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要多種大豆保糧食安全 卻處處碰壁

習近平推糧食安全政策,施壓農民種植大豆,但卻陷入窘境。

在華北平原種地的一名張姓農民正為今年種什麼而犯愁,而習近平政府只有一個答案:多種大豆。儘管這是習加強糧食安全的最新舉動,但在實際嘗試中卻處處碰壁,導致專家認為,多種大豆可能會使糧食安全風險更高。

彭博社報導,習近平將中國對食品進口的依賴視為國家安全問題,而大豆是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大豆被用廣泛於雞、豬、牛和鮭魚等家禽和魚類的飼料中。如今,中國超過80%的大豆消費依賴進口,這些採購主要集中在以巴西和美國為首的幾個主要國家。

報導說,雖然糧食安全政策服務於中共的目標,但由此帶來的風險卻落在了包括張在內的幾百萬農民的頭上。去年,按照當地農業局的建議,張在種植常規玉米的同時種植大豆,但她為大豆使用的除草劑卻殺死了玉米。

基本上,種植大豆並未給張帶來任何好處,而當地農業局今年又施壓她再試一次。

幾十年來,中共政府在糧食生產方面一直在試圖平衡競爭需求,但卻面臨困境,甚至造成過毀滅性的後果。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的大饑荒,造成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

而現在,習近平的多種大豆政策也正在陷入困境。

進口大豆比本土更便宜農民難找到市場

彭博社說,北京的做法從經濟角度看並不利。為使糧食安全計劃奏效,政府需要讓大豆的價格足夠高以吸引農民種植,但又不能太高,不然大豆壓榨商就不會從當地農民那裏購買。

然而,截至4月,進口豆類比國產豆類便宜20%以上。由於豬肉生產商的國內需求疲軟,大豆壓榨商即使加工進口大豆也難以盈利。

這意味着中國去年設法生產的額外大豆很難找到市場。隨着2022年產量漲幅超過20%,國內大豆價格自收穫期以來下跌了15%,並且一直處於低位。由於政府的糧食儲備工作預計將於4月結束,未來的需求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多種植大豆可能意味着減少種植產量更高的玉米作物,從而導致需要進口更多的玉米。

多種大豆或導致糧食安全風險更高

中國的大豆產量平均為每畝(0.07公頃)130公斤,遠遠低於美國或巴西的產量。與之相比,同等面積的玉米產量為430公斤。儘管當局在與不同地區合作開發大豆品種,希望能提高生產率,但要想使大豆產量具有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彭博社援引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Beijing Orient Agribusiness Consultants)高級分析師馬文峰(Ma Wenfeng,音譯)的話說,目前,與其它糧食作物相比,「產量較低意味着這些大豆種子正在降低(糧食的)生產力」。

「如果你擴大大豆種子的種植面積,就會造成更大的糧食安全問題。」馬文峰說。

數據顯示,這種變化可能已在進行中。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在2020年增加一倍以上,達到創紀錄水平,在2021年幾乎增加三倍。隨着越來越多的農民從玉米轉向種植大豆,進口玉米激增的現象也隨之而來。

「多種大豆,少種高產玉米,這是否意味着糧食安全風險更高?」馬文峰問道。

大豆自給率目標恐難實現

一些農民已經表示,今年不考慮種植大豆,因為產量低,利潤不如玉米。

彭博社援引數據服務公司「Mysteel Group」分析師邊婷婷(Bian Tingting,音譯)的話說,大豆的種植意願看起來不太好。需求非常平淡,而且沒有立即改善的跡象——如果政府停止囤積,預計價格將進一步下跌。

中共官方表示,計劃在2023年將大豆種植面積再擴大1000萬畝,比2022年增加6%,目標是到2032年實現約30%的自給率。在目前難激發農民種大豆積極性的情況下,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引發質疑。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3/189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