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競技的獎牌比拼,作為冷戰時代的產物,原本應該隨冷戰而遠去。不幸的是,它現在又在中國死灰復燃。(圖片取自世大運官網)
8月8日是北京奧運開幕15周年。筆者尤記得,當年在奧運開幕式上,中國組織了空前龐大的表演隊伍,在總導演張藝謀的指揮下,給全球上演了美輪美奐、聲勢浩大的開幕式表演,開幕式轉播創下全球收視紀錄。中國勇奪48塊金牌(原本是51塊,後來三面金牌被剝奪),100塊獎牌,金牌數力壓美國,歷史性地高居第一,舉國歡騰。
2008年奧運會是中國當代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在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一個轉折點。當時很多人懷着美好的願望,如同當年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和主題曲《我和你》、《北京歡迎你》等,中國從此張開胸懷,融入世界。在大國崛起的同時,拋開長期的國恥教育、狹隘的民族主義以及那套「西方忘我之心不死」的仇恨性話語,成為一個真正開放的、自信的、負責任的大國。
至少在體育方面,很多人就認為,中國已經得過奧運第一了,滿足了中國人民長期以來「成為冠軍」的心願,以後就不會對金牌和獎牌那麼在乎了,從此能破除中國的金牌至上的執念。
在過後幾年,我們確實觀察到那麼一種令人欣慰的趨勢。至少在體育方面,2012年和2016年的奧運會,中國輿論對金牌榜排名的熱情已有所下降,反而注重運動員的表現和超越自我。一個觀察是,獲得銀牌、銅牌運動員,不再被視為「丟掉金牌」,而被視為努力之下取得的成績。2016年,中國在金牌榜上被英國超越,丟掉了以往「老二」的地位。放在更早的年代,很大機會是批評和反思(正如1988年「兵敗漢城」之後的大檢討一樣)。但當時,對最後階段女排奪冠的興奮,遠遠大於金牌榜上的失落。
然而最近幾年,不得了,舊有的心態不但回潮,反而比15年前更高漲了。至少在體育方面,近年來,中國的輿論心態就非常不正確。中國不但重新繼續痴迷金牌榜,還一個勁地往美國身上「碰瓷」,令人哭笑不得。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國以38塊金牌,一塊之差「屈居」美國之後成為第二。這本來是中國在境外奧運會上最好的表現之一(2012年倫敦奧運會經過幾年後的興奮劑修正後,中國多了一塊金牌,最後的金牌數為39枚),而且重奪「老二」,本來相當值得高興。但當時,中國社交媒體上卻為中國被美國最後一刻在金牌上超越而憤憤不平。
中國差一塊金牌的「罪魁禍首」是誰?大家可能還有印象,當時,中國桌球混雙選手在決賽中意外地輸給了日本的伊藤美誠和水谷隼。兩人的社交媒體被中國的惡意留言洗版。伊藤美誠的外貌、發球姿勢甚至眼神,也全被中國網民抨擊,造謠、發「丑圖」。在中國網民的網絡欺凌下,伊藤美誠被迫關閉了自己的社交媒體。
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美中之爭」更是讓中國人熱血沸騰。中國向來不太重視冬運會,在冬運會上成績也很一般。這次主場作戰,為了大幅提高成績,採用的歸化之路。擁有美國國籍,在美國出世,在美國長大,從小在美國訓練的花樣滑雪高手谷愛凌,選擇代表中國出戰,令中國傳媒感到「吐氣揚眉」,在奧運之前好幾個月就爆炒谷愛凌「選中國不選美國」。谷愛凌不負眾望,勇奪兩金一銀,更帶起中國的「谷愛凌熱潮」。
正是這兩塊金牌,讓中國在冬奧會上首次以十金擠進前三名,還以一塊金牌之差在金牌榜上超過美國(由於花樣滑冰上的冠軍爆出禁藥醜聞,亞軍的美國很大機會能獲得金牌,所以實際上美國也應該是十金,但美國銀牌銅牌都多於中國,排名應該在中國之前)。這更令中國沸騰。這裏的詭異之處就是,冬奧會的霸主向來是歐洲的挪威和德國等歐洲國家,美國只能算是第二梯隊。但中國在金牌榜上不盯着第一第二名的挪威德國,力爭上遊,反而處處和美國較勁「當小三」。
在今年剛剛結束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精彩紛呈,中國選手也發揮出色,勇奪五金。中國輿論和網民在近年興起的仇美主義主導下,又把比賽政治化,炒作所謂的「美國輸不起」,令人大倒胃口。
中國輿論和網民在近年興起的仇美主義主導下,又把比賽政治化,炒作所謂的「美國輸不起」。(圖片擷取自新華社)
這次美國成績欠佳。以金牌論,在最後一天美國連奪三金之前,還以4:5落後於中國。當然,美國在獎牌上是遙居榜首。這時,就有中國網友仿佛發現新大陸:美國轉播電視台NBC,按照游泳比賽的獎牌數把美國排在第一位。於是中國就開始炒作「美國輸不起」,「千方百計把自己排在第一」。中國人還指責,美國在獎牌榜中把「跳水」去除了。如果把中國強項跳水、花樣游泳等都加上,雖然在獎牌上還低於美國,但在金牌上是中國第一。在一篇《剔除跳水和花樣游泳,修改獎牌榜規則,美媒NBC硬捧美國上榜一》中形容;「(美國)這樣一番『神操作』後,終於把美國推到榜首」,「美國此舉足以見得美國人似乎無法接受失敗」。
其實,有關美國獎牌榜和金牌榜的排法問題,早在2008年奧運會就被廣泛討論過。筆者當時撰文一篇,還廣被引用。美國作為一個言論自由國家,沒有那種中國式的所謂統一的「官方排名」。各家傳媒有自己的排法。有的傳媒是以金牌數優先,有的傳媒以獎牌數優先。而傳播奧運項目的NBC就是獎牌數優先的媒體,至少從1970年代的奧運會獎牌排名開始就這樣用。這種排名並不一定讓美國佔優,美國金牌領先但獎牌落後的情況並不罕見。因此,問題關鍵就是各家媒體在排名方法上是否自身能保持一致,而不是「不是什麼哪種能排第一就用那種」,去讓美國看上去第一。
另外,世界游泳錦標賽其實是六個不同體育項目的大雜燴(游泳、跳水、高台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公開水域),它們各有自己組織,各自組織比賽。當中,游泳項目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又遠遠高於其他項目。在傳統上,儘管這些比賽放在同一個錦標賽的旗下,但互相之間沒有什麼聯繫,也並不把金牌放在一起計算,這和奧運會有很大區別。NBC這麼多年來都只轉播游泳比賽,獎牌也都只計算游泳獎牌,從來就沒見過NBC把其他項目加在一起。NBC何來為了「讓美國排第一」,而故意「把跳水去掉」?
其實,中國自己也把其翻譯為「游泳錦標賽」,這當然是因為游泳項目的影響力了。試問跳水和游泳有什麼關係嗎?跳水跳得好不也挺好嗎,何必要硬「蹭」游泳的光呢?
最新的例子是剛剛結束的成都大運會。中國奪得一百多塊金牌,傳媒大肆張揚。其實大運會是一個文化交流性強於競技性的東西,一般除了東道主,其他國家都沒有太重視,很多參賽運動員都不是專業的運動員,而真的是業餘學生。向下看,第二名日本、第三名韓國,一個大運會來捧場的還是日韓等亞洲選手。而且日本二十多金,韓國十多金,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的金牌加起來還不如中國多。其金牌「成色」,可見一斑。
中國作為東道主,重視比賽無可厚非。但派上了最頂尖的精英運動員參賽,就連剛剛在世界游泳世錦賽上的金牌選手,只要合資格,也一個不漏地連夜飛回成都參加大運會。那就有點過了。那些游泳世界級好手,對上一堆業餘選手,一個人拿九塊金牌,八塊金牌什麼的。除了變成了「中國好棒棒」的素材,還有什麼意思嗎?
而且,運動員取得成績固然可喜,但沒有誰去在意金牌榜或獎牌榜,因為它根本和「國家體育實力」沒有什麼關係,更和什麼「國家實力」完全無關。
中國光是興奮自己的金牌數也可以體諒。然而,中國社交媒體的重點卻放在了嘲笑「美國體育墮落了」,因為美國只有一塊金牌。就連大運會也能拉到「中升美降」、「東升西降」上。有中國媒體還故意把美國放在第一位,以諷刺美國「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排在第一位」。
由於路途遙遠,美國不重視這次比賽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有跳水比賽,只有三組人參加,參加就能拿至少銅牌,但美國的參賽運動員還是棄賽了,連「白撿一個銅牌」都不要。美國大學生(NCAA)籃球實力強勁眾所周知,但這次派出的隊伍只是一支NCAA中下游的隊伍,還輸給了巴西隊。其實想想就知道了,美國體育再墮落,如果全力以赴,也不可能只拿一金。
但當有人指出,美國不重視大運會。這下中國輿論更起勁了,批判說「有人就是見不得中國金牌數在歐美前面」,「跪久了都不知道站起來是怎麼樣」。
令人感到可悲的是,有人從美國成績這麼差,只有一金,就聯想到中國廣為傳播的假消息「美國在武漢軍人運動會把新冠病毒帶到中國」,質疑「美國是不是又來投(病)毒了」。可見中國輿論圈的反美洗腦宣傳,已經到了何等瘋狂的地步。
排名向來不是奧運精神所提倡的,奧運根本沒有什麼「官方排名」,只有作為「信息統計」功用。在冷戰時代,美蘇雙方都把奧運看作是國家制度優越性的競技場。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人也沒有怎麼重視這個排行榜,然而,有的國家就偏偏就很看重。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體育競技的獎牌比拼,作為冷戰時代的產物,原本應該隨冷戰而遠去。不幸的是,它現在又在中國死灰復燃。回到十五年前,人們也以為,2008年奧運會將會改變中國人的氣質,至少在對待體育方面。沒想到,中國體育成績好了,卻成為進一步鼓動民族主義的工具,在「排名民族主義」和「仇美主義」雙重作用下,「排名超過美國」就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原子彈」。這正好見證了我們如何重新步入新冷戰時代。更不幸的是,在冷戰時代,體育固然是競爭比拼的場所,它同時也是友好交流的工具;現在,它卻被用來煽動仇恨。這更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