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居然要貼錢上班:銀行人吐槽自掏腰包「買存款」(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我居然要貼錢上班。」在北京市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一年多的劉博(化名)是一名客戶經理,他的日常是向客戶推銷理財產品、基金、保險產品,並接受銀行嚴格的考核制度。「所有任務中,我最頭痛的就是銀行佈置的攬儲任務。」劉博如是說。

「6月底我花了大幾千塊找中介買存款,總算達到了行里的800萬存款要求。但沒想到第三季度還要拉2000萬存款,感覺自己就是個大冤種。」

近階段,隨着存款利息不斷調降,銀行攬儲壓力逐漸加大。恰逢6月底銀行季末業績考核時點,那些遊走於銀行、存款方之間的資金掮客開始活躍。業內人士看來,所謂的「貼息攬儲」「存款一日游」等,都是違規行為,屬於不正當攬儲手段。這樣的方式或可擾亂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加重銀行負債成本,存在多方面的隱患。

100萬單日貼息可達3000元

客戶經理:完不成要扣3000塊

據南方都市報,「同業的家人們月底拉存款任務都完成了嗎?我還有700萬缺口,完不成好崩潰啊」「沖存款真要命,任務還差三千萬」……近期,有類似用戶在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難以完成攬儲業績的壓力。

在小紅書平台上以「拉存款」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有254條相關筆記,其中,某條「銀行人,怎麼拉定期存款」的筆記獲得了1300多個收藏及560條評論。此外,在小紅書等平台上,還有自稱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附上工作照吸引儲戶前來辦理貼息存款。

不同機構、地區和時間對貼息價格會有影響。平時存款貼息的價格相對較低,在每萬元貼息1元左右,而到了月末、季度末這些關鍵節點,貼息價格可以上升到「萬15」,甚至是「萬30」。所謂「萬30」,是指資方得到的利息,每存款1萬元可獲得利息30元,比如說客戶7月30日將100萬資金轉入銀行,8月1日轉出,則能拿回100萬本金加上銀行網點或客戶經理私下給的3000元貼息。

據第一財經,KPI層層壓力下,除了有銀行網點「大手筆」貼息,也有部分銀行人為了完成KPI,自掏腰包「買」存款。

「我身上有200萬存款任務,完不成會扣3000元的績效。」廣東某城商行客戶經理丁樂(化名)6月最後一周陷入焦慮,他上月末已經「掛0」(即存款任務完成進度為0),季末考核是他不得不全力以赴的關鍵節點。

丁樂最近開始密集在某社交平台聯繫客戶,通過「月末沖存款50萬,僅存1晚個人補貼400元」、「比大行利率更划算,月末最後利率高地,有額外補貼」等「打廣告」做最後努力。最終,他完成了業績指標,但下發的獎勵與其付出的成本幾乎差不多。

存款利率持續下行

7月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7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28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人民幣存款餘額277.5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0.9個百分點。

前七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98萬億元,同比多增1290億元。7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同比多減1.1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809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53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907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130億元。

新京報消息,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發佈數據顯示,今年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下降趨勢較為明顯,7月份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相較去年末共下降了12個基點,尤其是3月份以來降幅較大,這和普通定存利率下降趨勢基本一致。

據中國證券報,江蘇地區某農商行工作人員分析稱,攬儲壓力較大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地方性銀行經營地域受限,再加上其他銀行持續下沉,本地銀行的發展空間進一步被擠占,拉存款難度較大。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攬儲壓力大與利率持續下行有一定關係。近日,澄海農商行、上海浦東江南村鎮銀行等部分銀行又在調降存款利率。以澄海農商行為例,與今年3月調整後的利率相比,8月1日調整後,該行1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調5個基點,至1.9%、2.72%;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了10個基點,至2.65%。

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專家:銀行下達任務指標要合理

有銀行因存款「沖時點」被罰

據中新經緯,至於存款衝量的操作是否存在風險,一名中介花花(化名)表示,一般是通過網開二類電子賬戶存入,銀行員工負責提供二維碼或網點機構名稱。「確保業績算在你頭上,我們來找資金存款,完成後你再付款就行。我們會根據資金的額度分散幾個人去開戶,一年內絕不銷戶。」花花再三保證。

對於「自掏腰包買存款」的現象,有銀行員工表示,這雖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但很多時候確實能解燃眉之急。她曾經花800元沖了100萬存款,但如果不能完成任務,罰金至少要一千多元。相比之下,她覺得這筆買賣不算虧。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銀行員工完不成任務,靠網購沖業績屬於違規行為。對於銀行來說,通過這種方式買來的「客戶」質量較低,沒什麼實際意義。除此之外,對於被「買」的客戶來說,將大量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提供給第三方,很容易泄露個人信息。

據瀟湘晨報,根據《儲蓄管理條例》規定,儲蓄機構不得使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儲蓄存款。2018年發佈的《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不得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不得通過個人或機構等第三方資金中介吸收存款;不得通過理財產品倒存等。

在此背景下,為何「貼息攬儲」屢禁不止?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貼息攬儲」等行為產生的部分原因與銀行業績考核體系和任務指標不合理有關。在過重的考核指標和壓力之下,基層機構和員工行為容易出現異化。銀行應平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範的關係,處理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係,給分支機構下達的考核任務應科學合理,讓基層機構和員工「跳起來夠得着」。基層機構和員工應端正認識,採取依法合規的方式完成任務指標。

監管方也正持續關註上述情況。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佈的行政處罰信息,近期浙江浦江農商行因存在績效考核不合理導致部分基層網點存款「沖時點」等行為,合計被罰160萬元;原廣西銀保監局此前也發文督促銀行將員工違規與中介合作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行排查,在績效考核、貸款「三查」、員工管理、第三方合作等方面完善機制、優化流程,堅決杜絕「唯指標論」和粗放式發展。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3/194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