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俄羅斯版胡錫進

在今天的媒體上,胡錫進這三個字已不單純是個人名,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這樣一種定義:發表爆炸性言論,只管說不管兌現,即使不兌現,第二天也完全跟沒事兒人一樣。

現在,俄羅斯的梅德韋傑夫也正在接近這一目標。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梅德韋傑夫作為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發表了不少在總統普京看來也不很方便說的話。

面對特別軍事行動的不順,普京的確暗示過使用核武器,但是,說得遮遮掩掩。而梅德韋傑夫不同,他不止一次明確提到,如果不行就動用核武器。

梅德韋傑夫不久前說,西方想擊敗俄羅斯是不可能的,如果它們想這麼做,則俄羅斯有權使用任何武器進行自衛,包括核武器。

梅德韋傑夫這樣說,等於向外界表明俄羅斯對自己的常規軍事力量沒有信心,否則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現在,半年多沒能在戰場上有明顯斬獲的俄軍正在圍攻巴赫穆特。情況一度危急,但是,俄軍現在的攻勢又似乎疲軟下來。烏克蘭地面部隊最高指揮官西爾斯基將軍周四表示,由於瓦格納集團僱傭軍「已失去相當大的力量,並且筋疲力盡」,因此,烏克蘭在巴赫穆特的守軍,以及新加入的增援部隊,將很快利用這個機會向俄軍發起反攻。

巴赫穆特地方不大,按北約軍事官員所說,也沒有太大戰略價值。但是,過去數月來,俄軍投入了很大力量試圖攻佔這個小鎮,最主要的是要拿出一個攻克的例證來鼓舞俄軍正在消沉的士氣。然而,這個目標現在看起來也面臨一定難度。

可是,梅德韋傑夫受不了這種狀況,他的看法是,一時用真炮攻不下巴赫穆特,並不影響他拿嘴炮去震懾基輔

梅德韋傑夫日前在接受俄羅斯新聞媒體採訪時說,俄羅斯軍隊可能不得不向北推進至烏克蘭首都基輔或西部城市利沃夫

俄新社援引梅德韋傑夫的話報道說:「這裏不能排除任何事情。如果需要去基輔,那麼就去基輔。如果需要去利沃夫,那麼就去利沃夫,以消除這種危險。」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確:去不去基輔,完全由俄羅斯軍方說了算,想去就可以去。

不過,問題也很明顯,現在俄軍沒在基輔,別說市中心,就連郊區都見不到俄軍。目前,基輔在烏軍手中,烏克蘭總統和政府都在那裏辦公。這樣說來,俄軍現在暫時放過烏克蘭一馬,先在東部和南部忙活忙活?

可是,顯然不對,俄軍從戰爭一開始就鉚足了勁兒進攻過基輔。事實上,基輔戰役最早打響,為爭奪首都控制權,俄軍和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基輔及周邊城鎮自2022年2月25日戰鬥至4月2日。最終俄軍未能攻下基輔市,於3月底在烏克蘭武裝部隊與後繼無援的雙重夾擊下被迫撤軍,烏軍收復基輔州全境。

俄軍後來調頭南下,向東,為此俄方還頗費周折解釋說,這不叫撤退,而是軍事部署調整,因為重點不是基輔,頓巴斯那些地方才需要趕緊「解放」。

難道俄軍指揮部沒跟梅德韋傑夫先生通氣,告訴他,咱的部隊確實攻打過基輔,而且還想活捉總統澤連斯基?而從梅德韋傑夫的話看,好像俄軍從沒接近過基輔,因為,指揮機構沒做這方面安排。

不光是在交戰區,在非交戰區,梅德韋傑夫也同樣有自己的設想。他說過,如果德國敢逮捕普京,俄羅斯的導彈就會朝德國議會和總理府飛去。他還警告發出逮捕令的國際刑事法院,要法官們注意「仔細看着天空」。

很顯然,在梅德韋傑夫看來,只要俄羅斯需要,就會拳打烏克蘭獵犬,腳踢北約猛虎,需要進攻基輔就進攻基輔,需要教訓德國和荷蘭,導彈就可以照着柏林和海牙打過去。

這非常像胡錫進的風格,面對國際上的敵對勢力,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大約三年前,胡錫進忽然發飆,說,「中國需要在較短的時間裏將核彈頭數量擴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東風-41戰略導彈。」

理由很充分,很彪悍,因為「我們熱愛和平,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但我們需要有更大的核武庫來抑制美國的戰略野心和對華衝動。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就需要有很強大的意志來應對挑戰,而那樣的意志離不開東風和巨浪家族的支撐。」

胡錫進的嘴巴開得很大,不管國家有關部門同意與否,也不管這麼大開銷誰來負擔,反正我就這麼說了。能不能造再說,重要的是先唬他們一下子。

此言一出,國際輿論譁然。但是老胡不管實際落實,他關心更多的是自己早餐的茶葉蛋。

後來,當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時,胡錫進又再次高調放話:這次別放過她,來一次讓她後悔一輩子,解放軍戰機飛上去,伴飛,攔截,實在阻攔不成就直接將其座機擊落。

可後來呢?人們當然沒看到這種可怕後果。除了老胡的推特賬號被整頓了後,佩洛西到了台灣,見了相見的人,最後又飛走了。

然而,失落的是原先等着看驚險場面的胡粉,而胡錫進再次上演軟着陸,佩洛西從中國固有領土上走了,而老胡還留在古都北京,繼續該幹嘛幹嘛。

梅德韋傑夫和胡錫進不像嗎?擊落座機,對老胡是先說卻後來沒有下文了,而「去基輔」,對梅德韋傑夫則是已經有了事實而後來卻好像這回事壓根兒沒存在過。

世上的事情不外乎分兩樣:不是「說」,就是「做」。因為近年中美關係急速下滑,緊張對抗,這對中國科技領域造成很大影響。進步受阻了,怎麼辦?剛剛發佈的中俄聯合聲明指出一條道路:中俄科技行業可以互補。

央視引用中國專家的話說,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相對薄弱,但在應用技術方面較強,市場廣闊,而俄羅斯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實力,但其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市場規模小。

這就算解決了?如此粗略的比對,恐怕「說」的成分還是大了些。以高端晶片來說,美國、荷蘭、日本這些西方國家掌握尖端技術。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大國,也都有一定工業基礎,肯定有能互補的地方,這完全是事實。但是,在某些地方,中強俄也強,那當然皆大歡喜,可是說到某些關鍵領域,非常現實的情況是,中國弱,俄羅斯也弱,甚至更弱,那怎麼辦?誰來補誰?補得上嗎?如果補不上,那某些話不又是說說而已?

梅德韋傑夫和胡錫進的啟示錄,歸根結底是一個版本,那就是,能做到就說,如果做不到,最好不說。留個懸念,也比日後無法兌現強得多。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楓樹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8/188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