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領域反腐話題近日持續引發關注。據統計,年初到現在全國已有超155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官方曝光的案例顯示,3520萬的設備有醫院院長吃回扣高達1600萬;還有醫院要求開除醫藥代表。總的來說,醫藥反腐不能搞形式、抖機靈,而一定要動真格,要真正解決掉制約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沉疴痼疾,比如要緊盯「一把手」專斷、醫療機構與藥企勾結、工程建設等痛點,下猛藥徹查嚴辦。
風暴一來,啥稀罕事都不奇怪了。
據媒體報道,8月7日,一張網傳圖片顯示,上海長征醫院近日分別向上海諾華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發送處理建議函,要求開除4名醫藥代表。
8月7日晚間,兩家公司所屬的諾華中國發表聲明稱,確有醫院發函「涉及所稱的兩位我司醫藥代表」。
醫藥代表一手牽着藥企,一手牽着醫院,是二者的粘合劑、強力膠。在過去很長時間,此「三人行」關係密切,可謂雍雍穆穆,其樂也融融,大家一起賺錢。
即便有時出現點齟齬,也不過是討價還價的小脾氣,遮人眼目的小爭吵,如今竟有醫院要求藥企開除醫藥代表,看來風向變了。
這風,來自時下國家整治醫藥腐敗的強大意志,也包括諸多已經發生了的真實案例。
此前的7月底,中央曾明確要求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各地已於更早前展開行動,年初到現在,全國已有超155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基本不到2天進去一個。
這些都是當地醫療體系響噹噹的人物,有在職的、有退休的,有被帶走的、有主動投案的,影響之大,已經波及到資本市場。
這也意味着,當下的醫藥反腐風暴,早已不是什麼「信號」「端倪」,而已經有了實實在在的「聲勢震懾」。作為遊走於藥企與醫院之間的活躍分子,醫藥代表最先、最強烈感知此間冷暖,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醫藥代表有多活躍?不妨從各類學術會議、學術活動說起。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及時了解行業動態、最新的治療技術等等,十分必要。
也因此,醫學界的學術交流和活動,一直很受歡迎。原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也明確把學術交流列為醫生在職教育的一部分。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術會議成了醫院代表的主場。
主辦方還是各級醫學會、協學會,承辦方則變成了藥企,而很多負責會務的醫藥代表利用這些場合長袖善舞,給付「講課費」「專家費」,對接新的診療技術、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等,這些充滿利益勾兌的操作,讓學術會議變了味。
據媒體援引Wind數據顯示,460家醫藥上市公司2022年的銷售費用共計約3397.3億元,同比增長4.5%。
此外,上交所文件也指出,醫療企業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往往較高,銷售推廣活動的真實性、合規性頗受市場關注,銷售推廣費往往存在名目複雜、類別多樣、可能用於隱性支出等問題,一直是審核關注的重點。
可見,巨額銷售推廣費可能暗藏「貓膩」,或許是當下醫藥反腐引發醫藥代表不安的重要原因。聯繫當下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宣佈延期,這一輪醫藥代表的緊張,絕非風聲鶴唳。
但也要明白,醫藥代表之所以能夠作妖,根子並不在自身,而在於當下藥企與醫療機構之間的不當利益勾連。若不去斬斷這種利益輸送,只是試圖踢開幾個醫藥代表,也太兒戲了。
此前有媒體報道,醫藥企業的銷售人員有兩大類組織形式,一種是所有僱員都受公司管理,出事後公司要擔責;另一種是國內企業大多採取的,拆掉銷售部門,只保留部分創新或者核心業務自營,其他普通業務轉為外部代理制,和總部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也就是說,即便藥企真開除了醫藥代表,仍可以採用外包業務的形式搞推廣。報道也提及,有醫院跟醫藥代表說,暫時別來了。一些藥企給藥代放起了假,只發基本工資。
啥叫暫時?為何放假?可能只是想等這次風暴過去。
中紀委此前曝光,雲南普洱市人民醫院以3520萬元購入一台儀器,院長楊文俊竟然吃掉高達1600萬元的回扣。吃相如此難看,下嘴如此兇猛,能完全把板子打到醫藥代表身上?
可見,醫藥反腐不能搞形式、抖機靈,而一定要動真格,要真正解決掉制約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沉疴痼疾,比如要緊盯「一把手」專斷、醫療機構與藥企勾結、工程建設等痛點,下猛藥徹查嚴辦。
無論如何,在民眾期待下,這輪醫藥反腐不能搞成一陣風,而是要立足長遠,將風暴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真正讓醫療這個領域清朗起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