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四不青年與宅女上街背後…

—四不青年與宅女上街 中國年輕人的希望在哪?

「我是四不青年,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現在的戀愛成本太高了。所有的態度和誠意都得用錢來積累。不是說我不努力啊,因為努力沒有結果。現在內卷那麼嚴重,比較無奈吧。我最大的父愛就是不會讓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以上這段出現在中國社媒平台上的陳述,被網友們廣泛轉發,其中提到的「四不青年」已成為新的網絡流行語。 在對這一話題在推特進行的調查中,不少網友坦承:「我就是(四不青年)!」

最近,中國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稱呼當代年輕人的詞彙叫"四不青年"。他們是些什麼樣的人?各自有怎樣的故事?年輕人選擇"四不"對於中國社會又意味着什麼?

「我是四不青年,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現在的戀愛成本太高了。所有的態度和誠意都得用錢來積累。不是說我不努力啊,因為努力沒有結果。現在內卷那麼嚴重,比較無奈吧。我最大的父愛就是不會讓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以上這段出現在中國社媒平台上的陳述,被網友們廣泛轉發,其中提到的「四不青年」已成為新的網絡流行語。

在對這一話題在推特進行的調查中,不少網友坦承:「我就是(四不青年)!」

內卷化的城市與"老鼠烏托邦"

2022年「潤」到美國的令狐昌冰今年23歲。回憶起疫情前在國內的生活,他告訴本台,自己並不是不想找對象、買房、結婚、生子,而是根本就沒能力去實現這些目標。

令狐昌冰說:「我在國內的時候,如果要去交女朋友,我是沒有時間的,因為我要上班,從早上八點鐘上到晚上十點,有時可以上到11、12點,每個月休息時間又少。上班的工資其實也不是很高,也沒什麼經濟能力去消費、去跟朋友出去玩之類的。沒朋友就沒社交,沒社交就沒後續的那些東西,至於說房子,那就根本不想了。」

初中沒畢業的令狐昌冰來自貴州,14歲時就離開家鄉,曾在浙江溫州、山東青島及雲南等多個城市打工謀生。在他看來,「四不青年」並不是哪裏都有,外來人口少的地區相對就很少。比如他的家鄉屬於中小城市,很多年輕人18歲就結婚成家,房子也不是問題。

他說:「四不青年的現象,我個人覺得比較內卷化的城市才會出現,競爭越激烈的城市,這種現象越多。」

都市裏「內卷」的打工生涯也曾讓令狐昌冰一度處於類似抑鬱症的狀態。有兩年時間,他就選擇回家,徹底「躺平」:「當時的狀況就是,躺在家裏,啥也不想做。我老爸問我,為什麼還不出去工作什麼的?我就說,『工作了也餓不死吃不飽的狀態,我現在也是餓不死吃不飽,有什麼差嗎?』。」

當時,躺在家中的令狐昌冰既不出門,也不跟想朋友玩,直到後來有人邀他出國打工。回想自己當時的狀態,他認為,所謂「四不青年」就是很像著名實驗「老鼠烏托邦」中的那些老鼠:在密度過大、資源不足的社會環境下,階級日益固化,處於邊緣的老鼠們便逐漸放棄競爭,同時不得不壓抑欲望,性格也不斷發生扭曲。

年輕人的"卷、躺、潤、獻"

除了「四不青年」,中國還有一個網絡流行語來形容年輕人的不同生存狀態,叫做「卷躺潤獻」。所謂「卷」就是內卷,人與人之間激烈競爭;「躺」就是躺平,即一种放棄心態,什麼都不做;「潤」就是離開中國,移民國外;而「獻」則是借用「張獻忠屠殺蜀人」的故事,指無差別地襲擊別人,以宣洩心中怨恨感的行為。

其中,「卷躺潤」也被認為是中國90後和00後的青年人對於未來發展的三種選擇。而令狐昌冰的經歷,似乎正是這種「卷躺潤」的典型代表。不過,畢竟能夠成功「潤」出中國的青年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不得不留在國內或「卷」或「躺」。而「四不青年」的選擇,正反映出這種「躺平」的狀態。

過去三年,中國在疫情封控之下,經濟增速幾乎降至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城鎮青年人的失業率也創歷史新高。選擇「四不」的情緒也隨之在不斷累積,並在疫情期間集中爆發,成為一種無聲而又絕望的反抗。

疫情促使更多年輕人選擇"四不"

比令狐昌冰年齡稍大的J先生,來自內陸省份甘肅。他大學本科畢業後,因工作原因住在成都,從事建築行業。他說,開始明確並堅定要做「四不青年」,就是在疫情期間。

「2022年,隨着中國疫情管控的升級,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一些因為負擔不起房貸而發生的慘劇。比如,有跳樓或者斷供的事情。在我身邊,也有朋友因為當年樂觀地認為房價會漲而買了房子,結果這兩年因為收入驟降導致房貸也變成了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J先生告訴本台,為了避免沉重的經濟壓力,他決定不買房。

作為獨生子女,J先生還需要考慮到父母養老問題,而結婚、買房、養孩子勢必會掏空父母僅有的那點積蓄:「如果作為子女,沒有辦法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那麼能幫他們減輕負擔,對我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在走下坡路,也令J先生對未來充滿擔憂。尤其這兩年,工資沒漲,物價卻一直在漲,每月幾千塊的收入只夠他的日常開銷。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我不確定我的收入是否還會像過去的70後、80後那樣越來越高。所以,不買房子、不結婚、不要孩子、減少花銷,對我來說是目前的最佳選擇。」J先生說。

"沒有我的空間"

本台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中國的「四不青年」其實來自於不同的社會背景和階層。在各方面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之下,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種「四大皆空」的生活方式,其中不乏很多條件優秀的「海歸」。

根據中國教育部發佈的數據,疫情之後,海外留學生出現了回流趨勢。2021年,回國就業的學生首次超過百萬。同時,「麻省理工碩士進發改委」、「哈佛博士後去街道辦」這樣的消息,也不時出現在中國媒體上。

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德國漢堡大學在讀研究生黃意誠告訴本台,他就有很多同學從美國常春藤名校畢業回國後,成了基本是宅在家裏的「四不青年」。雖然有出色的教育背景,但在中國經濟滑坡、失業率高企的內卷環境下,他們也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

「現在中國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習近平這種統治下,中國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這些重要的位置都是50後所佔據的,即使是60後都沒什麼空間,更何況是70後、80後、90後。」黃意誠說。

新褲子樂隊的歌曲《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有一句歌詞說「沒有我的空間」。黃意誠認為,很多年輕人都對此深有共鳴:「年輕人在這個社會上找不到他的空間在哪裏,所以會產生這種『四不青年』,就是一種『放棄主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6/189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