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潛艦戰力以嚇阻中共軍事進犯,中華民國政府全力推動潛艦國造。台灣首艘國造原型潛艦可望於9月下水,圖為國造潛艦模型。(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台灣首艘國造原型潛艦可望於9月下水,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希望政府後續規劃留下造船人才。專家關注抵禦共軍的威脅,台灣要做好建軍備戰的潛艦布建,希望未來潛艦生產計劃順利,對中共形成有效嚇阻。
針對中華民國兩位前參謀總長黃曙光與李喜明分別主張建潛艦、造微型導彈(台灣稱飛彈)突擊艇的看法不同,專家呼籲,希望雙方做好研究提出企劃案,可通過Powerful dialogue(強力對話)來辯論,達成共識來幫助國軍做好建軍規劃。
台船建潛艦實現國艦國造強化戰力抵禦共軍威脅
為強化潛艦戰力以嚇阻中共軍事進犯,中華民國政府全力推動潛艦國造。2016年12月台灣國際造船(台船)與海軍簽約,執行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裝備試研製作業。海軍編列新台幣493億6,170萬元(約16億2,268萬美金),2019年至2025年持續預算,打造原型潛艦1艘,9月可望封殼(下水),全案在2025年執行完畢,後續規劃採購7艘,作為不對稱作戰的水下部隊主力。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蕩寇組前教官彭傑燊對大紀元表示,潛艦被認為具有戰略嚇阻跟攻擊的能力,因為它能夠中程、長程、遠程航行,靜默地潛伏到敵國不被發現,可以打擊敵人的登陸艦隊,也能偵搜共軍敵情資訊並進行突擊奇襲等,所以台灣建立潛艦部隊,對共軍就形成有效的戰略嚇阻。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及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21日接受媒體人王時齊的網絡節目「齊有此理」專訪。鄭文隆表示,造船被歸類為傳統產業,但打造潛艦必須結合高科技,尤其潛艦水下作業要承受強大水壓,製造抗壓最強的「真圓」壓力殼,條件與要求都非常嚴格。同時,潛艦船段焊接有別於水面艦,過程繁複,還需經過多重程序與驗證才能完成。
蘇紫雲指出,國際上潛艦可在水下待72小時到144小時。對於台灣潛艦的水下藏匿時間,鄭文隆說,「絕對不遜於國際上的」。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曾表示,潛艦好但非常昂貴。鄭文隆說,一般人都誤解了,立法院通過是493億6,170萬元,但其中包含蓋了五棟房子及設備,並非造潛艦就花四百多億元。雖然他們還沒有結算,但是目前算起來總造價跟其它國家建造傳統潛艦的成本差不多。
蘇紫雲表示,共軍各機型頻繁現蹤西南空域,是因為西南海域為淺水與深水交匯處,水文變化複雜,中共藉此搜集各項水文資訊,因此潛艦能給台灣更多戰略槓桿。海軍原來預劃八艘潛艦,分不同批次生產。台灣應認真看待國防產業,建造傳統潛艦需要400萬個人工小時,以日本為例,是通過政府支持,每兩年就下水一艘潛艦,才能留住人才。若台灣能擁有更多潛艦,將可嚇阻中共威脅。
鄭文隆說,第一艘原型艦固定資本門有室內建造等設備,是第一次投資,首艘成本比較高,後續按照國際造船業統計,第二艘開始當學習曲線降下來,成本可降到80%,若八艘建造後,就能有完整的水下艦隊。最重要是能讓年輕工程人員、海軍傳承。潛艦研製過程講究高精密度,參與潛艦國造的研製人員平均年齡34.5歲,是台灣瑰寶,希望政府相關單位應有後續艦規劃,留住人才。
中華民國國防部2月表明,潛艦2至8艘後續艦,屬於建案作業,要等待原型艦完成作戰測評,才能下達量產決策,目前沒有展開預算編列。
據台灣《自由時報》報導,軍方人士指出,為強化潛艦防護戰力,中科院已研製完成潛艦魚雷誘標系統,誘標可發出模擬自身潛艦的噪音丶聲響等音頻,誘使敵方魚雷轉向攻擊誘標,以保護自身潛艦躲過攻擊。若能通過測評同時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將會安裝在潛艦帆罩段的前方上層結構兩側,一側將有兩發射箱,每箱各6枚共安裝12枚,1艘潛艦合計將會安裝24枚魚雷誘標系統。
黃曙光:台灣要有自衛決心銜接第一島鏈防衛作戰
國軍目前擁有四艘潛艦,分別是二戰時期的茄比級潛艦海獅、海豹號以及劍龍級潛艦海虎、海龍號。海虎、海龍號是國軍主力潛艦,但已服役超過30年,國軍正推動升級延役計劃。海獅、海豹號目前僅擔任訓練任務。
2023年5月3日,中華民國前參謀總長、國安會咨委黃曙光日前以「海權與潛艦」為題在國立中山大學演講。(中山大學提供)
中華民國前參謀總長、總統府國造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日前在國立中山大學發表演講。他提到台灣首艘國造潛艦可望於9月下水,並強調台灣絕對要先武裝好自己,備戰才能避戰。他指出,「海軍的命脈在潛艦,意即操縱在造船者手上,因此國造研發才能保護台灣的生命線。」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中央的關鍵戰略位置,一方面要在國際外交上與民主國家結盟,形成印太戰略聯盟來共同對抗;另方面要提升自我防禦能力,加強軍備。
中共威脅專家:建潛艦或微型導彈突擊艇可通過辯論達共識
前雷神諮詢公司講師彭傑燊說,黃曙光主張建潛艦;李喜明則主張造微型導彈突擊艇,一艘可以裝2枚導彈,可以放在台灣二百多個港口和有發射400枚導彈的戰力。他表示,這是國防預算分配的問題,國軍要抵禦共軍威脅,要建幾艘潛艦才足夠、若有其它預算還可以建造幾艘微型導彈突擊艇,這可以通過Powerful dialogue來辯論,建議支持建潛艦與造微型導彈突擊艇的雙方可以做好研究各提出一個企劃案。
彭傑燊說,不同意見的雙方通過強力對話辯論,是要在兩個前提之下,第一種方式是台灣單獨對中共作戰;第二種方式是台灣列入印太戰略的一環當中,他們賦予國軍什麼任務、作戰狀況或什麼樣的地域之下要明確。那雙方辯論後達成共識,軍方就可以更精準地計算出在有限的國防資源下,未來要建幾艘潛艦或造幾艘微型導彈突擊艇,這樣就更能夠創造出既有成本概念,又合乎戰略嚇阻和防禦朝正面方向來幫助國軍做好建軍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