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港台娛樂 > 正文

鄧麗君逝28周年 學者:她讓中國「00後」見識什麼叫「優雅」

不少中國當代年輕人依然喜歡鄧麗君。(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

5月8日是鄧麗君逝世28周年,全球仍有眾多歌迷依然沒有忘記她。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白惠元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表示,對於中國來說,鄧麗君是改革開放的時代標記,她柔軟的聲音,進入到那一代年輕人的「情感結構」之中。而中國當代年輕人,則從鄧麗君身上見識到,什麼叫「優雅」。

白惠元認為,鄧麗君對於全球華人來說,是最特別的存在,她超越了國與國的界線讓全球聽見了中華文化。鄧麗君是港台華語流行音樂史上重要的指標性人物之一,但她又很特別,因為很多歌曲都是經過她的演繹才成為廣為流傳的代表性作品。

在白惠元看來,鄧麗君歌聲之所以能讓全球華人聽見,出於幾個特性:一是古典性,鄧麗君學過黃梅調,早在1982年就嘗試把中國古典文化進行當代轉化;

二是民間性,她翻唱過《鳳陽花鼓》、《晚風花香》、《望春風》等耳熟能詳民歌,通過歌聲展現華人世界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風貌;

三是都市性,她還有部分作品是翻唱反映20世紀30、40年代上海的時代曲;

四是亞洲性,聽眾較熟悉的《甜蜜蜜》原是印尼民歌,而《再見我的愛人》、《我祗在乎你》等則源自日本流行音樂;

白惠元說,20世紀70、80、90年代,整個中國風靡鄧麗君的歌曲不無原因。白惠員不諱言,那個年代,很多人說鄧麗君的演唱是「靡靡之音」,因為她的歌唱不同於當時傳統價值上的宏大敘事,她「把說話的聲音帶到了演唱里,把日常生活帶到了音樂中。」

白惠元表示,鄧麗君用氣聲唱法,在歌曲中細細呢喃日常百態。他不諱言,雖然在那個時代,中國年輕人想聽鄧麗君的「靡靡之音」只能靠「偷聽」,但不可否認這從台灣飄去中國的聲音,對兩岸就像是一種預告,預告從當時的緊張對峙走向後來的開放交流。

特別的是,當代中國年輕人仍有不少人依然喜歡鄧麗君。白惠元指出,在著名的「鄧麗君說山東話」短視頻中,她流暢的山東方言就贏得了中國「00後」的彈幕狂歡。

白惠元稱,在中國「00後」對鄧麗君的評價中,最常出現的詞是「優雅」,這是近年我比較關注的一個現象。在這樣一個維度上,他們再次發現了鄧麗君的「優雅」,這是當下追求流行的年輕世代和鄧麗君產生的微妙碰撞。

4月22日,由北京鄧麗君歌友會主辦的「愛的使者—和鄧三哥一起追憶鄧麗君」活動在北京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舉行。圖為北京鄧麗君歌友會向鄧長富(右一)贈送禮物。(中新社)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8/189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