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消費者謹慎消費 中共刺激經濟面臨壓力

儘管中共結束了「清零政策」,但一系列因素令中國消費者仍謹慎消費。

儘管中共結束了「清零政策」,但一系列因素使消費者仍然對購物十分謹慎。這給中共希望通過鼓勵國內消費來刺激經濟帶來了困境。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受到打擊,對工作穩定性的擔憂揮之不去,以及政府在工資、養老金和醫療福利方面的支出不足,都使購物者在消費上保持謹慎。

中共新總理李強在上任後的首個新聞會上承諾重振經濟,重塑商業信心。但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消費者目前的謹慎消費增加了政策制定者的壓力。中共領導層把促進內需作為首要任務,想以此進一步刺激經濟。

消息人士上個月告訴路透社,讓政府進行直接的消費補貼是不太可能的。

家庭消費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對改善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起着關鍵作用。分析人士們說,在沒有額外支持的情況下,家庭消費的復甦可能是漸進的和不均衡的。

在中共於2022年年底放棄「清零政策」後,許多面向消費者的公司的股價上漲,反映了投資者對即將到來的消費大潮的樂觀情緒。但專家認為,投資者應持謹慎態度。

「我們一直在警告,市場可能會對(結束清零後的)『報復性』消費和被壓抑需求的釋放過於樂觀。」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說。

陸挺列舉了中國目前的一系列阻礙經濟復甦的因素,包括政府推出大型刺激方案的可能性有限,失業率升高,投資人對房地產行業缺乏信心、出口下滑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中國新房價格連續16個月下降,直到1月份才穩定下來。

招聘公司智聯招聘上個月發佈的一項白領調查顯示,47.3%的受訪者擔心他們今年可能會失業。與此同時,資金拮据的地方政府削減了公務員的工資,而老年公民正在憑勉強支付其生活費用的養老金掙扎。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人們開始大量購買商品和服務。

上周的數據顯示,2月份的消費者通脹率已經放緩到一年來的最低年率,而今年頭兩個月的乘用車銷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進口的下降速度超過了預期。

麥肯錫公司(McKinsey)高級合伙人丹尼爾‧齊普瑟(Daniel Zipser)說,大多數購物者仍處於觀望狀態,5月的假日季節將為他們的情緒是否發生變化提供下一個線索。

儘管1月份消費者信心從2022年的歷史低點有所回升,但遠遠低於過去20年的水平。

星巴克警告說,公司在華銷售將「謹慎」復甦。阿里巴巴表示,看到醫療保健和健康產品的需求有所改善,但迄今為止,服裝和非必需品的銷售看起來很疲軟。

電子商務巨頭京東的行政總裁徐雷在上周四(3月9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消費者在消費方面已經變得更加謹慎了。」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認為,人們不願意打開他們的錢包,是因為去年由於股票和房屋價格下跌,家庭財富出現了至少20年來的首次下降。

除了消費者消費謹慎外,另一個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挑戰的是地方政府龐大的債務。根據惠譽的數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有價值5.5萬億元人民幣(7900億美元)的在岸債券將在今年到期,為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

由於主要的土地銷售收入急劇下降,地方政府籌集新資金的選擇越來越少。財政拮据的地方政府能否落實支出,將是對中共今年能否實現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的一個關鍵考驗。因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在資助基礎設施項目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而基礎設施項目是中國經濟的最大增長引擎之一。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15/187758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