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要打?設立戰時醫院!北京正着手四項軍事準備

—設立戰時醫院…北京遊走戰爭邊緣

但美國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3月底刊登前《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社長潘文(John Pomfret)和前白宮官員博明(Matt Pottinger)的聯名投書,直指中國正着手四項軍事準備,包含軍費年增7.2%、頒佈新的預備役人員法、在福建省各城市升級防空洞並設置至少一座「戰時緊急醫院」,及在北京、福建、內蒙古和武漢等多個省市掛牌成立國防動員辦公室等。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北京人大會堂會晤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23年6月19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調進行「布習會」後,美中兩大強權未來將如何修補關係成為一周來各界關注的議題。對此,觀察人士警告,習近平5月底提出的「極限思維」源自毛澤東時代,是一個帶有「化被動為主動、製造極端」的策略,應用在未來的對美國外交上,恐代表中共將策動一連串「灰色地帶衝突」,以爭取對美國的政治勝利。

觀察人士說,早在布林肯出訪北京,為美中潛在衝突尋求「護欄」之前,習近平就重提了毛澤東時期的「極限思維」,來指導國安和對外關係,而且這套思維所衍生的「間接脅迫」在布林肯訪華前後更可看出斧痕鑿鑿,包括邀請美國商界人士,如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或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用來反諷西方「脫鈎中國」倡議的不切實際並制約布林肯,以打造一出「美國反對美國」的劇碼。

位於台北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湯名暉6月23和26日分別於台媒《上報》和《關鍵評論網》撰文指出,「極限思維的戰略傳統源自毛澤東思想,以『打打談談』的形式,作為軍事行動支撐談判,同時考驗對手的底線」。此一戰略應用從國共內戰到近年中國的領海與邊境衝突並不鮮見,甚至也是上周建構「布習會」的後設背景。

湯名暉直言,習近平的「極限思維」未必是為戰爭準備,但是透過極端的表態來轉嫁國內壓力,並讓如美國等對手畏懼不確定性而讓步,這種策略未來將主導中國的對美外交。也就是說,中共恐將策動一連串的「灰色地帶衝突」,來爭取大國競逐下、對美取得政治勝利的成果。

習近平首提「極限思維」掀政治觀察圈熱議

新華社報導,習近平5月30日主持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表示,中國所面臨之國安問題的複雜和艱巨度都加大,他因此呼籲幹部「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雖然習近平經常釋出深切的危機意識,包括國際風險形勢下的「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但他最新提出的「極限思維」引起諸多中國境內外政治分析人士的熱議和揣測。他們普遍認為,「極限思維」既有保守預防極端危機用意,也有主動製造極端之況,以爭取中國的最佳利益。

製造極限事端中國軍機軍艦挑釁攔截

以中國軍機軍艦近期的挑釁性攔截為例,一架殲-16戰鬥機5月26日直接飛航在美國空軍RC-135機頭前方的122米內,迫使美國軍機飛過其尾流湍流。另外,美軍導彈驅逐艦「鍾雲號」和加拿大皇家海軍護衛艦「蒙特利爾號」6月3日例行性巡航台灣海峽時,中國軍艦切入美國軍艦前方,距離不到137米。

極限思維下中共加速攻台?

位於美國紐約的《北京之春》名譽主編胡平(照片提供:胡平)

有分析人士解讀,「極限思維」用於對外關係,意在「做好戰爭準備」,而非「主動出擊」,但現居美國紐約的《北京之春》期刊榮譽主編胡平認為,中共恐不排除主動出擊,以對台問題為例,中共想統一台灣,雖仍忌憚動武,但很可能設想,若動用極端手段,是否反而有利解決台灣問題?這也是部分觀察人士認為,在此極限思維下,中共恐加速攻台的進程。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副教授張執中(照片提供:張執中)

不過,位於北台灣桃園的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副教授張執中認為,習近平着眼長遠的政治穩定,對「極限思維」的戰略應用應在追求外部環境的穩定,而非動盪。他說,二十大後提出的「極限思維」和十九大後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樣,都只是對當時情勢的判斷。且官媒《學習時報》、《人民日報》都曾引述某研究中心提出的「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亦即為了實現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中國須有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因此,中共要求幹部以極限思維去維護這個新安全格局和穩定的外部環境。張執中說,中國強調自己的和平角色,抱着「應戰」的心態,一方面對抗西方的壓力,一方面希望塑造和緩的外部和投資環境。

張執中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在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里已經提到,當前中國最需要的就是外國的投資,因此,對中國來講,軍事上的準備,比較像過去一直提到的,就是它不主動侵犯,或者不主動打仗。」

《外交事務》評論:中國着手四大軍事準備

前白宮官員博明

但美國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3月底刊登前《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社長潘文(John Pomfret)和前白宮官員博明(Matt Pottinger)的聯名投書,直指中國正着手四項軍事準備,包含軍費年增7.2%、頒佈新的預備役人員法、在福建省各城市升級防空洞並設置至少一座「戰時緊急醫院」,及在北京、福建、內蒙古和武漢等多個省市掛牌成立國防動員辦公室等。

習近平遊走於戰爭與和平之間,令人難以捉摸。一方面高呼「中國式現代化」,其中包含「和平發展」的五大特徵;但另一方面也頻喊備戰、要解放軍「能打仗」、「打勝仗」。

對此,鄧聿文表示,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一旦中國被迫動武,中共自認,「以武逼和」並不違背「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和平發展」。

胡平也說,中國自詡和平崛起,但這是一種誤導,因為中共建政70多年以來,多次主動參戰,包括派志願軍介入1950年代的韓戰和發動1979年所謂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根本奢談和平崛起,尤其中共常年殘暴鎮壓本國人民,近年來對其他國家和人民也是不斷施以政治和經濟脅迫手段。

胡平告訴美國之音:「怎麼能夠設想中共對本國人民的暴虐壓迫永遠只限於對本國人民呢?當它有一天強大了,它依然是只對本國人民才壓迫、才欺付,而對外國人始終不壓迫、不欺付呢?這是不可能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7/191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