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p****ok」的就餐體驗帖引發熱議
7月6日,「去餐廳吃飯儘量不要掃碼點餐」登上微博熱搜。熱搜下,網友們圍繞一條就餐體驗帖展開了熱議。
根據就餐體驗帖的描述,網友「p****ok」因為給了餐廳一個「某個菜有些糊」的評價,被店員先是私信要求刪除點評,後是要求改為四星評價。覺得過分的「p****ok」拒絕了對方的要求。於是店員就一直打電話。最後忍無可忍的「p****ok」和對象給店員回電稱,「我現在刪掉評論,我好奇你們怎麼知道我電話號碼的?」對此,店員回答說,就是因為掃碼點餐留的電話號碼。
「呵呵,服了,大家以後能不掃碼就不掃碼吧。」「p****ok」最後說。
澎湃新聞試圖聯繫網友「p****ok」,但始終未獲得有效回應。
就餐體驗帖經披露後,評論區下網友紛紛吐槽自己遭遇到的個人信息泄露情況。澎湃新聞梳理發現,網友們的吐槽主要針對兩方面,首先是掃碼點餐後,餐廳可以通過點餐時授權的手機號聯繫到消費者本人;其次對餐廳評價之後,商家依然可以找到消費者要求刪評或更改評價。
「可是現在好多都是掃碼點餐,商家有時候忙不過來都讓掃碼點餐」「現在餐廳基本都覆蓋掃碼點餐,每次掃碼老要授權個人信息,煩死」「其實現在信息泄露很嚴重,不可能不線上點單的」……甚至有網友曝料稱,因為掃碼點餐被餐廳鬧烏龍追着要買單。
對此,部分聲稱做過餐飲的網友解釋稱,「我是做餐飲的,我們店裏就是掃碼點餐,系統上都會看到授權的手機號」「我幹過餐飲,掃碼之後第一步就是讓你授權電話號碼,如果你不想暴露可以點拒絕,讓店員拿紙質菜單點」「我以前當服務員的時候就通過這個找到過好幾桌沒結賬就走的客人」「餐飲兼職過,掃碼點餐確實能看到電話的,有的客人忘記結賬就需要打電話聯繫,我們也會為了五星好評給客人送飲料,但做的不好吃還求人家改評價確實很......」
對此,專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建議消費者堅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則,拒絕提供和點餐服務無關的信息,不輕易公佈自己的真實姓名、聯繫方式等重要信息。
而在遭遇商家定製化推廣、商業營銷短訊時。如果消費者不想繼續接收此類信息時,要及時行使「撤回同意」權利,在App中使用撤回同意個性化推薦、商業營銷短訊的功能,向商家明確表達不接受此類信息的意願。
對於「對餐廳評價之後,商家依然可以找到消費者要求刪評或更改評價」,不少網友表示:「我買的團購券吃的海鮮餐,龍蝦都是不新鮮的,我給了差評。後面店家找到我要求刪除,我不願意,後面給我全部退款處理了。也很不爽,我都匿名評價,還能打電話找到我」「曾經跟朋友們去一個密室,玩完覺得不值,我朋友給了差評,被店家又在app內私信,又+微信,又發短訊,又打電話,好話壞話各種威脅,甚至報警要求她刪掉評價......身份證號恨不得人家都知道了」……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