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應縣木塔:世界上最高的木塔!獨一無二純木構造震撼世人

應縣木塔,也叫做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佛宮寺,是中國現存最高的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塔高67.31米,與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並成為世界三大奇塔,純木的構造也使得應縣木塔稱為獨一無二的建築,其建築成就為世界所震撼,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應縣木塔的介紹:

應縣木塔,也成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健力士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着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應縣木塔的歷史:

北宋末年,遼宋邊境十分緊張,遼國多次想用兵征服中原,宋朝將士每次都拼死抵抗。遼宋雙方一次次地交鋒,相持了很久,北宋朝廷的態度也是很不明朗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爭論不休,輕信的皇帝宋真宗一會覺得這派有理,一會又覺得那派有理,經常改變主意;而遼國卻是對中原虎視眈眈,志在必得。

如此幾番之後,遼軍終於戰勝了宋軍,長驅直入,進逼澶淵城下,宋朝大亂,主和派勸真宗割地賠款,遷都南方,主戰派代表丞相寇準卻準備「逼」皇帝親征,鼓舞將士一舉收復失地。

真宗心裏實在害怕,寇準一面避開主和派單獨勸說皇帝,一面暗暗作好行動安排,一旦皇帝作出決定,立刻安排車馬、侍衛並大加宣傳,決不遲疑。也不知談了多久,真宗終於同意了親征,寇準鬆了口氣,宋朝終於有救了,大家緊張地忙碌起來。

他也是冒性命之危勸駕的,萬一皇帝真有個三長兩短,也絕不是那麼好交代的,事實上,皇帝親征比起坐守朝廷來危險性又大了多少倍呢。

真宗來到前線上,並且到了雙方火拼的澶淵城下,將士們得知都非常感動,他們誓死保衛國家,保衛皇上,形勢一下起了變化。宋軍很快地退了遼兵,正待乘勝追擊,真宗卻不許了。

原來他也並不想戰,只是遼國貪得無厭,一定要讓他連一隅江山也不保,他才動了氣,加之寇準不停地勸說,他才親征來到這裏。而此時,遼軍敗退,正是講和的好時候,條件也好談,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宮過安逸的日子。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於是,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真宗臨走之前,察看了邊界的地勢地形,當他看遼國邊境應州有一座雄偉高大的古塔時,便下詔要求在北宋與應州地位遙遙相對的定州,修築一座超過對方的高塔,以觀察敵方軍情。

宋朝的能工巧匠們日夜苦幹,終於將塔修至當時工程技術的極限高度,約84米。登高望遠,料敵效果十分顯著,而塔名也直截了當地被命為「料敵塔」。於是,在藍天白雲的北方大漠之中,便巍然挺立起兩座高塔,一木一石,遙遙相對,顯得格外瑰麗壯觀。

應縣木塔的結構特點:

從結構上看,一般古建築都採取矩形、單層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採用兩個內外相套的八角形,將木塔平面分為內外槽兩部分。內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員活動。

內外槽之間又分別有地袱、欄額、普柏枋和梁、枋等縱向橫向相連接,構成了一個剛性很強的雙層套桶式結構。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觀為五層,而實際為九層。每兩層之間都設有一個暗層。這個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斗拱平座結構,從內看卻是堅固剛強的結構層,建築處理極為巧妙。

在歷代的加固過程中,又在暗層內非常科學地增加了許多弦向和經向斜撐,組成了類似於現代的框架構層。這個結構層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有了這四道圈樑,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強了。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於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

除此之外,木塔內外槽的平座斗拱與梁枋等組成的結構層,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這樣,一柔一剛便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釋迦塔設計有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築,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應縣木塔的建築成就:

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恆介紹,木塔採用的這種內槽柱和外檐柱雙層套筒結構十分先進,與現代高層建築所採用的「內外筒體加水平桁架」的結構體系極為相似,因此郭教授稱其為「現代高層建築筒體結構之先驅」。

此外,木塔在設計上還大膽使用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廣泛採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構件間全部以榫卯連結,不用一鐵一釘,使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不僅造型完美,巧奪天工,而且具有極好的整體性。除了塔體,塔頂鐵剎的設計也是天機神意。

鐵剎全鐵製成,由迎蓮覆缽、相輪火焰、仰目寶瓶及寶珠組成,中間有鐵軸一根,插入梁架之內,四周八條鐵鏈,沿塔八角引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避雷設施。郭教授說此塔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建築史奇蹟」,並大發感慨:「真讓人難以想像當年的工匠是怎樣做的。」

正是因為應縣木塔擁有如此科學奇特的設計,才能久歷滄桑而不摧,雖然遭受過無數次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仍能去為今天的人們成就所謂「木德參天」和「佛法無邊」的美談。

據史料:元代以後,當地曾發生過十餘次較強地震,其中六級以上就有3次,房毀人亡,木塔卻安然無恙。1926年軍閥混戰時,木塔中彈200餘發,彈痕累累卻仍巍然屹立。僅上世紀50年代在距塔100米的地方就曾發生過兩次特大雷擊,人畜斃命,而塔毫髮未損。這當然是奇蹟之外的奇蹟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天川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10/189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