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王丹:金屬戰爭開打,中美勝算幾何?

作者:

7月3日,中國商務部無預警發佈對半導體關鍵原料金屬鎵,鍺,以及氮化鎵和砷化鎵等實施出口管制,宣稱這是對美國計劃實施新一輪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出口限制的反擊。中方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更威脅說,這只是開始。中國的制裁手段和種類還有很多。如果對華高技術限制繼續升級,中國的反制措施也會進一步升級。可以說,中美兩國的"金屬戰爭"已經浮上枱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鎵,鍺出口國。鎵的產量佔全球超過九成,探勘出來的存量也佔全球七成,產量當中有七成是中國自用,大約四分之一外銷。鍺,中國則佔全球產量的七成,存量估四成,另外一半存量在美國。(注釋1)鎵是製造5G,Wi-Fi等無線電通訊關鍵零組件功率放大器的基礎材料。嚴重一些講,如果這樣的出口管制擴大並嚴格執行,對手機產業的衝擊就很大。所以外界有理由憂心這波大範圍的出口管制,恐將影響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上游供應鏈。

不過,根據台灣《天下》雜誌的報導,這些金屬原物料,在中國開採出來以後,還需要經過純化,合成的化學處理,目前這些高階提煉技術,仍掌握在美日歐等國際大廠手裏。中國原物料業者需要將原料先出口到海外純化後,才能再進口給產業使用,因此,出口管制也是七傷拳,傷敵八千,自損一萬。這也凸顯了中國在高科技方面的弱項,真的打起來這場"金屬戰爭,中國就會面臨這個罩門。因此,目前看來,出口管制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傷害還不會太大,因為中國自己也要節制。而且,這個行動也會提升西方國家對中國產業依賴的警覺,加快實際上的產業脫鈎的進度。

不過另一方面,在這場"金屬戰爭"中,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罩門。例如,開採鎵,鍺其實並不難,為什麼集中在中國?因為化學還原過程需要強酸,強鹼,環保成本太高。只有中國不在乎自己國家的環境未來,但西方國家寧願進口。問題是,這樣的結果就是產業鏈的依賴。未來一旦有衝突發生,兩害相權取其輕,西方國家必須在環保和產業鏈依賴兩件事上做出取捨。這是一場博弈,誰輸誰贏現在說還太早。但有朝一日,如果中國具備了高階純化,合成技術,不需要依賴西方國家的科技手段,這種出口管制的使用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對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衝擊就會很大了。

況且,工業常用的貴金屬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生產國且佔比超過一半的,至少就有十三個。(注釋2),例如鎢,鎂,都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的產量佔比非常大,遠遠超過第二名。如果也限制出口,衝擊難以想像。中國很可能像禁止台灣農產品一樣,把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當作政治工具來使用。這證明工業稀有原料在地緣政治意義上的作用正在加強。

這也就是為什麼習近平一再強調要發展高科技,中國也大批投資在科技開發上的根本原因。我認為中國是有一個大的佈局的,這個佈局的判斷基礎,就是中美必有一戰。既然要面對未來一定會發生的經濟和科技制裁,就要發展高科技,減緩制裁的力道。而最近祭出的這些出口管制,可以看作是一種演練,評估反制西方制裁的後果,也是倒逼中國國內高科技業的儘快發展。當然,反過來看,美國目前加緊做的,也是限制中國高科技的發展,着眼的,也是未來的高科技對抗戰。看來,中美雙方都已經在為未來的衝突做全方位的準備。

注釋1: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512

注釋2:台灣《商業周刊》總1862期,P35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6/193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