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三大紅利 北京當局幾乎全毀了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經濟三駕馬車背後,還有更重要的,不過北京當局幾乎全毀了

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立平表示,儘管三駕馬車的分析在特定背景下是有用的,但實際上,在三駕馬車的後面,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所以,在最近的一個講座中,我曾把三駕馬車的分析脈絡,放在淺層邏輯的題目之下。而在深層邏輯的題目中,則分析了另外一組我認為更重要的因素。 這組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就是和平、改革、勞動力這三大紅利。

圖:2020年11月3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經濟三駕馬車背後,還有更重要的,不過北京當局幾乎全毀了

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立平表示,儘管三駕馬車的分析在特定背景下是有用的,但實際上,在三駕馬車的後面,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所以,在最近的一個講座中,我曾把三駕馬車的分析脈絡,放在淺層邏輯的題目之下。而在深層邏輯的題目中,則分析了另外一組我認為更重要的因素。

這組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就是和平、改革、勞動力這三大紅利。

首先是和平紅利。

中國的經濟起飛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們知道,那時候冷戰還沒有結束,中美還沒有建交,中蘇關係還沒有完全解凍,與個別周邊國家的關係甚至處於冷戰狀態。應當說,這個環境對於中國並不是很有利的。

但當時的領導人,從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大局出發,將這個並不理想的國際局勢做了一個很重要的重新定調: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這個定調非常重要。有了這個定調,就要全力以赴朝着這個方向努力。於是才有了中國的對外開放,有了中國加入WTO,有了中國成為最大的世界工廠。

再說改革紅利。

如果按照三駕馬車的框架,你很難找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是來自哪裏。

具體說,就是一鬆綁、二盤活、三私營。在《三駕馬車沉浮記》中,我曾用《喬廠長上任記》分析過為國企鬆綁的改革,即使是具體規章制度層面的小改小革,是如何造就了供給端的彈性。接着的是,鄉鎮企業改制與國企改制。也正是從這個時候,中國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從供給不足,到生產過剩。

最後是人口的紅利。

到90年代,在60年代到70年代第二個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開始進入勞動年齡。在1990年的時候,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66%,到2012年進一步上升到74%。同時,伴隨體制的改革和隨之而來的城市化過程,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工業和城市。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這個人口紅利的釋放是分不開的。

實際上,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動力的根本源泉,就是上述三大紅利。如果一定要說三駕馬車,也只有放到這個背景中才能說得清楚。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北京當局的「中國夢」、「東升西降」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直接讓中國和西方國家關係從合作變為競爭、甚至是敵對狀態,失去經濟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國進民退」更是開倒車,把改革紅利喪失殆盡。

計劃生育國策雖然不是現今北京當局發起實施的,但也沒有看清形勢,提早終止,也是對人口紅利的消失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說,現今的北京當局正是中共經濟快速發展三大紅利的終結者。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8/192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