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黃帝娶妻重賢德 古之聖賢夫婦有道

古代社會夫婦有道,最受讚揚的是能舉案齊眉、同甘共苦的恩愛夫妻。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文明,講究重德行善、敬天知命、名利無執、色氣看輕,尤其對人的情慾和色慾,在禮法上非常嚴格,強調夫婦有道。古代聖人和道德高尚之士,均以德為重。歷史上很多名人娶妻,看重的是妻子的德行,他們認為,只有品德賢淑的女子,才可以治理好一個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女關係十分和睦,人們最讚揚的是能夠舉案齊眉、同甘共苦的恩愛夫妻。

上古時代,三皇中的伏羲確立天文曆法;發明網罟,教民漁獵;養六畜以充庖廚;造琴瑟,作音樂。史載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

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緣、別婚姻、純正血統。也就是說,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配偶制,以鹿皮作為聘禮;規定必須經過結婚儀式才可以生孩子,以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養。

自此,歷代君子遵從祖先遺訓,恪守男女婚嫁禮法,家庭和睦,社會安寧,進而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娶妻重德不重美貌

古代聖人和道德高尚之士,均以德為重。歷史上很多名人娶妻,看重的是妻子的德行,他們認為,只有品德賢淑的女子,才可以治理好一個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黃帝之妻嫫母、齊宣王之後鍾離春、梁鴻之妻孟光、許允之妻阮氏,常被稱為古代的四大醜女,她們都是以賢德著稱。

軒轅黃帝有四妃,其中次妃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黃帝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嫫母和正妃嫘祖同居一室,嫫母對嫘祖恭敬謙讓、和睦相處,這種大體謙讓的賢淑品德深得人們的推崇。在黃帝週遊巡視天下時,嫘祖病逝,黃帝命令嫫母指揮祀事、監護靈柩。嫫母完成得井然有序,顯示了其非凡的組織能力。

另據史書記載,齊宣王時,國事昏暗,且宣王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離春冒死自請見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宣王採納其諫議,並立鍾離春為王后,從此齊國大治。

三國時期曹魏名士許允娶了阮德慰女兒為妻,花燭之夜,發現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後來,許允的朋友桓范來看他,對許允說:「阮家既然嫁醜女於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

許允聽了桓范的話,果真跨進了新房。但他一見妻子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婦一把拽住他。許允邊掙扎邊同新婦說:「婦有『四德』,你符合幾條?」新婦說:「我所缺的,僅僅是美容。而讀書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幾條呢?」許允說:「我百行具備。」新婦說:「百行德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說具備呢?」許允啞口無言。從此夫妻相敬相愛,感情和睦。

糟糠之妻不下堂

在君子看來,既結為夫婦,就應該終生相守、相敬如賓,不可隨着歲月流逝,自己地位的提高,嫌妻子老丑而另擇新歡。

春秋名臣晏嬰深受齊景公器重。一次,齊景公看見晏嬰的妻子既老且丑,就想把自己美貌年輕的女兒嫁給晏嬰。

晏子聽後,向景公作禮道:「回君上,如今臣下的妻子雖然又老又丑,但臣下與她共同生活已經很久,自然也見過她年輕美好的時候。而且為人妻的,本以少壯託付一生至年老,美貌託身到衰丑。妻子在年輕姣好的時候,將終身託付給我,我納聘迎娶接納了,跟臣一起這麼多年,君王雖然現有榮賜,可晏嬰豈能違背她年輕時對臣的託付呢?」

又有一次,田無宇勸晏子休掉老妻,晏子說:「晏嬰聽說,休掉年老的妻子稱為亂;納娶年少的美妾稱為淫;見色忘義,處富貴就背棄倫常稱為逆道。晏嬰怎麼可以有淫亂的行為、不顧倫理、逆反古人之道呢?」

東漢初年大臣宋弘做官清廉,直言敢諫。一次宋弘見光武帝,光武帝坐在新屏風前,上畫美女數人,光武帝幾次回頭欣賞,宋弘嚴肅地說:「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光武帝當即令人撤去屏風,並笑着對宋弘說:「聞義則服,可乎?」宋弘答道:「陛下進德,臣不勝其喜。」

當時光武帝姐姐湖陽公主新寡,光武帝便與她一起談論朝廷群臣,公主說:「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後來宋弘被光武帝引見。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到屏風後面,於是對宋弘說:「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宋弘答道:「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回頭對公主說:「事不諧矣。」

坐懷不亂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流傳,一直被後人視為男女相處方面的道德典範。孔子認為柳下惠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禮制,是位道德高尚、重禮守禮的君子,對他讚賞有加。在以後的各朝代,也有很多名士嚴守男女相處之道。

狄仁傑年輕時相貌英偉,赴京應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靜燈下讀書,突然一位美艷少婦來到他房裏,原來是旅店主人的媳婦,新寡不久,以借火為由向狄仁傑調情。

唐朝宰相狄仁傑知道其來意,卻絲毫不動心,而且友善地說:「見你如此艷麗動人,使我回憶起老和尚的話。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讀書,寺中老和尚見我相貌,曾經警戒我說:『你相貌堂堂,將來必定顯貴聞達,但是須要謹記,千萬不可貪色犯淫,前程盡毀。』老和尚的教誨,我一直謹記於心。你能夠勵志守節,乃難能可貴,切勿因一時的衝動,而敗壞你的名節。」

少婦聽了狄仁傑這番話之後,感動得流淚滿面,拜謝說:「感謝恩公大德,從今以後,一定堅守婦節,以報恩公今日教誨。」

北宋司馬光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娶妻婚後十年余,夫人張氏沒有生育,雖然司馬光並不在意有無子嗣,但張氏卻一直想為其納妾,司馬光始終不同意。

一次,張氏為他物色了一個年輕姑娘,預備給他當妾。乘司馬光稍作休息時,送她到書房,司馬光卻絲毫未注意到姑娘臨近身旁。姑娘為了引起他的注意,故意捧起一本書,上前問道:「請問大人,這是一本什麼書?」司馬光莊重地拱一拱手答道:「這是《尚書》。」接着又不理會她,姑娘只得知難而退。

張氏又為他選了一個姑娘作妾,告訴姑娘等她離家之後,晚間到老爺書房去。姑娘端着茶水,晚間來到老爺書房。司馬光看見這位姑娘在他書房中出現,正色說道:「夫人不在,你來這裏做什麼?速去!」隨即讓她離去。

沉迷女色敗國亡身

另一方面,為君者如果沉迷於女色,必將整日享樂,不理朝政,國內不寧,外患將至,以致於敗國亡身。

夏朝末代昏君夏桀,嗜酒好色,寵妹喜,廢朝政。忠臣諫曰:「好色為亡國之基。」桀曰:「朕聞庶民,男分女歸,暖衣飽食,出入共車,夫婦相隨。朕為一國之君,與妹喜共樂,何好色之有?」後被成湯所滅,放於南巢,自焚而死。

殷朝無道暴君商紂寵愛妲己,不理朝政;聽信妲己之言,慘無人道,諸侯棄之,百姓恨之。周武王為拯救兆民倒懸之苦,率領諸侯,弔民伐罪。紂王眾叛親離,自知大勢已去,着玉衣,於鹿台自焚。

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終致殺身之禍;吳王夫差,日日與西施相伴,暢飲美酒,終被越國所滅;隋煬帝楊廣也是酒色之徒,好大喜功,動用幾百萬民夫修建大運河、建東都、修長城,建「迷樓」,三次巡幸揚州,後兵敗被臣子「宇文化及」殺死;陳後主(陳叔寶)寵幸張麗華,大建宮室,耽於酒色,君臣日夜遊宴,製作艷詞,著名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就出自其手。

古代聖人規範人倫,忠孝廉恥,仁義禮信,男女有別,授受不親。男女二人結為夫妻,意味着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對方,包括生命、肉體和一生的榮辱。作為夫妻,應該互相信任,互相體貼,互相諒解,對對方負責,一生忠貞不渝。歷代君子這種身行檢點、恪守禮節的風範,也影響着時風,且後世流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6/189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