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紐時》:烏克蘭國際軍團亂象不斷

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烏軍有一支「國際軍團」,裏面有些志願者不斷在內耗,揮霍捐款。圖為烏克蘭國家衛隊9周年的慶祝活動。(摘自烏克蘭總統府官網)

俄烏戰爭綿延1年,兩軍陷入膠着,各有外援。俄方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烏軍則有一支龍蛇雜處的「國際軍團」,其中許多來自美國的志願者。《紐約時報》一篇調查報導指出,這些志願者承諾將軍事經驗、金錢與物資帶到戰場,在家鄉不僅獲媒體稱頌,更收到數百萬美元的資助。然而,這些志願者大多時候都在內耗,揮霍捐款,甚至打着慈善的幌子從這場戰爭中牟利。

《紐時》報導,這群志願者包括一名來自維吉尼亞州的退役海軍陸戰隊中校,他正遭聯邦調查局(FBI)調查可能非法外泄軍事技術;一名前陸軍士兵抵達烏克蘭後,叛國投奔俄羅斯;一名男子謊稱是來自康乃狄克州正規軍人,除了不斷發布戰場的即時動態,更吹噓自己很容易取得美制武器。另外,還有一名曾從事建築工作的男子,使用假護照從巴基斯坦和伊朗走私人口。

《紐時》分析,這些魚目混珠的人都能在俄烏戰場上「各謀其位」,是因為美國政府在援烏上「留有一手」的關係。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在過去1年大筆提供基輔武器和資金,卻拒絕派出專業軍隊,意味着那些曾經參與美國主導的戰士的軍人,都不被允許靠近烏克蘭前線,而那些人才真正可以毫不受阻使用美國武器和軍事裝備。

記者查閱志願者與志願軍團內部上百份文件,並採訪30多位志願者、戰士、籌款人、捐助者與美烏官員。結果發現,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向國際求助時,一系列的欺瞞、錯誤、紛爭都拖累了基輔招募國際志願軍的努力。

由於戰爭初期基輔也遭受襲擊,政府難以確實從上千名志願者中進行篩選,因此一些品行不良或偽造從軍史的人,都順利進入烏方國際軍團。《紐時》向烏軍求證時,士官多不願討論,僅稱烏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俄軍滲透。烏軍情報界代表切尼亞克(Andriy Cherniak)說:「我們調查了這些案件,涉案者已送交執法部門。」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7/188232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