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耶倫擋不住!中國經濟疲軟 華盛頓強硬派更有底氣

—耶倫無功而返,中美靜待最後一根稻草…

上周末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決心讓中國政府相信,美國政府不希望與中國大範圍經濟脫鈎。在美國和亞洲的政治日程開始發揮影響之前,美中官員還有一個穩定兩國經濟關係的小窗口期。但是局勢顯示,耶倫訪華未能擋住中美脫鈎之勢。

據華爾街日報今天以股道視角報道稱,如果在今年下半年,也就是美國和台灣各自的總統大選開鑼之前,耶倫和其他志同道合的美國政府官員成功穩住中美關係,這將為2024年的市場走勢消除一個主要的風險因素,更不用說對於整個世界的好處了。但是,目前這兩個經濟體部分脫鈎的勢頭正猛。今年中國經濟意外疲軟,加上美國經濟的韌性強於預期,可能會讓華盛頓的強硬派更有底氣。

國際關係專業的學生會熟悉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的概念,即一個國家旨在加強安全的行動(例如提高軍費開支)有時會在長期有損該國的安全,因為競爭對手會認為這是在籌備戰爭,進而採取反制措施。

這一概念在經濟上造成的扭曲影響可能是這樣的:全球最大的中美兩個經濟體都日益擔心武裝衝突在某個時候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開始分離雙方長期交織在一起的技術和貿易供應鏈。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濟和人際聯繫嚴重弱化令兩國政府的安全鷹派人士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脫鈎的經濟影響最終會以不同的方式損害兩國經濟增長,並助長民粹主義政治。據華日稱,這使得管理突發危機變得更加困難。

耶倫煞費苦心安撫市場,很可能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至少一定程度上是出於這一點考慮。耶倫周日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告訴觀眾:「我的目的是確保美中雙方不會採取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升級行動,以免有損兩國整體經濟關係。」

中國政府也在發出一些明顯信號:宣佈計劃對鎵和鍺這兩種對科技和國防應用都很重要的礦物實施新的出口限制,這是一個明確信號,表明如果美國繼續扼殺中國的晶片行業,美方將付出代價。

一個問題是,雖然中美兩國經濟仍深度交織,但這種緊張關係已對供應鏈產生很大影響。正如蘋果公司(Apple, AAPL)在印度的舉動所表明的,現在推動「去風險化」的是大公司,而不只是政界人士。

今年3月份,來自中國的商品在美國進口商品中所佔比例降至12%以下。據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提供的數據,若不考慮新冠疫情暴發之初的2020年3月,今年3月份的比例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就在2018年,這一佔比還在20%以上。同期,美國自台灣和越南進口的商品佔比上升了一倍左右,達到約6%。這些變化背後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國商品在第三國被「重新包裝」,但即便如此,美國2018年和2019年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與科技行業未來限制有關的不確定性以及美中關係的總體下行趨勢已造成了很大影響。

出現悲觀情緒的另一個原因是,雖然白宮迫切希望避免美中關係全面破裂,但美國目前在經濟上明顯佔據上風,這可能會誘使美國政府中的強硬派繼續要求實施更多限制,例如據報道正在考慮中的對投資和AI晶片的限制。

據該報,中國放寬防疫政策後的經濟復甦遠弱於預期,雖然中國確實握有一些可施加經濟影響的明顯優勢牌可打,比如面向波音公司(Boeing, BA)的飛機訂單以及佔據了電池和太陽能供應鏈上的關鍵節點,但美國及其盟友在整個晶片行業的主導地位限制了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反制選項。

即使是中國計劃對鎵和鍺實施的出口管制也可能是顧左右而言他。華盛頓研究安全問題的領先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分析師認為,中國對鎵的管制舉措可能「主要是象徵性的」,部分是因為圍繞鎵還有其他重要的供應商和加工商,其中就包括日本等美國的核心盟友。中國可能會通過強迫轉運此類商品,從而成功推高美國用戶的成本,但整體來說,限制大宗商品化產品的貿易流動是非常困難的,看看最近在禁運俄羅斯石油問題上發生的事情,又或者是看看美國阻止低技術含量半導體進入俄羅斯的行動,就知道到底有多難做到了。

據華爾街日報警告,對耶倫上周末訪華之行的樂觀看法是,美中高層官員之間展開更多的直接接觸,這本身就是調和兩國關係的重要潤滑劑。但歸根結底,可能只有在南中國海或台灣海峽發生一些事件,才能促使美中兩國政府都認真對待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的真正壞處。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2/192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