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把兒子一腳踢廢后,我才明白:不給孩子面子的父母,永遠養不出有價值感的孩子

最近,看了一位爸爸的悔悟。

他的兒子原本自律上進,成績優異,初一時,還取得了全區第二的好成績。

在體育方面,兒子也很優秀,運動會上,還跑了全校第一。

可就是這麼一個陽光向上的孩子,卻在初三時退學,每天把自己關在屋裏,躺在床上打遊戲,整整一年半,自暴自棄。

男孩在最好的時光里,荒廢了學業,也荒廢了自己的未來。

沒考上高中,又沒有一技之長,男孩最後只能早早出去打工。

男孩為何會突然墮落至此呢?

原來,男孩在初三時迷上了玩遊戲,經常逃課去網吧。

一天,男孩又逃課了,爸爸在網吧沒有堵到他,便想着去學校堵。

來到教室,爸爸看到男孩一臉疲憊,心想他肯定又是打遊戲熬夜了,火氣蹭地一下便上來,猛地一腳就把男孩踢倒在講台上。

男孩當着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出醜,無異於被扒光衣服示眾一樣難堪。

自此,男孩再也不肯踏進學校一步。

事到如今,爸爸無比懊悔: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一定不去踢他,忍一忍我這個暴脾氣,和他好好地談心,他會聽進去的,等他叛逆期一過,一切都會好的。」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爸爸一腳踹下去的那一刻,男孩就已經「死了」。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想要摧毀一個孩子,就當眾出他的丑,當着外人的面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大庭廣眾,當眾被辱,顏面無存,對孩子來說無異於是一種「精神謀殺」。

不給孩子留面子

就是否認他的價值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

男孩因為沒寫作業,被媽媽當着一大家子的面打了一頓,還被罰站反省。

角落裏,男孩面無表情地站着,默默掉眼淚。

弟弟調皮,拿了個很大的不鏽鋼盆給哥哥接眼淚,還笑做一團。

一旁的爸爸,不僅沒有阻止,反而跟着大笑。

其他人覺得有趣,更是拿出手機拍了視頻發到網上。

男孩在哭,家人卻在笑。

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男孩的自尊碎了一地。

生活中,很多父母習慣性地通過羞辱孩子讓孩子「長記性」,讓孩子「知恥而後勇」。

卻不知,孩子從5歲開始,就會顧忌別人如何看他們,並建立自己的形象和尊嚴。

不給孩子留面子,只會讓孩子自尊受損,感受不到自我價值。

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網友@橙小橙的分享。

一直以來,她的媽媽都信奉「人前教子」的古訓。

出門在外,媽媽總是不分場合地罵她——在地鐵上,在馬路上,在人很多的商場裏……

貶低的話語伴隨着嘲諷的語氣,加上路人有意無意投來的目光……那種崩潰和無地自容的感覺,她至今想起來都難受。

最讓她難堪的是,即便是上學的路上,媽媽也總是在批評她、教育她,這讓她在班上一度抬不起頭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家人聚會,別人都在夸自家小孩,只有媽媽說她成績不行,性格也不好,還總拿她和表姐比較。

她在邊上忍不住辯解:「我昨天語文還考了第一,你就不能誇誇我嗎?」

結果媽媽一盆冷水澆下來:「你還好意思說,你怎麼不說你數學總是不及格呢!」

媽媽的話,就像一把把利劍直戳她的心窩,把她的尊嚴削刮的一點不剩。

那一刻,她特別想死:「我這輩子廢了,把命還給你們,你們再生一個優秀的吧!」

香港情緒管理專家李中瑩老師說:一個人維持生存的基本原動力,是他的「自我價值」。

簡單地說,就是自信、自愛和自尊。

羞恥感是最快扼殺價值感的東西。

越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忌憚地貶低、訓斥,撕裂孩子的面子,事實上就越剝奪了孩子向上的力量。

就像作家畢淑敏說的: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身上確認自己的存在。

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孩子的尊嚴,否定孩子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的。

父母眼裏沒有孩子的尊嚴,孩子心裏就沒有自己的存在價值。

維護孩子的自尊

就是保護孩子的成長動力

著名作家席慕蓉小時候成績並不好。

有一次,席慕蓉考試考了35名,她害怕媽媽責備她,便偷偷將成績單修改成了第5名。

由於成績單上塗改的痕跡很明顯,她已經預感到了媽媽將批評她。

不曾想,媽媽看了成績單後,不但沒有發火,還溫和地說:

「老師怎麼這麼不小心,把成績單弄得這麼髒,有些都看不清了。你明天問一下老師,再把成績告訴媽媽。」

席慕蓉一下子就明白了媽媽在「裝糊塗」,立馬為自己的「小聰明」感到羞愧。

她特別感激媽媽維護了她的自尊,於是,席慕蓉不僅主動承認了錯誤,還下定決心努力學習。

真正為孩子好的父母,不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很糟。

父母有意保護孩子的面子,孩子就會因為父母的愛護,而感覺到被尊重,自發地想要成為更好的人。

曾看過一位博主的自述。

他初二時很叛逆,上課看小說,逃學,上網吧,打架,樣樣都有份。

有一次,他打傷了一個同學,被學校處罰每天寫一封檢討書,連續一月在紅旗下讀出來。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最強,這樣的處罰,無疑是誅心。

為了讓校長從輕處罰,他親眼看到,父親突然「撲通」一聲跪下,流着淚說:

「校長,您就看在我這張老臉的份上,換個處罰方式吧,讓他在全校師生面前出醜,就是毀了他啊,他以後還怎麼抬起頭來讀書……」

他被這一幕深深地觸動,為了他的面子,父親竟然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

那一刻,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把父親的體面掙回來。

之後,他不再流連網吧,而是每天努力學習,最後考上了重點高中,現在在一所211大學讀研。

父親在人前保全了他的尊嚴,他用實際行動回饋了父親的維護。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給孩子面子,不是不教育,也不是不講原則地袒護,而是要在合適的場合、用合適的方式去教育。

當孩子的面子被顧全,「里子」被照顧到,他才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向美好的明天。

給足面子

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說過:「讓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種,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

好的父母,都懂得先維護孩子的顏面,再來談教育。

1.用關門教育代替人前教子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教育孩子時,最好不要有第三個人在現場。

這不是袒護和包庇,這是教育的底線。

糾正錯誤不一定非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等和孩子單獨相處時,再批評或講道理,都不遲。

著名文學家胡適的母親,就從來不會人前訓子。

每次胡適做錯事,母親再氣也不會當眾罵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關起門來責罰。

因為在母親看來,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更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是啊,好的教育都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

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孩子會更加看重自己的名譽,小心維護好評。

2.用耐心溝通代替嚴厲訓斥

網友@blue是一名小學教師,班上一位學生的家長曾向她求助,說孩子太差了,該怎麼辦?

這位老師強調:父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應一味指責,而應該幫助他們。

擔心家長的用詞傷害到孩子的自尊,老師還寫了一段話讓家長照着讀:

「我在群里看到你的分數了,你肯定也很難過吧。今天改錯改累沒有?手痛不痛?(共情孩子)

這段時間複習任務重,你如果累了就跟我說,看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給予支持)

張老師說明天要考詞三,如果你今天把資料拿出來,用她說的方法記,我相信你明天一定能有進步的……(提出方法)

第二次考試,孩子的成績就從72分進步到了98分。

父母給予用心和耐心,孩子才會報以感激和努力。

3.用當眾肯定代替當眾否定

很多家長有個壞習慣:以謙虛之名,否定孩子。

但其實,真正有效的做法應該是:「公開表揚,私下批評。」

所以,如果別人對孩子的稱讚是事實而不是吹噓的話,不妨趁着這個機會,大大方方地表達對他的肯定。

比如,有人夸孩子懂事,有禮貌,可以回應:「謝謝!孩子從小就很懂事。」

有人夸孩子優秀,成績好,可以回覆:「他比較自覺,是個努力的孩子。」

有人夸孩子大方開朗,性格好,可以回應:「他很喜歡交朋友,樂意幫助他人。」

父母給予的正面肯定,帶給孩子的,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轉化為「內在的前行力量」,變成孩子認可自己價值的底氣和越變越優秀的養分。

《正面管教》一書說: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等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孩子,不是被罵醒的,而是被喚醒的。

父母給孩子尊重,他才有自尊。

父母給孩子肯定,他才有自信。

父母給孩子關愛,他才能自愛。

那些不足也好,犯錯也罷,促使孩子改變的,從來不是內心感到的羞恥,而是發自內心的自覺。

願父母們都能克制情緒,耐心跟孩子溝通,給孩子留一份「體面」,讓孩子在人生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向陽而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0/189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