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和江有一拼 列寧經常組織搶銀行向四國送土地賣國

—十月革命真面目:恐怖分子的勝利

作者:

列寧的哥哥亞歷山大是民意黨敢死隊員,1887年涉嫌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要案而被處以死刑。民意黨是80年代革命民粹主義的主要組織,該組織把恐怖手段視為最重要的"鬥爭形式和生命力"。在黨綱明確寫有"破壞與恐怖活動"的必要性,指出要實現任何途經的變革,都離不開"獨立革命的成果和藉助於密謀取得的成果"。列寧當年深受其兄的影響,對民粹派的集中、秘密、紀律、限制等組織模式十分欣賞,並明確指出"民意黨"是"我們大家應當奉為模範的出色的組織"。

列寧出身於貴族家庭,是當時上層社會的一分子,因其兄涉嫌刺殺沙皇而被從上層社會驅逐出來,因而他對俄國的上層社會充滿着怨恨。列寧的革命,從來不是基於對勞苦的工農大眾的同情,而是基於一種對權力的欲望和無邊的仇恨。1891年--1892年伏爾加流域鬧饑荒,當地知識分子主張對飢餓的農民施以救濟,列寧堅決反對,他認為饑荒有進步作用,它可以毀掉古老的農民經濟。一些曾和列寧一起工作過的人說:"列寧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仇視一切,......一切都是從仇恨出發。"列寧的這個思想對20世紀的政治影響很大。

蔣介石在分析這個問題時說:"以恨為動機的革命,決不適於中國的民族性。因為動機既然是恨,行動一定是殘酷和卑污,......這完全和中國的民族性相反。......法國大革命之所以迭次失敗,使帝制復活,就是因為過於殘酷,使社會全體發生反感。這種殘酷手段,適用於殘酷的民族都遭失敗,那裏能適用於和平的中國民族。"第三國際的馬林曾問孫中山為什麼要革命,孫中山告訴他是"因為愛人類而革命"。馬林感到很奇怪,他說:"為愛人類而革命,這個革命永遠也不會成功,我們是為了仇恨而革命。"(見《蔣總統秘錄》)基於列寧這個思想的指導,十月革命後的共產主義革命者大多都是以滿腔的仇恨來從事革命的。經過文革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要人們激發階級仇恨,仇恨越大,革命越徹底。為此,就憶苦思甜,就辦階級鬥爭展覽會,開批判會,開公審會,辦學習班,想盡辦法煽動人們的仇恨。

1891年以後列寧遷到首都聖彼得堡,在那裏以律師的身份作掩護搞革命工作。當地的那些社會民主主義者都覺得這個新來的人不象是個馬克思主義者,倒很象個"民意黨"的信徒,因為他主張以恐怖活動作為主要的鬥爭手段,公開宣傳民意黨的那一套革命策略----以惡的手段實現善的目的。

十月革命前列寧就一直從事着恐怖活動,沙皇的暗探局掌握着很詳盡的有關列寧從事恐怖活動的資料,二月革命後所保存下來的只是那些檔案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些文獻中記載了斯大林在1909年曾經批評過列寧所搞的恐怖活動,認為這些恐怖活動是"失算"和"不正確的組織政策"。但在實際中,斯大林也執行恐怖活動的路線,據沃爾科戈諾夫所著《斯大林》記載,斯大林為給布爾什維克黨籌集經費,經常參加武裝搶劫。例如,馬爾托夫說,1907年斯大林在梯弗利斯對護送一車盧布的哥薩克押送隊進行襲擊,搶劫了將近30萬盧布。馬爾托夫在文章中非常氣憤地說:"高加索的布爾什維克卷進了各種明目張胆的搶劫性勾當"之中。(見《斯大林》47頁)在斯大林的一生中有許多"強盜性的事跡",關於這一點,斯大林自己也不否認。布爾什維克黨在十月革命前基本上是由職業革命家組成的,要維持這樣一個組織的存在需要好多錢,為解決經費問題,列寧經常組織搶劫銀行和騙取捐款。

當然,由於蘇共在奪得政權後對其在歷史上所作所為進行了粉飾和掩蓋,一些卑劣行徑的見證被銷毀,有些很關鍵的檔案被滅跡,但人們還是可以從僅存的一些資料中找出一些線索,這些線索對研究蘇共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十月革命把俄國歷史拉向倒退

對一些持不同政見的政敵施行迫害,是近代才有的事。拿俄國為例,真正受到迫害的政治犯是到了1845年後才有的,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於1845年在刑法上對政治犯罪作了界定。那些被認為犯有"書寫或散發旨在唆使人們對統治當局或君主個人品行不敬的手抄或印刷品或聲明"的罪行的人,施以很嚴厲的懲罰措施。對政治犯罪給予定罪不同於文字獄,這方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比較,這裏不予細說。俄國從1845年一直到1988年在漫長的一百幾十年裏,都有對政治犯治罪的法律條文。沙皇有300多年的歷史,只是在最後階段才施行政治定罪,前蘇聯有70多年的歷史,政治迫害貫穿其統治的始終。在這期間,無認什麼人,只要對現行政治制度表示懷疑,都被當成刑事犯罪處理。1960年刑法規定,對進行"質在破壞削弱蘇維埃政權的宣傳鼓動活動"的人,判處7年以下徒刑,並附加5年以下流放。(見《克格勃全史》22頁)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前蘇聯時期同沙皇時期相比,最起碼可以說沒有一點進步。

分析研究俄國的歷史,人們會看到,從1845年到1988年的一百多年時間裏,並不是鐵板一塊,也出現了短暫的寬鬆時間。正是由這短暫的寬鬆,我們才有十足的把握說十月革命把俄國歷史拉向了倒退。

20世紀初,俄國出現了兩次革命,一個是1905年的革命,一個是1917年的"二月革命"。1905年的革命雖然被鎮壓下去了,可以說是失敗了。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它又可以說沒有失敗,因為在革命被鎮壓後,沙皇迫於形勢,實行了一些改良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取消了政治犯,革命的黨派也可以自由發展了。到1907年,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的人數都有所增加,兩個黨的人數合在一起達到了八萬四千多人,後來到低潮時又有所減少。可以說,沒有沙皇在政治上的放鬆,就不會有後來列寧所領導的革命發生,列寧利用了沙皇政府的寬容。二月革命中,沙皇可以下令鎮壓,但是他沒有,而是和平退位。正因為如此,沙皇尼古拉二世,被人們稱為"赤誠的愛國者"。後來列寧得勢以後,卻下令謀殺了沙皇的全家。

1917年的二月革命在俄國歷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由二月革命產生的臨時政府是一個進步的政府。

"二月革命"從上一年就開始了。1916年的11月,資產階級和保守派的上層人士在議會中攻擊沙皇政府作戰不利,責罵沙皇賣國。上層的變化影響到了下層,人們奔走相告,認定大變革即將到來。沙皇尼古拉二世對此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導致了二月革命的發生。革命的導火線是一次兵變,彼得格勒的衛戍部隊是一批年齡較大的農民。他們認為他們應該免役了,不滿的情緒一直在增長,所以當他們的長官下令讓他們向鬧事的民眾開槍時,他們拒不執行命令,譁變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進行中,俄國是參戰國,將軍們怕譁變的消息傳出去影響前方戰事,就勸尼古拉二世退位,以挽救俄國的危局。尼古拉接受了人們的勸告,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了退位詔書,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勝利。沙皇退位後,杜馬(議會)代表們就選出了一個委員會來行使國家權力,這就是當時的臨時政府。在臨時政府成立的同時,社會主義政黨中的知識分子們在彼得格勒設立"蘇維埃(soviet),即工人、士兵代表委員會,監督臨時政府。由此時到"十月革命"發生七個多月的時間裏,俄國就是這種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由上述的歷史情況來看,當時即使是沙皇政府也在政治上有一個相對寬鬆的時期,同時沙皇后期並沒有絕對權力,它也不能不受監督,為所欲為。二月革命是國內各階層的民眾和軍事勢力反抗沙皇的結果。早在尼古拉二世上台之前,就已經有5000多名革命者流亡海外,採用各種方法準備推翻沙皇制度。二月革命中臨時政府的成立,正是順應了這種潮流。臨時政府上台後實行民主改革,開放黨禁報禁,釋放政治犯,召開被沙皇在戰爭中關閉的國家杜馬(議會),着手建立民主國家。

二月革命發生時,列寧正流亡瑞士。一聽到二月革命的消息,馬上打電話給他那些在國內的同志,要他們不要信任臨時政府,不給臨時政府任何支持;不要和那些社會政黨結盟,要指出它的任何諾言全都是謊話,要進行揭露;要把工人們武裝起來,準備進行暴力革命。列寧熱血沸騰,急着回國領導這場革命,奪取權力。

二月革命期間孟什維克和列寧黨徒中的大部分人,原想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制"的政體,但是列寧不給俄國這個機會,急於建立一個由他主持的獨裁政權。1917年的7月,他發起了一次武裝起義,臨時政府的情報部門把所獲得的有關列寧同德國人勾結,顛覆俄國政府甘當賣國賊的案情公佈了一部分,這場起義就被平復了。

被宣揚得神乎其神的十月革命其實沒有經過武裝戰鬥,也沒有所謂的"一聲炮響",那些所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轟擊冬宮的炮聲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是人為地編造出來的,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沒有遇到抵抗,幾乎是不發一槍一彈就把首都的機要部門都佔領了。列寧說:"在俄國奪取政權輕而易舉,就象舉一根羽毛一樣。"這是因為臨時政府不想發動一場戰爭,他們很樂意和平地交權,他們對權力也不象共產黨看的那麼重要。列寧很巧妙地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這個口號聽起來象是實行自下而上的民主,而不是一黨獨裁。既然如此,列寧又那麼熱愛權力,何不讓他來試試呢?成立一個由多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又有什麼不好?萬沒想到,列寧把俄國拉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臨時政府的國家要員們也為自己的妥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黃花崗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6/194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