎沒有了,現在的老闆在花錢上,真的比以前精細多了,當然,我也樂得清閒,只不過,由此派生的公關生意,現在我也幾乎沒有了……」

•「現在,還有沒有人、還有多少人邀請我們參加飯局,這應該是檢驗我們的人品了,以前別人請我們,是為了方便辦事,這幾年反腐這麼厲害,很少有人請我們辦事了(我們也不可能違規辦事),這時候,還能想起我們,這才能說明我們的人品不錯」——這是一位公務員朋友結合自身的社會存在感,對現在飯局大幅減少的思考。

……

……

現在飯局越來越少了,對此,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一個悲哀的事實。

飯局變少,這是群體性對經濟預期的降低。

在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大家普遍性的飯局比較多,其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大家對經濟預期的樂觀,通過飯局,大家可以分享和促成商業合作、可以聯絡情感,再不濟,大家也能通過飯局獲知更多或有用或沒用的商機信息。

但是,現在,大家普遍對經濟預期調低了,繼而也就普遍減少飯局或減少自己組局了。

飯局變少,這其實也是人性慾望的降低。

所有的飯局,除了真實的親情和友情外,其潛在功能無非只有兩個:一是增加了賺錢的可能性(商務合作促成和商業信息分享),二是獲得了自我的身份認同(所謂的圈子文化)。

但是,現在,上述兩種飯局的潛在功能,開始顯著弱化了,或者說,群體心理對上述兩種飯局潛在功能的需求明顯降低了——而這直接折射出,當下普遍性的人性慾望在降低。

人性慾望的降低,對於個體而言,肯定不是壞事,這能讓我們的內心獲得安寧。

但同時,人性慾望的降低,對社會而言,對當下正處於經濟維穩關鍵期的社會而言,這又不完全是什麼好事,這會導致社會活力的降低,這也意味着,當下一部分人正主動或無奈選擇躺平。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楊國英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6/194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