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看了李白的朋友圈才知道,人和人的關係,都是季節性的

作者:
相遇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有人曾把李白朋友圈,繪製成了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李白這一生,交友眾多。

我們熟知的杜甫,高適,王維,賀知章都是他的好友。

他們相聚在一起時,都曾舉杯暢飲,互訴衷腸,有過一段非常難忘的時光。

然而隨着人世的變遷,這些濃烈的情感,都慢慢被時光遮掩。

直到李白去世,很多曾經的好友,都再未在他的生命里出現。

亦舒曾說:

命運的旅途中,每個人演出的時間都是規定的,該離場的時候,多麼不捨得,也得離場。

人與人的關係,都是季節性的。

這一程,相遇,下一程,退場。

相遇在風中,聚散從來由不得你我。

1

李白&杜甫:

性情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李白沒有被稱為「老李」?

一個高贊回答很有意思: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

李白和杜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李白為人,豪邁飄逸,哪怕是跌落低谷,他對人生的態度也始終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而杜甫向來老氣橫秋,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的筆下是化不開的憂愁: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李白與杜甫,性情完全不同,即便後來有幸相遇,最終也難逃漸行漸遠的結局。

公元744年,李白因觸怒權貴,正在洛陽「散發弄扁舟」。

而杜甫因科舉落第,四處遊玩散心,也來到了洛陽。

就這樣,兩個失意的人,在那個千年古都,完成了一次歷史的邂逅。

兩人相逢後,經常一起遊山玩水,一起訪仙問道,一起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然而,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李白可以做到樂在其中,杜甫卻不行。

杜甫心心念念的,是百姓疾苦;而李白執着的,卻是且樂當下。

一個現實主義,一個浪漫主義,是很難成為攜手走到最後的。

所以,在同游齊魯後,杜甫終於下定決心,再次走入長安城中。

而李白也決定繼續游於山水之間,轉向江東。

臨別時,李白寫下了「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的詩句送別杜甫。

此後餘生,兩人再未見過面。

有人說,人和人之間,敬於才華,合於性情。

而李白和杜甫,恰恰是敬於才華,散於性情。

他們兩人,一個沉穩似山,一個奔流似水,可惜的是,山水雖有相逢,卻終歸不同路。

有人曾總結道,真正的朋友,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有共同的理想,第二種是有共同的語言,第三種是有共同的愛好。

與人相交,沒有人願意一直向下兼容,也沒人喜歡一直向上仰望。

真正長久的關係,一定離不開志趣相投,性情相合。

若缺失了這一點,即便勉強處在一起,也終究會活成彼此不理解的樣子。

2

李白&高適:

際遇不一,只能分道揚鑣

公元744年,李白在遇見杜甫後,還邂逅了同樣不得志的高適。

那個時候,他們境況相同,遭遇相似,幾人剛相識不久,卻相見恨晚,格外交心。

他們聚在一起,談人生理想,訪名山大川,度過了一段高歌狂笑的快意生涯。

然而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幾人的際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選擇老皇帝玄宗,還是永王李璘,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次關乎命運的抉擇。

高適果斷選擇了前者,而李白則投奔了後者。

結果,永王李璘兵敗,李白一下子成了「從逆」的叛賊。

而高適則憑着軍功扶搖直上,成了平叛的大功臣。

萬般恐慌之下,李白趕緊寫了一封信向往日的好友高適求救。

他在信中表示,自己絕無反叛之心,希望高適看在他們過往的情分上,救他一命。

高適也有他的立場,也有諸多無奈,他沒法對李白網開一面,而且還只能親手把他送進監獄。

再後來,李白戴着反賊的帽子,被流放夜郎。

高適卻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詩人,變成了鎮守一方的地方大員。

此後一生,兩人再未有過任何交集。

作家海宴曾說過一句很扎心的話:

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

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後,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天涯路遠。

成年人的關係,真的比我們想像得要脆弱。

今日你們可以一見如故,來日很有可能就會走到形同陌路;

今朝你們「酒逢知己千杯少」,明日未必不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當人生軌跡不再有交集的時刻,成年人之間,散夥是常態,你我都不是什麼例外。

友情並非一輩子的事情,當一段感情到期的時候,願你我都可以笑着揮手告別。

3

李白&孟浩然:

付出不對等,註定走不到最後

唐朝的眾多詩人中,李白最仰慕的是孟浩然,甚至把他當成了偶像一般的存在。

李白26歲那年,曾遊歷到湖北襄陽一帶。

也是在那個時候,他聽說譽滿京城的孟浩然在此地隱居,於是連夜兼程,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孟浩然。

在見到孟浩然後,李白更是瞬間化身迷弟,寫下一首《贈孟浩然》來表達他的敬慕之情。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在李白眼中,孟浩然是一個超凡脫俗,風華絕代的人物。

能與這樣的人相識,並與之結為忘年交,是他這一輩子最難忘的經歷。

後來,兩人又於黃鶴樓前相遇。

同游一番後,孟浩然說自己將乘船去廣陵,李白又親自送到江邊,一直目送着小船漸行漸遠。

直到小船消失在水天一際,李白才收回目光。

隨後,懷着對孟浩然的不舍,李白揮筆寫下了千古名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從這兩次相交可以看出,狂傲如李白,在孟浩然面前,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李白這一生,寫給孟浩然的詩,有五首之多,這在歷史上都是很少見的。

然而對於李白的崇拜,孟浩然卻始終較為冷漠。

倒是對其他朋友,比如杜十四、朱大、陳七等人,孟浩然倒是有過不少回應。

感受到偶像的冷淡的李白,對孟浩然的態度也從原來的相逢意氣為君飲,變成了漸行漸遠漸無書。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長久的關係,不是同頻對等的。

單靠一個人仰望的友情,註定走不到最後。

有人說:「友情里最讓人唏噓的就是,我把你當作唯一,你卻把我當其中之一。」

只靠一個人來穩固的感情,最後都會變成一場無疾而終的遺憾。

何必放低姿勢去遷就別人,從此一別兩寬,也能各自安好。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情,談着談着就淡了。

就像豐子愷所說的:

小時候總以為,成為朋友就永遠是朋友。

長大後才明白,人與人之間,哪來什麼永遠,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經是溫暖。

所以別抱怨那些在中途離開的人,他們有他們的方向,我們也有我們的歸途。

與君同舟渡,達岸各自歸,也是一段感情最好的歸宿。

往後餘生,緣來珍惜,緣去隨意,惜緣隨緣即可,莫攀緣。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01/193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