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誰分化誰?莫斯科不領情 中俄也被分化

作者:

2023年4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左)、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在北京會談。(LUDOVIC MAR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習近平訪俄之後,中共聯俄抗美的意圖凸顯,但中共又試圖分化美歐,因此不敢公開向俄羅斯提供急需的軍事援助,還繼續假裝中立、甚至調停。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被中共視為分化美歐的關鍵一步;歐洲也籍此分化中俄,令中共無法在援助俄羅斯的路上走的更遠。克里姆林宮不願被中共當作籌碼,馬上表示不接受中共的調停。到底誰分化了誰,似乎撲朔迷離。

美歐會被中共分化嗎?

美歐的盟友關係,中共是無法破壞的。西方七國集團中,英、法、德、意地處歐洲,與美、日、加舉行每年一度的首腦峰會,也包括歐盟領導人,以共同協調、安排重大國際事務。俄羅斯曾經被邀請參加過7+1峰會,西方七國也擬議過讓中共參加,最終未能實現。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後,再無緣G7峰會。

G7峰會是美歐聯盟協作的平台,在世界上無可替代,近年來的G7峰會邀請過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中共連門還沒有進去。G7推動了更多國家參與的G20峰會,中共才得以進入,但G7國家主導了會議議程,中共領導人更多為了作秀,實際沒有多大發言權。

中共很想分化美歐的這種聯盟關係,但沒有多少能力,甚至根本說不上話。歐洲發達國家家與美國有相同的價值觀、類似的民主體系,在經濟全球化中有各自的分工合作,也有公平競爭,大家都願意維持目前的國際體系。面對試圖改變國際秩序的中共,歐洲不會拋棄最強大的美國,轉而與中共謀劃國際事務。

北約是美歐聯盟的另一個紐帶,俄烏戰爭的爆發,令北約復活,歐洲再次依賴美國確保安全,美歐更加不可分。

中共所謂的分化,應該也沒指望真能分化美歐的聯盟關係,而是期望歐洲不要完全站在美國一邊激烈對抗中共。英國已經與美、澳建立了AUKUS軍事聯盟針對中共,英國也和日本簽署了軍事准入協議,中共分化不了英美,只能試圖分化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的關係,重點放在法國、德國。

法、德兩國與美國雖是盟友,但也有各自利益。法、德都需要美國保護歐洲,也需要美國的市場,同時都想在歐洲發揮領導作用,還想在世界上佔有更大的一席之地,因此並不會凡事唯美國馬首是瞻。這應該令中共認為有機可乘,以往更多用經濟利益拉攏歐洲,但三年疫情導致情勢逆轉。

中歐關係也回不去了

中共領導人試圖繼續用中國大市場吸引歐洲,但今非昔比。中國經濟每況愈下,吸引力大不如前,而且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危機,令美歐同時感到了巨大風險。美國已經重新佈局供應鏈,儘量排除中共的參與;歐盟的印太戰略,雖然並不尋求與中共脫鈎,但也在追求多元化,實際與美國不謀而合,美歐更需要加強合作。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北京的發佈會上也強調,需要多元化的方式,來解決對中國依賴性的風險。她還提到中共施加了越來越大的技術轉讓壓力,以及過多的數據要求,還有中國知識產權執法不力,並專門談及敏感技術出口的風險。

2020年初,中共隱瞞疫情、散播病毒,毀掉香港一國兩制」,同樣惹惱了歐洲。歐盟也循着美國的軌跡,與中共既「競爭」又「合作」。中共報復歐盟的人權制裁後,歐盟擱置了《中歐投資協定》,中歐關係急轉直下,中共領導人輕易不敢再誣衊歐洲為「人權教師爺」了。中共脅迫立陶宛的戰狼做法,也令歐洲對中共的態度變得強硬。

王毅曾遍訪歐洲,試圖修補中歐關係,結果鎩羽而歸。據傳中共還曾派出另一個安撫使團,但諱莫如深,應該也未能如願。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共支持俄羅斯、反對北約的態度,再度令歐洲對中共警覺。2022年4月1日,中共領導人與歐盟領導人的視頻峰會上,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激烈駁火。之後,中共深感不妙,有意對俄烏戰爭有所降調,但收效甚微。

中共從未真正打算對歐洲開放市場,這一點歐洲也更明白了,中歐貿易逆差近4000億歐元,貿易平衡的目標不可能實現。中共二十大後,2022年11月3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成為疫情後首位訪問北京的歐洲國家領導人;然而一天的匆匆訪問後,德國總理失望而歸,之後很快又率團訪問東南亞國家。新華社引用習近平與朔爾茨會談時的話說,希望「追求最大公約數」;「既不自我設限,也不好高騖遠」;「求同存異」。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北京的發佈會上,把中歐關係描述為「廣泛而複雜的關係」;並稱「對我們的繁榮和安全有着重大影響」。

歐洲對中共已經有了很強的戒備心,中共知道用經濟拉攏歐洲的效果大不如前,於是把俄羅斯當作了一個籌碼。

2023年4月6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北京的記者會上強調,中共不要直接或間接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軍事裝備,並稱「武裝侵略者是違反國際法的」,將「嚴重損害」中歐關係。(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中共拿俄羅斯當籌碼維繫中歐關係

3月22日晚,習近平在克里姆林宮門口對普京說,「現在正是百年未有之變局,我們共同來推動」。

3月24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中俄關係的意義和影響,「遠遠超出雙邊範疇,對世界格局和人類前途命運至關重要」。

這話既是對美國說的,也是對歐洲說的。中共擺出聯俄抗美的架勢,還把俄羅斯當作籌碼,擺弄中歐關係。

中共當然知道俄烏戰爭直接關係歐洲安全,歐盟已經對中共畫了「紅線」,警告中共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中共不敢公開這樣做,但也不可能主動放棄,而是要以此要挾歐洲。若歐洲跟隨美國激烈對抗中共,中共就可能公開軍援俄羅斯,這是中共領導人訪問俄羅斯的另一個潛台詞。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之際,這一潛台詞幾乎被公開化了。

歐洲領導人提出了台灣問題,中共不肯退讓;但面對俄烏問題,中共領導人的話語變得更加模稜兩可,甚至擺出了一點順從歐洲領導人的態度。只要歐洲領導人表面上仍然給中共領導人某些台階下,不輕易中斷彼此交往,中共就繼續送上一些擬議中的訂單,也不會公開軍援俄羅斯,還會繼續擺出中立、調停的姿態。

克里姆林宮早就看穿了中共的把戲,習近平和普京的會面是各自的需要,但尷尬也顯而易見。莫斯科不想成為中共的小弟,也不想被中共當作籌碼。克里姆林宮不得不配合中共領導人的調停戲碼,但並未接受中共調停俄烏危機。歐洲領導人訪問北京之際,莫斯科乾脆挑明,排除了中共調停的可能性,實際在告訴歐洲:俄羅斯不是中共的籌碼;想要交易還得直接找莫斯科。

之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將了中共一軍,邀請習近平訪問基輔,同樣不想被中共耍戲。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確認,在與習近平和馬克龍的三方會談中,再次敦促中共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強調中共不要直接或間接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軍事裝備,並稱「武裝侵略者是違反國際法的」,將「嚴重損害」中歐關係。她還表示堅決支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和平計劃,即俄羅斯必須撤出烏克蘭。

歐洲領導人當然知道中共正在拿俄羅斯當籌碼,也順勢籍此分化中俄。

2023年4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左)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參加中法企業家委員會會議。(LUDOVIC MAR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歐洲對中共的軟硬兩手

歐洲領導人不希望看到中共公開軍援俄羅斯,這條「紅線」勢必要強硬堅持,對台海安全、南海爭端、貿易不平衡和中共迫害人權也都會堅持,但不會輕易與中共撕破臉。歐盟也從未打算與中共撕破臉,為了既「競爭」又「合作」,保持適當的溝通仍然是必要的。只是中共應該自己太心虛,生怕歐洲步日本的後塵,與美國一道強硬對抗中共。

即便中美之間激烈對抗,白宮也仍然希望與中共保持溝通渠道,拜登曾打算在習近平訪俄之前雙方先通話,但被中共推辭了。中日也走上了對抗,中共還開始人質外交,但日本外相仍然訪問北京,希望避免衝突。

歐洲對中共本就有軟硬兩手,馬克龍和馮德萊恩結伴而行,可能就是扮紅白臉。中共軍隊暫時沒有能力直接威脅歐洲,最大的威脅應該就是中共軍援俄羅斯了。歐洲領導人沒有打算讓中共領導人完全下不來台,若能順勢分化中俄,甚至把中共故意架上調停者的位置,令中共沒法在俄烏戰爭上走得更遠,也算將計就計。

法國總統訪問北京還能拿到一些訂單,更沒有與中共領導人撕破臉的理由,何況中共把馬克龍當成了坐上賓,這些恐怕都是馬克龍訪華的條件。法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自然也想擁有大國地位。

歐洲指望中共開放市場已經不現實,何況中國市場正在迅速萎縮,僅憑中國人口因疫情銳減這一點,就足以令外界重新進行市場評估了,更別說中共三年「清零」自亂陣腳,和殘酷的內鬥、折騰了。中共新班子的組合,應該也讓外界看不到改革開放的可能,法國現在能拿到一些訂單,大概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只是不知道合同最終能執行多少。

中共現在對歐洲只能放軟身段,不敢再輕易動粗;歐洲領導人從自身的戰略利益考慮,也對中共軟硬兼施。或許雙方都認為達到了分化對方及其盟友的目標,甚至算各取所需了,但到底誰分化了誰,或者誰和誰是分化不了的盟友,恐怕很快就會見分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09/188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