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對習近平存兩大期待?馬克龍訪華被指太天真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抵達北京,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分析認為,馬克龍訪華的兩大目標,指望習近平調解俄烏衝突?想法太「天真」;指望更多經濟合作,但中國經商風險不可預測。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抵達北京,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分析認為,馬克龍訪華的兩大目標,指望習近平調解俄烏衝突?想法太「天真」;指望更多經濟合作,但中國經商風險不可預測。

德國之聲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三(4月5日)抵達北京,由中共外長秦剛接機。馬克龍隨後前往法國駐華大使官邸,與在北京的法國社區代表見面。

馬克龍表示:「我們不應當切斷我們與中國(中共)的關係」,「(法國會)主動地致力於繼續與中國的商務關係」。他還說,歐中對話不可或缺,不能讓俄羅斯獨攬與中國(中共)進行對話的權力。

歐盟駐華商會主席伍德克(Oerg Wuttke)向路透社表示:「雙方不僅考慮商業,也考慮烏克蘭問題。我肯定這不是一次容易的訪問。」

周四(4月6日)馬克龍將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晤,並於晚間出席國宴。周五,馬克龍將前往廣州,與當地學生見面。

馬克龍訪華前,其辦公室一名官員向媒體表示,馬克龍寄望於提供「另一條道路」,有別於華盛頓經常展示的直接對抗語調;而與此同時,馬克龍堅持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

而馮德萊恩臨行前再次表明對北京的強硬態度,明確指出北京試圖改變國際秩序,已經不再是改革開放的國家,並暗示在最壞情況下,歐盟可能終止謀求與中國達成一個里程碑式的貿易協議。

指望習近平和解「俄烏戰」?馬克龍被指過於天真

《南德意志報》發表題為「馮德萊恩可以教教馬克龍如何更有勇氣」的文章說,兩人代表兩種不同的思路,前者講話內容清晰,不存幻想。而後者,「幾乎顯得有些天真」。

法廣報道,馬克龍此次前往北京訪問的一個很重大的目的,企望對習近平的俄羅斯政策有所影響,至少說服習近平與澤連斯基溝通。

上個月,習近平訪問了俄羅斯,但卻拒絕烏克蘭方面希望習近平訪問基輔的邀請。

報道說,歐洲盟國有時也批評法國總統與北京「和解」的努力過於「天真」,正如他們之前批評馬克龍對待俄羅斯一樣,馬克龍曾三番五次與普京對話,試圖說服普京回心轉意,停止戰爭。波蘭等國直言不諱地批評馬克龍「徒勞」。

此次,多數觀察人士對馬克龍此行說服北京調停俄烏戰爭不抱太大希望。

報道說,馬克龍曾非常希望說服從未指責俄羅斯侵烏的習近平,直到習近平不久前去克里姆林宮與普京強化中俄軸心,北京「中立」「中間人」的神話才被砸得粉碎。

報道說,法國的話語從此改變了,而是避免北京作出「災難性決定」,也就是軍援俄羅斯。但馬克龍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最初的目標,還在希望與北京打開「一條在中短期內終結戰爭的道路」。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此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馬克龍以及其他歐盟領袖的類似姿態是對習近平對烏克蘭立場的誤解所造成的。

朱利安認為,一些歐洲領袖到北京尋求解決烏克蘭戰爭的方案是一種幻想,只不過有助於讓北京裝扮和平與建設性的形象,同時繼續支持俄羅斯。

馬克龍帶經濟代表團出訪專家:中國市場關閉並有風險

此外,馬克龍此行也在為法國企業贏得一些合同。

路透社報道,馬克龍在法國駐華使館向媒體記者表示:「我們不斷聽到對於西方與中國(中共)未來關係的很大憂慮,擔心會出現不可避免的緊張關係加劇的螺旋。」

馬克龍說,此外,還有一種印象是,與中國經濟脫鈎已經開始了,現在只是快慢的問題,「我不相信、無論如何我不願意相信這一場景。」

德國之聲報道,隨同他訪問的經濟代表團有約50名成員,其中包括空客、阿爾斯通和核電巨頭EDF(法國電力公司)。空客正與中方就一項大規模飛機訂單進行談判。

周五,馬克龍將訪問廣州。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歐洲事務研究員韋伯(Gesine Weber)對自由亞洲電台說,「這被視為經濟重新開放的一環,馬克龍希望重新審視和中國的經濟互動。」

但《法國世界報》強調,法中貿易不平衡三年來進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陪同馬克龍前往中國的有幾十位企業家。「但是,在漂亮的開場白的背後,是非常的謹慎,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在喘氣,中國市場是關閉的並且是有風險的。」

過去三年的疫情,中共嚴厲封控,導致企業倒閉,商家停擺,外資出逃。跨國保險經紀公司「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報告指出,高達95%的跨國公司擔心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而在兩年前,這一比例為62%。

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日前在《福布斯》撰文指出,一長串知名企業已開始行動,準備離開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指出:「中國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它的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是有害的。」

「現在不是軟弱和沉默的時候」

人權問題依舊在中歐間存在巨大分歧。韋伯認為,歐洲領導人此行的成果還難以預期,「馮德萊恩在人權等議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她清楚表明歐洲無法接受北京現在的做法。」

韋伯說,歐洲領導人此次訪華難以讓《歐中全面投資協定》起死回生,「只要人權等議題的現況不變,我不認為歐洲議會會恢復《協定》」,這「更取決於中國(中共)在烏俄戰爭中的行動,以及與俄羅斯的互動」。

《法國世界報》周二刊出了由三名法國參議員、一名法國國會議員以及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的成員聯合發表的文章,呼籲馬克龍和馮德萊恩在訪華期間,應該向中共當局發去堅定的信息。

文章表示,面對中共對香港的干涉以及對台灣的胃口,現在既不是表現軟弱的時候,也不是保持沉默的時候。

文章表示,自從2019年香港爆發譴責中共一再干涉民主的抗議活動以來,香港的局勢大大惡化。目前完全屈服於北京的香港傀儡政府對自由施加了新的限制,已經有數十萬人不得不離開香港以逃避鎮壓。

文章說:「揭露香港侵犯人權的行為並對之譴責,是至關重要和必要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06/188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