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暴跌刷新低 北京將做姿態嚇阻?中共陷兩難境地

—救還是不救,中共陷兩難

中國人民銀行資料圖。

6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岸和離岸市場雙雙大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盤中跌破7.24關口,離岸跌破7.26關口,均刷新去年11月中旬以來新低。

專家分析指,中共陷入守匯率與保外匯兩難境地,匯率跌至7.30關口以前,中共應該守不住,但會做姿態嚇阻炒家繼續進攻,炒家也會觀察中共實力。雙方且戰且走,互相摸底。

在岸匯率破7.24離岸匯率破7.26

今天(6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在岸匯率盤中接連跌破7.23和7.24關口,並逼近7.25關口,16時30分收盤報7.2455,較上一交易日跌354個基點。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接連跌破7.23、7.24、7.25和7.26關口,日內跌超350個基點。

上海證券報》表示,近半年來,地緣政治因素激發市場避險情緒,疊加中國國內經濟修復不及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6.90」關口震盪下行,到5月17日跌破「7」關口,近期更是持續下挫。今年以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貶值近5%,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約4.8%。

專家:中國經濟、貨幣互換協議、美聯儲升息致人民幣貶值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表示,人民幣持續貶值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信心問題。目前人們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外資撤離,本國資金也在跑。

第二,是貨幣互換協議帶來的後果。

譬如阿根廷、巴西這些央行與中共央行——人民銀行有貨幣互換協議,這些國家拿本國貨幣按既定匯率換人民幣。

他表示,這些國家承諾,與中國做貿易時用人民幣結算,「但他們跟中國的貿易並不需要那麼多人民幣,剩下的人民幣他們在離岸人民幣市場拋售,換取美元,還掉他們的美元債務」。

這些國家充分利用貨幣互換協議,造成人民幣流到外面,進入離岸人民幣市場,離岸人民幣匯率就走跌,可能還會帶動在岸人民幣也跟着走跌。

第三,美聯儲升息,跨國利差把資金吸回美國。全球資金基本上回流,包括中國資金也會回流美國。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也表示,人民幣貶值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中共在國內到底印發了多少人民幣?一年印多的話,人民幣實際購買力就會下降;其次,中國出口一直走軟,也會導致人民幣下跌;再者,中共與俄羅斯、巴西、沙特等國家搞人民幣結算,大量人民幣流出,這些國家就在國際市場上拋售人民幣,也會導致人民幣貶值。

招商證券也指出,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調整主要反映了市場對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不足,疊加美聯儲加息預期擾動和購匯需求增加。當前人民幣匯率已經反映了市場對中國國內經濟的悲觀預期。

守匯率還是保外匯?中共兩難

本周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過山車,先跌後升,然後再大跌。

周一(6月2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岸與離岸均跌破7.23關口,截至當日晚上7時半,在岸匯率報7.2367,跌429個基點;離岸匯率報7.2415,跌幅為249個基點。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共國有大行周二(27日)「出手」在即期外匯市場拋售美元,試圖阻止人民幣跌勢。

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岸升至7.2092水平,離岸已回升至7.21361。

不過,僅支持了一天,在岸、離岸市場於今天(28日)再度大跌。

吳嘉隆表示,中共中央銀行有兩個選擇:守匯率,拋售外匯儲備,阻止本國貨幣相對於美元的下跌;或者守外匯儲備,不拿出來拋售。

關鍵在於,在一些防守不住的匯率水平上,拋售外匯儲備就是浪費。而中共央行估計匯率水平的時候,也沒有標準答案,其對策只能是且戰且走,測試市場的賣壓到底還有多少。

央行與市場炒家在博弈,炒家要測試央行的防守底線,央行要知道市場恢復平衡的水平到底在什麼地方。

「中國人民銀行怕兵敗如山倒,怕匯率崩潰,所以會出來防守,不防守不行。可是防守,如果市場賣壓的確洶湧而來,就擋不住,最後就會放棄防守。」他說,「雙方在互相摸底,互相測試,整個匯率攻防戰就是這樣進行。」

他估計,賣方(炒家)會不斷挑戰中共底線。比如,7.21,7.22,守不守?央行守一下的話,賣家就要看看其實力多強,決心多大。如果賣家發現,央行空虛了,那就大舉進攻,可能就拼到7.28,7.30去了。

吳嘉隆說:「估計在7.30以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應該守不住。(中共)央行是做個姿態,嚇阻炒家繼續進攻,炒家可能會停下來觀望一下。一個且戰且走,互相摸底的過程,就是我們看到匯率的波動狀態。」

謝田認為,現在看來中共還在出手在挽救人民幣,「但挽救的力度不會很強,它要耗費大量的美元和外匯儲備。中共現在基本是在苦苦支撐着人民幣匯率。如果海外這些(賣家)或其它國家開始大規模拋售(人民幣)的話,最終離岸人民幣也會下跌。離岸、在岸大致上是同步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9/192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