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永遠不要踮起腳尖愛人

你的好,要留給更值得的人。

生活中,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意見不同,卻因為害怕對方生氣,只好委曲求全;

自己很不開心,卻擔心影響他人心情,選擇默默承受;

已經傾盡所有,卻不忍拒絕對方的請求,硬生生為難自己。

……

在一段關係中,你的姿態越低,就越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踮起腳尖的關係永遠是站不穩的,最終只會讓自己跌落到塵埃里。

1

無休止地討好

終究只會消耗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種「討好型人格」。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容易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忽略自我感受,無限討好他人。

久而久之,付出者容易疲憊,受惠者理所當然,在這樣一種不健康的關係中,就會越活越心累。

鐵凝的小說《永遠有多遠》中,女孩白大省就是討好型的人。

小時候,姥姥不太喜歡她,每次有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優先拿給弟弟。

白大省心裏難過,卻裝作不在意,她更加勤快地料理家務,做着別人眼中不爭不搶的乖孩子。

在學校里,同學見她好欺負,想盡各種辦法捉弄她,她也不敢吭聲,一邊配合表演,一邊賠着笑臉。

長大後,白大省前後經歷了三段戀情,每一次開始,她都掏心掏肺地付出,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

但最終,往往是男友越來越不滿足,反而對她十分嫌棄。

她卑微地乞求對方不要離開,仍然無法改變被拋棄的結局。

經歷了數次失敗的關係,白大省漸漸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她匆匆嫁了人,好像認命一般,度過了潦草的一生。

生活中,很多人也像白大省一樣,習慣了把自己放在低位,在任何一段關係中,都小心翼翼地維護着對方的情緒。

然而,一味討好別人,只會換來別人的輕視;盲目付出,也只會讓他人心安理得地佔你便宜。

《被討厭的勇氣》中說:

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每一次討好都在殺死自我。

費力維持一段不對等的關係,每一次踮腳都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你以為付出所有,對方就會感同身受。

但事實卻是,無限討好換不來真心相待,過度卑微只會削減自己的價值。

踮着腳尖永遠會累,過度地仰視,最終只會毀掉自己的人生。

2

無底線的妥協

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心理學家弗里德曼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拜訪了一些家庭,要求這些家庭在門口掛上一個招牌,其中有一多半的家庭選擇接受。

第二次,他又去拜訪這些家庭,要求他們掛上一塊更大更丑的招牌,結果表示:

第一次接受的家庭,面臨第二個要求時,接受度更高;而第一次就拒絕的家庭,第二次只有少數人接受。

這在人際關係中,被稱為「得寸進尺效應」

生活中,也許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當你心軟答應朋友的請求,他便默認你的幫忙是理所應當,更加明目張胆地剝削你。

殊不知,你的退讓是他得寸進尺的理由,你的委屈在他看來一文不值。

他在這段關係中撈盡好處,而你卻什麼也沒得到,平白地耗盡了自己。

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就是這樣一個對朋友有求必應的人。

那些年,他混得風生水起,身邊的朋友自然都打起了他的主意。

朋友A沒有地方住,就找他幫忙,周秉昆禁不住對方的軟磨硬泡,無償把自己的老房子給他住;

朋友B沒有工作,想讓他給自己安排個活兒,周秉昆知道她沒有什麼技能,就把她安排在自己的書店。

周秉昆不考慮自己的現狀,一味對朋友妥協,什麼事都無底線答應,什麼忙都想辦法去幫。

結果就是,房子到期,朋友A不肯搬家,還道德綁架他不體諒自己的處境;

朋友B嫌棄他給錢太少,直言自己的工資根本不夠養活一家。

周秉昆的心頓時涼了半截,他沒想到自己越是付出,越會讓對方變本加厲地索取。

最終,朋友間幾十年的交情也被消耗殆盡,最終走向了反目成仇的結局。

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我們總以為委屈就能求全,忍讓就能皆大歡喜。

卻不知無底線地退讓,並不會換來感恩,反而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沒理由地妥協,也不會贏得尊重,只會讓對方更加肆無忌憚。

低三下四的模樣並不能討人喜歡,當我們選擇不斷退讓時,結局就註定令人心寒。

3

別再踮起腳尖

彼此對等才是最好的關係

北大才女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爆火以後,每天都會收到很多負面評論。

她也曾十分焦慮,甚至一度懷疑自己,但她很快釋懷,依然活躍在自己熱愛的舞台上。

因為她明白,討好換不來真心,退讓也只會讓自己受傷,她對此回應道:

「我想對那些不喜歡我的人說一句,我也不喜歡你。」

一段舒服的關係,一定是雙向奔赴、平等相待,彼此需要,彼此付出。

如果對方感覺你不配不值,你再卑微逢迎,也無法撼動他冰冷的內心。

真正值得相交的人,會感恩你每一次付出,回饋給你同等的愛,讓感情的天平永遠平衡。

你無需踮腳,他不用彎腰,彼此相處不累,才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白首同歸。

金庸和倪匡的友誼一度被傳為佳話。

金庸成長於書香門第,很早便開始接觸文學,而倪匡則是一個不安分的窮小子,到處惹禍,東躲西藏。

那時,倪匡苦於生計,發現寫小說可以賺稿費,於是給《明報》投稿。

巧的是,金庸當時已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明報》正是他創辦的報刊。

金庸很欣賞這個文筆不凡的年輕人,兩人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金庸當即邀請他到《明報》工作。

倪匡受寵若驚,沒想到文壇大佬竟如此看重自己,他心有猶豫,當即答應顯得逢迎,可不答應這機會又來之不易。

金庸似乎看出倪匡的顧慮,給他月薪翻了五倍,堅信他能夠勝任,倪匡也不再低看自己,隨即欣然應允。

倪匡寫作很快,金庸忙時,還會讓他代筆。

有一次,倪匡把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寫死了,讀者非常不滿,金庸得知後也非常生氣,倪匡雖然事後道歉,心裏卻不妥協,仍然堅持着自己的觀點。

還有一次,金庸拒絕了倪匡漲稿費的要求,倪匡覺得他輕視自己,但其實金庸只是怕他大手大腳惹事,真需要用錢時,金庸二話不說就預支給他近十萬。

他們兩人,一個惜才愛才,不在乎對方出身,一個緊抓機遇,卻不卑微逢迎,彼此深交多年,關係愈發醇厚。

真正欣賞你的人,是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或者故作討喜的樣子。

真正舒服的關係,從不靠卑微逢迎來維持,也無需仰人鼻息去討好。

彼此三觀契合,興趣相投,自然會雙向奔赴,互相成就。

就像那首小詩說的:

我贈你三月春光,

你予我四月桃花,

世間真情能長存莫不因此。

別再踮起腳尖去愛一個人,去做真實的自己。

錯的人就讓他遠離,你的好,要留給更值得的人。

人的一生,就是無數段關係的組合。

當我們花費心力在錯誤的人身上,不僅是傷害自己,更是對有限生命的一種浪費。

與其踮起腳尖討好那些不在乎自己的人,不如及時止損,把真心留給對的人。

往後餘生,願你不辜負真情,也不討好假意,用自己的一片赤誠,贏得真正的友誼。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0/192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