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瓦格納兵變或讓中國重新思考對俄深厚關係的風險

俄羅斯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僱傭軍的兵變驚魂早已落幕,但是號稱與俄羅斯友誼「上不封頂」的中國各界卻有可能正在反思過分偏重對俄羅斯關係的利弊與風險。

秦剛與俄羅斯副外長安德烈·魯登科(Andrei Rudenko)6月25日在北京舉行會晤。

路透社報道,上周六當瓦格納僱傭軍開始發動兵變並揮軍向莫斯科前進之時,中國南方好幾位商人便迫不及待地給他們的工廠打電話,要求立即停止向俄羅斯運送出口商品。

瓦格納僱傭軍的兵變可以說是自俄軍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在世人眼皮底下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權威構成的最大、最直接的威脅。雖然兵變短命,可是中國商人心中的忐忑也許並未結束,他們質疑對俄羅斯這個號稱中國最強盟友過分依賴是否明智。

「我們以為會出大事,」中國福建省一個貿易協會的會長沈慕輝(Shen Muhui音譯)向路透社表示。他透露說,當時感到恐慌的協會會員有出口汽車零部件的,有出口機械的,也有出口服裝的。

沈慕輝表示,雖然危機已經化解,「有些人仍然處於觀望中,因為他們不能確定下一步將發生什麼」。他不願透露當時暫停向俄羅斯發貨的公司的名稱。

中國政府在瓦格納兵變發生後曾一度保持沉默,靜觀事態發展,但後來似乎試圖淡化這一突發事件,並且重申了對俄羅斯政府的支持。

不過路透社報道說,一位美國高層官員星期一表示,周末發生的瓦格納兵變事件讓中共領導人感到震驚,而中國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則開始質疑北京是否需要減緩在政治與經濟關係上對俄羅斯的過分依賴。

「上不封頂的關係中也出現了美中不足之處,」新加坡安全與亞太政策專家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Neill)對路透社說。

北京的外交部將瓦格納兵變稱為「俄羅斯內政」,並對莫斯科穩定局勢的努力表示支持。路透社曾聯絡中共外交部,尋求對此事的進一步評論,但是沒有受到立即的回應。

瓦格納僱傭軍首領耶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曾經指揮部隊在烏克蘭戰場上為俄軍打頭陣,而且參加了一些最為激烈和血腥的戰鬥。他上周五在指責俄軍轟炸他的營地造成嚴重傷亡後發動兵變,要進軍莫斯科,為普京「清君側」,將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等軍方領導人拉下馬。

不過在星期六晚間,當瓦格納進軍莫斯科的部隊在未受抵抗的情況下一連兼程800公里之後,又突然下令部隊回頭,撤回在烏克蘭的營地。

在俄羅斯兵變消息傳出以及兵變正在展開時,中國政府並未就此對外發聲,但是星期天北京的外交部發表一份簡短說明說,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當天在北京會晤了俄羅斯外交部的一位副部長,兩人就共同關心的全球、地區以及雙邊問題進行了對話。

隨着中俄兩國與美國及整個西方國家關係的惡化,北京與莫斯科近年來常常背靠背「抱團取暖」。他們聲稱反對美國在全球的霸權,也強烈反對北約東擴,聲稱北約東擴威脅到中俄的安全。

普京在揮軍入侵烏克蘭之前曾訪問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一系列「上不封頂」的合作協議,而習近平在打破幾十年來中共接班慣例謀取第三個五年任期後也出訪莫斯科,為受侵烏戰爭不順而苦惱的普京加油打氣。

雖然民族主義傾向嚴重的官媒環球時報刊登評論員文章為普京迅速平叛拍手叫好,但即使在因為當局嚴控而很難出現異議的中國,也出現了不能把賭注一味押給莫斯科的聲音。

上海的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表示,中國「在有關俄羅斯的言行上將更為審慎」。

但是有一些中國學者的言論則更為大膽。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軍在周六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就呼籲中國對烏克蘭提供直接的援助,以避免「被俄羅斯拖進戰爭的泥沼」。

「隨着目前形勢的演變以及戰爭的趨勢…(中國)應該進一步調整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立場,將態度更為明確,並且堅定站在歷史勝利的一邊,」楊軍在聯合早報上撰文說。

不過,也有中國學者認為,瓦格納兵變事件不會導致北京改變其對莫斯科的立場和政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9/192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