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抵達越南,計劃投資17億,在越南建設一座汽車零部件工廠。這不是比亞迪第一次投資越南了,比亞迪電子廠在2021年時就入駐越南,主要代工組裝蘋果電腦。
對越南的投資,是比亞迪汽車在東南亞落下的第二子。比亞迪第一座汽車廠是建在泰國,投資額33億。差別在於,泰國設立的是整車廠,而越南設立的是零部件工廠,作為泰國整車廠配套。這時,就有人問了:「為什麼不設在泰國呢?為什麼零部件工廠和泰國工廠要分開設立呢?」
這就關係到一個關鍵問題了:市場。
汽車是一個大市場,也是一個核心工業,大部分國家都希望在汽車產業鏈上分一杯羹。可汽車工業又非常複雜,工業落後的國家如何才能在汽車產業中喝一口湯呢?主要就是以市場換產業。你想到我們國家來賣車,你就得在本地建廠。如果比亞迪把兩座工廠全部都設立在泰國,越南市場就很難打開局面了。
但把一座整車廠設在泰國,一座零部件廠設在越南,就可以兩邊通吃了。要在別人的市場上吃肉,就得給別人分一口湯喝。這就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外資汽車想進入中國市場,就得跟中國汽車廠合資,賺了錢得對半分,還得培養中國的產業工人,為中國提供就業崗位。不然,中國汽車市場憑什麼對外資開放?
特斯拉能獨資進入中國,也在於它能帶動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沒有利益的交換,汽車是很難走向國際市場的。
就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款車,從中國出口到泰國,關稅稅率80%。但如果在泰國本地建廠,就沒有關稅了,市場競爭力一下就上去了。同時,泰國是東盟成員國。在整個東盟內部是簽有自貿協定的。從泰國生產的比亞迪汽車,出口到越南是零關稅的,出口到馬來西亞稅率僅5%。
這個就叫做關稅保護。在燃油車時代,比亞迪過於落後,沒有能力去開拓海外市場,這讓比亞迪的海外市佔率嚴重不足,遠遠落後於上汽、奇瑞、吉利和長城,甚至落後於江淮。
可現在不同了,新能源時代,比亞迪位列全球第一。比亞迪有錢了,也有技術了,也是時候加速出海了。在國際市場上,上汽有名爵,吉利有沃爾沃、寶騰、路特斯,奇瑞則早早地開始了本地化,海外銷量已經佔據半壁江山。這些車企都是在燃油車時代,就走在比亞迪前面的。作為後起之秀,比亞迪需要奮起直追。
上汽和吉利走的是品牌併購之路,速度快,見效猛,但時機稍縱即逝。全球知名的海外品牌能賣的,都已經賣完了,比亞迪想買也買不到了。比亞迪能走的就只剩奇瑞的自主本地化之路了。很多人不懂,為什麼奇瑞能夠成為出海第一品牌?
奇瑞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有10個海外工廠,遍佈俄羅斯、中東、北非、東南亞和南美洲。一方面,這能讓奇瑞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本地就業,提高品牌的本地知名度。現代起亞集團能夠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走的也是本地化道路。現代集團在全球設立了11座工廠,起亞集團則設立了10座工廠,加起來有21座工廠。世界第一大車企,日本豐田的全球工廠更是多達69座。
在很多國家,不在當地設廠,根本就不讓你進去賣。在手機領域,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手機之所以能夠統治阿根廷,就是因為阿根廷規定:不在阿根廷設手機廠,就不許上市銷售,蘋果手機就因為在阿根廷沒有廠,而被禁售。
巴西進口汽車關稅稅率高達35%,額外還要繳工業製成品稅、汽車消費稅,再加上運輸費、經銷商費用等,成本直接飆升。如果以進口車進入巴西市場,根本就沒得玩。比亞迪唐在巴西售價超過70萬,結果是乘用車零銷量,2022全年只賣出37輛T3麵包車。
沒有本地化,20多萬的車被迫售價70萬,而自己又不賺錢,加上去的價格大部分都是稅,競爭力直接被干趴了。對比之下,在巴西本地設廠的奇瑞,長期名列巴西汽車暢銷榜前十名。
而南美也和東盟類似,有一個南方共同市場,對外實行高關稅,但內部零關稅。奇瑞把汽車廠設在巴西,汽車暢銷巴西、智利、阿根廷等。這也是比亞迪加速前往巴西建廠的根本原因。
汽車產業利潤遠比手機豐厚,各國都存在本地產業保護。為什麼中國進口車貴得離譜?不是車貴,而是關稅貴。比亞迪在越南和泰國設廠,瞄準的是整個東盟的市場。從泰國組裝整車,出口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均可享受超低稅率。
其中,越南還有本地電動汽車品牌,比亞迪還能給越南本地車廠供應零部件。東盟也是中國產品轉銷美國的一個重要中轉站。美國對中國頻頻提高關稅,導致許多中國工廠遷移到越南,再出口到美國。除了標籤寫的是「越南製造」,可背後都是中國工廠。
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有上汽名爵、吉利沃爾沃、寶騰、路特斯,還有單槍匹馬的奇瑞,也該再加一個比亞迪了。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完全紅海化了,比亞迪的月銷基本穩定在20萬輛左右,提升空間不大了。比亞迪想要抓住機會,持續領先,除了出海,別無選擇。
而出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海外建廠,捆綁本地利益集團,為開拓海外市場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