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高達1.38億!又逢兒童節 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狀況惹關注

作者:

2023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北京公園內的兩名兒童

今年6月1日是第73個國際兒童節。中國非政府組織「新公民計劃」日前發佈《2023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現狀》,揭示出當前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的生存狀況。由於父母在中國不同城市遷徙,這個龐大的未成年人群體正遭遇什麼樣的挑戰?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定義,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人口。如果不看數字,常人似乎很難想像,中國流動人口的子女人數已經達到1.38億,佔了中國兒童總數的近一半(46%)。也就是說,兩個中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流動人口的子女。

「新公民計劃」的最新報告《2023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現狀:事實和數據》對此作了詳實的研究,數據來源包括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年鑑》及歷次人口普查和調查數據中關於中國兒童人口的描述分析,以及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發佈的《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等等。

在一起!在一起?

作為兒童,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似乎是天經地義。但對於中國的流動人口子女來說,與父母在一起卻常常是困難的。

根據「新公民計劃」的這份報告,2020年,有1.08億兒童不能與父母雙方共同居住在一起,其中8922萬是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他們中很多因此成為留守兒童,與在外地工作的父母相隔遙遠。僅河南省就有留守兒童超過600萬。

與此同時,能隨着父母一起遷徙的兒童只佔流動人口子女總數的一半稍多(51.5%)。而在那些對於外來人口居住限制較多的城市,這種隨遷率就更低。2020年,北京市流動人口子女的隨遷率只有22.5%,上海也只有25%,廣州為27.6%。

還有部分流動人口的子女隨着父母進城之後,因為各種原因與父母分離而返鄉。2021年,中國全國就有92萬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獨自返鄉,其中大部分成為留守兒童。

北京郊區一所為農民工子女所開辦的學校中的兒童(美聯社資料圖)

不同的挑戰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挑戰是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在成長期缺失父母的親情、指導和幫助。而隨父母遷居異地的兒童也依然面臨很多挑戰。

「新公民計劃」2022年發佈的《2022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現狀》曾着重分析了隨遷子女就學的情況,顯示其中80%能入讀公辦學校,20%入讀民辦學校。

但這些隨遷子女在異地入讀公辦學校時,常常會遭遇不公平待遇。身在紐約的非營利組織「勞工觀察」創始人李強介紹說,中國隨遷子女要入讀本地公立學校,一般都要交一筆本地居民不必承擔的贊助費,「你想想,打工的一對夫妻一年收入還不到10萬元人民幣,還需要加班加點,然後一個小孩上學就要贊助一、兩萬。」

李強指出,中國針對流動人口子女歧視性的規定還體現在一些只有本地居民才能享有的財政補助上,「比如餐飲補助,和學校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還有校車補助,有各種各樣由財政支付、但外來工無法享有的補助。」

目前身在荷蘭的異議人士林生亮來自深圳。在這個外地務工人員大量聚集的城市,人脈甚廣的林生亮常常會被人央求幫助辦理外地工子女的入學資質,「我身邊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他們很痛苦。每年到孩子入學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像是人質被綁架一樣,非常痛苦。」

在林生亮看來,對於一般的外地務工人員,其子女入讀公立學校的條件顯得比較苛刻,「你要交社保,還要有租賃(租房)合同,你才能進公立學校讀書,否則就讀不了公立學校,要去私立學校就要收費,私立學校的師資等各方面條件又不夠好。」

深圳從至少十年前就開始實行「積分入學」的做法,對深圳戶籍和符合深圳市就讀條件的非深圳戶籍兒童實行統一積分,根據申請兒童監護人的戶籍、住房以及父母學歷、職稱高低等情況,進行打分排名,排名高的優先入學。這種做法似乎是為了衝破戶籍與非戶籍之間的屏障,但這種做法是否科學和公平,外界依然有不少質疑。

據中國官媒人民網2013年報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種積分制實則是負向政策,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受教育對象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就是對受教育者權利的侵犯,從本質上說也是違法行為。

林生亮則觀察到,這種表面公平的積分制有很多貓膩,很多時候排名都是暗箱操作,積分排名不公佈,這也是引發教育平權運動的原因之一,「後來很多人去搞教育平權,去搞示威遊行,後來才把這種做法稍微公平一點點。」

但這裏的公平似乎並沒有取得普遍的認可,人們仍然可以經常在社媒上看到對於流動人口子女無法得到公平教育權利的抱怨。

中國非政府組織"新公民計劃"日前發佈《2023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現狀》中的中國流動人口規模圖(新公民計劃截圖)

工作也受歧視

不僅上學得不到公平,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未成年子女想去工作也同樣會遭到歧視。

林生亮介紹說,在深圳,一半的工作沒有歧視性的規定,但與政府有關聯的企事業單位就會有地域性規定,比如網格員、學校的行政後勤人員、水電燃氣公司等單位就只會招聘深圳本地戶口的子女。

李強則觀察到,這種現象是全國性的,只是各地方程度不同,「比如保安類協助公務員工作的編制外工作,這種工作一般都要招收本地村鎮人口的子女,外來工的子女要想找到這種工作都是很困難的。」

林生亮說,無論是上學還是就業,這些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做法都顯失公平,「納稅人人人平等,作為外來務工人員來到這座城市,作出了那麼多貢獻,他們也同樣繳這個稅。」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02/190943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