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G7峰會聚焦印太 令中共如芒在背

美中兩大陣營對抗加劇之際,世界上最富有的七個國家領導人,周五將在日本廣島市舉行峰會,如何在經濟與台海問題上對中共當局採取一致措施,成為峰會的焦點之一。

2023年5月19日到21日,包括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和歐盟在內的主要發達經濟體領導人在日本廣島舉行G7峰會。圖為5月14日,懸掛在廣島市內一家購物中心的G7橫幅。

美中兩大陣營對抗加劇之際,世界上最富有的七個國家領導人,周五將在日本廣島市舉行峰會,如何在經濟與台海問題上對中共當局採取一致措施,成為峰會的焦點之一。

專家表示,G7不受中共控制,如果採取一致措施對抗中共,中共當局一國之力很難抗衡,所以才會如芒在背,持續批判、分化G7國家。

預計G7峰會會在中共的「經濟脅迫」、減少中國供應鏈依賴、台海的嚇阻戰略上達成書面或實質性的一致。

G7峰會擴容瞄準印太戰略區國家

在前些年的全球化時代,聚焦於經濟的G20峰會大有取代G7之勢,但隨後烏克蘭戰爭和中共改變全球秩序的野心,迅速激活G7維護全球自由與安全的核心功能,G7越來越成為對抗中共的前線國際組織。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對大紀元表示,「G7是一個少數完全不受中國(中共)控制和影響的自由民主國家國際組織,它的動作對中國(中共)影響力會更大,所以中共持續地批判G7,不令人意外。」

美國一直在推動盟友對中共採取更有力戰略,本次峰會作為東道主的日本,邀請了韓國、印度、越南、印尼、澳大利亞、庫克群島、科摩羅與巴西八國領導人,出席5月19日至21日的G7峰會,相關議程也瞄準中共。

印度和中共存在邊境糾紛,又是「上合組織」和「四方集團(Quad)」成員。印度和巴西是金磚五國成員,中俄也是成員,印度的存在有分化金磚五國的意圖。在和韓國和解之後,日本邀請韓國參加G7,是釋放在東亞聯合對抗中共的信號。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局長、中國問題專家矢板明夫。(新唐人電視台)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對大紀元表示,「現在基本上處於(西方)與中國(中共)爭奪戰,把原來站在中方一邊的國家,拉到自由民主陣營之中。韓國被拉過來是非常明顯的變化,是站在中國(中共)這一邊,還是站在自由民主陣營這一邊?今後是一個很大趨勢,類似這種方式會越來越多。」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告訴大紀元,「其實這些國家就是美國現在執行的印太戰略區國家,它們都處於美中競爭的最前線,所謂兵家必爭之地。美國和G7要維持全球貿易和和平,當然希望邀請這些國家跟G7有更多合作。中國(中共)如果反制,就等於以一國之力跟G7做對抗,那樣它們(中共)施力點相對來講比較少。」

全球南方國家一直是中共積極滲透拉攏的對象,在日漸形成的兩大對立陣營之中,這些持中立態度的國家也很關鍵。日本作為此次G7峰會輪值國,首相岸田文雄和外務大臣林芳正分別在G7召開前前往非洲、拉美訪問,本次峰會受邀8國中,有6個是全球南方國家,抗衡中共意圖十分明顯。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對大紀元表示,「G7峰會擴大,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共進行更廣度的包圍。因為這些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中共一直認為是其在國際舞台上可以爭取的很重要外交資源,即所謂國際組織中的小國投票部隊。現在G7不僅有一個結構轉型,也在地緣政治上去拉攏中共過去所依賴的外交資源,等於說有一種搶地盤效果,中共所受到的威脅更是來自四面八方,對中共來講當然會非常緊張。」

2023年5月12日,在日本召開的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與會者合照。(Kazuhiro NOGI/ AFP)

聯合全球南方解決對中共供應鏈依賴

儘管烏克蘭戰爭仍是核心話題,但與中國相關議題是本次峰會一個焦點,包括反對中共「經濟脅迫」,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以及阻止中共可能對台灣的入侵。

「當你的經濟跟中國有太強烈依賴性的話,某種程度就要受制於中共,不大可能去強硬、去反對中共。」葉耀元說,「這有點像印度長時間都跟俄羅斯買武器,俄烏戰爭爆發時,印度沒有站出來批評俄羅斯,G7不希望此類事情再度發生。」

彭博社報導說,在日本新瀉舉辦的G7財長會議上,日本一直在推動一項新的努力:通過投資和援助與中低收入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使供應鏈遠離中國。

據熟悉此事的人士透露, G7會議起草一份聲明中包括供應鏈多樣化的額外細節。財長們將提出一個供應鏈的新夥伴關係,向其它國家開放,要求各國在人權和環境政策方面達到最低標準才能加入。計劃中的夥伴關係將在年底前啟動。

日本財政部長鈴木順一說,G7認為目前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中國是「不可取的」,財長們承諾讓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以幫助它們變得更有韌性。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宋國誠提供)

G7也一直在呼籲為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重要戰略物資,建立集團範圍內的供應鏈網絡,以防止中共經濟脅迫,這一想法將側重於為穩定供應微晶片、稀土礦物質和其它商品創造路線和庫存。

宋國誠表示,G7最重要的是兩件事情,一是在戰略思維上,要努力去解除許多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市場依賴;因為很多國家採取安全上靠西方、經濟上靠中方這樣一種擺脫不掉的依賴。

「如果G7能夠有效提出一些系統性經濟合作方案,類似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等,設法讓這些發展中國家,逐步擺脫對中共的市場依賴。才能在整個戰略上倒向西方世界。所以這是一個價值與利益之間的考量或者是一種平衡。」他說。

G7國家在經濟上與中國經濟緊密相連,中國是七國中許多公司的關鍵市場。現在,美國似乎放棄「脫鈎」說法,為了取得更多的一致而採用歐盟「去風險」的說法,並避免在措辭上不必要的激怒中共。

「我們不是為了讓美國和中國經濟脫鈎,我們是為了去風險,我們是為了多樣化。」一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說,「這一原則是非常統一的。」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沈榮欽授權)

沈榮欽分析說,對北京方面G7國家能夠形成比較一致共識的,就是歐盟提出去風險化,其實目的是希望透過去風險化,形成一個一致性應對中共的態度。

儘管如此,美歐與中國的經濟脫鈎正在悄悄進行中。根據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本月初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歐洲(歐盟27國+英國)的投資繼續多年來下降,2022年,中國在歐洲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十年來最低點,只有79億歐元,與2021年相比下降了22%,這一下降使中國投資回到了2013年的水平。

《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對外貿易重心已經從中國轉向美國。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個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12%,至241億歐元;而同期德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14%,達到396億歐元。

美國的供應鏈多元化已初見成效,根據美國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數據,自2020年美國開始供應鏈多元化以來,來自亞洲其它國家的進口數量,從之前的低於中國到2022年超過中國。

此外,G7國家還將共同合作,打擊中共「經濟脅迫」行為,預計這會成為廣島峰會期間發佈總體公報一個組成部分。

沈榮欽認為,G7國家至少對於中國(中共)經濟脅迫是有共識的,加拿大是G7國家,澳大利亞受邀出席G7峰會,兩國都感受到中共經濟脅迫。但中共很少會直接用經濟脅迫的名義,像孟晚舟事件後中共抵制加拿大的油菜籽,可它的理由不是說逮捕了孟晚舟,而是「指控」從加拿大油菜籽中發現了害蟲。中共反過來是用經濟脅迫來控訴美國,比如美日荷三國禁止銷售半導體設備到中國,中國(中共)就到WTO去抱怨這件事情。

統一嚇阻戰略大包圍圈裏還有小包圍圈

在此前舉行G7外長會議上的聯合聲明中,G7外長敦促北京「避免威脅、脅迫、恐嚇或使用武力」。

G7國家不希望北京入侵台灣,同時也希望避免與北京的戰爭。目前一個做法是G7用一個聲音說話,就一個強有力嚇阻戰略達成一致,否則中共可能誤以為可以分化西方,就像普京錯誤認為西方太弱,無法阻止入侵烏克蘭一樣。

此外,G7嚇阻戰略的另一個板塊是應急計劃,即如果中共入侵台灣,西方盟國將採取什麼行動。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資料照。

葉耀元表示,「它(G7)希望在戰爭發生之前,就把嚇阻訊號傳遞出去,跟中國(中共)說明,我們都是站在同一陣線,假設哪天發生任何意外,我們是一致會炮火對上你。當然最後實際上的行動到底是軍事介入,還是軍事制裁的模式,是不會透露的,可是至少要把這個態度做出來。」

「俄烏戰爭之前,並沒有把圍堵嚇阻策略的訊號發出去,所以目前美國是採取不同方式,想要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先把態度說明白,這樣可以增強對中國(中共)的嚇阻能力。」葉耀元說。

矢板明夫同意這種說法,「基本上我覺得就是大家團結在一起,表示在這個問題上立場是同樣的,防止被中國(中共)分化是最重要的一個做法。就是讓中國(中共)不敢在台灣問題上輕舉妄動,這是符合這些國家最大的利益的,這方面還會下更多功夫。」

「加強國防和制定中國(中共)入侵台灣時採取的應急計劃,這個當然要做。」矢板明夫說,「但是因為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方式太多,制定應急計劃,我覺得各國自己先做比較重要,要是聯合在一起做的話,現在困難太大。」

沈榮欽認為,目前看到G7各國,共識就是在台灣海峽或在東海南海的航行自由,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他們會非常強調嚇阻,現在最核心的關鍵,並不是去說服習近平,而是讓習近平能夠認知現實,中國(中共)現在是沒有能力入侵台灣,跟美國打一場勝仗是不可能的。

近兩年來,美國已經在印太地區組建了各個「小圈子」,以嚇阻中共。包括AUKUS、四方集團、五眼聯盟。這些「小圈子」都和美國協防台灣戰略有些關係,如五眼聯盟給台灣提供情報,AUKUS澳洲核潛艇也有嚇阻中共作用。

葉耀元表示,有幾個不同的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去確保這些印太戰略區的國家、美國以及G7,在維繫台海安全方面有一致態度;第二個是通過美國印太經濟框架重整全球生產鏈,讓這些國家跟美國的供應鏈會有比較大的依存度,從與中國RCEP或RCEP合約連結起來的經濟同盟中慢慢抽離開來。另一個角度就是美國是否跟這些印太戰略區國家,尤其是跟美國沒有共同安全條約的國家,設置更多的軍事軍演,通過這種方式,對中共發放出更強烈的嚇阻訊號。

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示意圖。(美國國防部報告截圖)

宋國誠表示,美國印太戰略已經構築一個完整板塊,美韓峰會簽署華盛頓宣言之後,基本上就構築了北三角框架。緊接着美菲簽署聯合聲明,構築南三角。這兩個三角再加上台美之間軍事合作,從東北亞一直延伸到南海地區,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圍堵中共印太北約框架。

「這些小邊主義結盟,會陸陸續續地跟四方合作、AUKUS等進行某種程度的連結,甚至會跟印度的東進政策、日本的太平洋構想,乃至東盟的東盟展望框架,結合成一個泛亞太地區對中共的圍堵。在這樣一個戰略結構之下,中共現在是處於有史以來,在地緣政治上飽受孤立和包圍的最危險狀態。」他說。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15/190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