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近20%青年失業 專家:真實失業率是謎

中共日前公佈3月份經濟數據,其中青年人失業率高達19.6%,「畢業即失業」再成話題。分析認為,這與行業萎縮等多因素有關;中共也在用「擴招」來延後解決失業問題,且失業數據並不真實;中國真實的失業率一直是個謎。

中共國家統計局周二(18日)發佈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在失業率方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

此外,青年人失業率仍然高企,3月份16-24歲的青年人失業率19.6%,比2月上升了1.5個百分點,即每5個青年中就有1人失業;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4月19日對大紀元表示,首先,城鎮失業率不能反映真實的失業數據。

「中共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方法很特別,只統計有城鎮戶口且登記在冊的失業人口,不去登記的就不算失業。而且農村戶口屬於農村勞動力,不在統計範圍之內。這就導致過去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5%之間,這根本不能反映真實的失業數據。」

蔡慎坤說,就業數據的背後是成千上萬個家庭的生存困境,家庭條件好一點的,還能讓孩子居家考研考公,再扛個一兩年;條件差一點,大學畢業只能去做一些低薪低技術含量的工作以求溫飽。

「擴招」解決失業?研究生畢業人數將超本科生

再者,蔡慎坤認為,中共不斷擴招本科生及研究生,掩蓋了青年失業率。

據官方劃分的失業率最高年齡段,是從16-24歲的青年人,正是各類學校、從高中到研究生畢業的學生。

《中國新聞周刊》日前報道,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在大學擴招,新生人數一年內增加40%以上。截止到2021年,中國大學約有4400萬本科生,而在本世紀初,這一數字僅有400萬。

今年,人社部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再創新高。與此同時,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74萬人,三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341萬。

值得關注的是,在畢業生人數創新高的同時,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的畢業人數預計將首次超過本科生。今年北京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的畢業人數首次超過本科生。

北京市教委數據顯示:今年北京高校預計約29.6萬畢業生,其中研究生16萬餘人,多出本科生3萬人。自2020年開始,研究生預計畢業人數連續三年高於本科預計畢業人數,差距已經從4213人擴大到19082人。

蔡慎坤認為,大學擴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了推遲就業並延緩就業壓力,也使得中國真實的失業率一直是個謎。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按統計局的說法是8.8億人。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他說,現階段失業人數是4664萬人。中共官方還承認一個高達2億的靈活就業人數。

對於中共擴大招生是為了拖延解決就業問題,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4月19日對大紀元分析,這非常有可能。

「因為它用國家的力量,把學生、年輕人留在學校里,失業率至少可以降低。在校生,是不會納入勞動人口失業率的計算當中,留在學校的話,這個基數就會比較低啦。」他說。

畢業即失業與行業萎縮等多因素有關

對於青年人失業率持續高企,邱萬鈞分析,主要有幾個因素,第一,這個在任何國家,年輕人口就是從16歲到24歲這個區間,失業率一般都遠遠高過他們國家的平均失業率。

以美國為例,美國目前的失業率大概是3.5%左右,但是16歲到24歲的失業率是9.4%,再上一個階層25到29歲是4.3%,到45歲以上,整個失業率就只有2.6%,「所以這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但是,邱萬鈞說,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整個青年失業率這麼高,表示年輕人到就業市場裏的主要工作,與網絡、教育、娛樂等有關,還有可能與科技產業有關,可能已逐漸消失,人力需求變得比較清淡。

這說明什麼?「中國這幾個領域可能呈現比較萎縮的情況,僱用人口裹足不前,也就造成年輕人口失業率偏高的情形。」他說。

近年來不斷傳出有博士碩士畢業生因找不到專業工作而跑外賣的消息,邱萬鈞表示,「如果連大學生、研究生都跑去當外賣小哥、或者外賣小妹,這確實是很奇怪的現象。」

大陸網絡瘋傳「畢業即失業」的說法,邱萬鈞說,「對美國來講可能就不會有這麼普遍的情況。」

此外,青年人還是消費的主力軍。邱萬鈞說,失業率高企,最直接會影響到消費。不僅是當期的消費,而且未來的消費都會受到衝擊。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22年之前的幾年很少低過120%;從2000年到2018年很少低過100%;但是,2022年3月斷崖似地掉到90%以下,直到今年以來才有所提升,但最新數據也只有94.7%。

「這個數字顯示出就業市場的問題」,邱萬鈞表示,這會造成一般人對消費裹足不前,「特別對失業率比較偏高的人群,或者就業市場比較不確定的人群,可能在消費上會比較保守,儲蓄也會受到影響,當然對整體經濟就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再有,失業率高企不下或不斷攀升,正逢過去三年的疫情,中共嚴厲封控,對民企的嚴重打壓等,造成的經濟不振都有關。

邱萬鈞說,「對一些重要商業巨頭的調查、逮捕,或者噤聲,當然都會有一些影響。比如說包凡迄今還下落不明,馬雲回國比幾年前明顯低調」等,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另外,他說,「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當然對社會的安定也會造成負面影響。政治高壓沒有辦法真正解決經濟問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1/189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