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巨虧50億 市值縮水99% 中國第一導購平台大崩盤

封面圖|網絡無論在遍地是黃金的90年代、互聯網崛起的10年代,還是新消費熱潮下所有東西都值得再做一遍的20年代,都驗證着那句「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30餘年以來,踩中風口崛起的公司、品牌固然不少,但在大浪淘沙的商海戰場,多的是半道折戟甚至無人知曉的小公司。然而這其中,最難過的莫過於無數次站在風口,又數次背風而去的企業,比如曾經有着「時尚電商第一股」之稱的蘑菇街即是如此。

最近,蘑菇街公佈的2023財年上半年(截至2022年9月30日為止六個月)業績顯示,在大幅縮減經營成本的情況下,公司半年才賺了1.1億元。且自2018年上市以來,蘑菇街至今未實現過年度盈利,已知虧損總額也超過50億,市值更是縮水99%。

業內人士對蘑菇街的評價,無不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電商大爆炸導購平台「生死局」

2010年左右,在電商大爆炸的背景下,一批像美麗說、蘑菇街等依附於淘寶電商大佬的導購平台正逐步崛起。

2011年,在美麗說創辦僅5個月後,從淘寶出來的陳琪就在杭州創立蘑菇街,其界面設計、定位和前者如出一轍。初期,陳琪將蘑菇街定位為解決時尚男女選擇障礙,為其提供交流的社區或社群,只是後來隨着女性佔比擴大,化妝類相關內容出現頻次增多,對男性群體產生了排他性,蘑菇街才逐漸轉型成為女性聚集的穿搭交流社區。

當然,這是後話。但不可忽視的是,彼時踏入導購平台的蘑菇街,如同一腳踏入競爭激烈的洪流中,不僅前有同類型導購平台美麗說,身後更是各種導購網站接連不斷。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國內大約出現了30多家以女性購物社交為主的導購網站。

然而,這些網站和平台大多因為內容不佳、社群聚合力太弱,或交易量太低等原因,最終走向冷清或關停,只有美麗說和蘑菇街等為數不多的選手以驚人的意志力活了下來。

2011年,在淘寶網平均購買轉化率還不到1%的時候,此時以美麗說、蘑菇街領銜的社會化導購平台轉化率已經達到7%~8%,且先後獲得資本關注。當年年底,蘑菇街就獲得了貝塔斯曼、肇信資本、啟明創投的A輪逾千萬美元投資。

資本加持下,蘑菇街展現出驚人的實力,上線一年多吸引了超過600萬名註冊用戶,DAU(日活躍用戶)超160萬,日均PV(頁面瀏覽量)7000萬,成功讓大家養成了購物前先到蘑菇街看推薦,再去淘寶下單的消費習慣。

作為純靠佣金增收的「淘寶客」,這種高活躍度和用戶消費習慣自然給蘑菇街帶來了不菲的收入。據不完全統計,2012-2013年,蘑菇街80%~90%的收入來源於淘寶佣金。2013年,蘑菇街憑藉導購引流業務從淘寶平台可以拿到的日均佣金達50萬元至60萬元,轉化率高達10%。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蘑菇街進展如火如荼之時,另一邊的淘寶坐不住了。

根據淘寶聯盟數據顯示,在2012年30億元的分成金額中,蘑菇街和美麗說等導購類網站佔比21%,從淘寶分走了超過6億元。此後,為了手握「兵權」,淘寶開始有意識地接觸美麗說和蘑菇街。2012年就有傳聞稱,淘寶向美麗說和蘑菇街提出了入股的建議,但後來因為美麗說轉身投向騰訊的懷抱,蘑菇街也一直在拒絕,遂不了了之。

於是,在馬雲那句「淘寶外部平台需要的是森林,而非參天大樹」號召下,淘寶開始切斷第三方導購平台,對圍繞在其周圍的淘寶客進行「封殺」。

如此形勢下,美麗說通過在自己的平台開店應對危機,而蘑菇街也在一邊轉型電商的同時,一邊和淘寶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據說當時為應對淘寶的打壓,蘑菇街專門成立了一個技術團隊,天天和淘寶對戰,淘寶搞亂產品連結,他們就想辦法跳過。有時候,哪怕淘寶深夜篡改連結,守在電腦旁的蘑菇街技術員們也會在收到警報後,從睡夢中醒來立即解決問題。

這種你追我趕式的方案顯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為此,蘑菇街還是將目光放在了轉型電商上。

在2013年「雙11」前,蘑菇街終於推出自己的電商平台,儘管頁面設計並不完善,並在之後遭到支付寶抵制,但在轉身向微信支付尋求出路後,蘑菇街也的確有了自己獨立的電商平台,就此走向電商之路。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說是轉型,實則也是摸着石頭過河。

尤其在電商這個領域,光大的細分就有跨境電商、社區電商以及大牌折扣等。這意味着入局者需要找准賽道,才能實現公司業績增長。然而僅在電商類型上,蘑菇街就犯了數次難。

比如在2014年,蘑菇街剛決定轉型電商的時候,就率先提出了「海外買手」的概念,即通過在自己的平台上架海外網站,讓用戶能夠藉助蘑菇街平台購買到海外商品。

在當時,這種「海淘」理念可謂是先進大膽,但正如幼芽成長前需要找到一塊適宜的土地再進行播種一樣,海淘這一新業態亦是如此,然而初期的國內市場還缺乏好的種植條件。彼時,國內互聯網生態尚未成熟,蘑菇街做的海淘購物體驗並不好,且整個鏈條未能打通,因此在嘗試幾個月後,蘑菇街就選擇了放棄。

但不曾想,緊接着第二年,海淘就迎來消費狂潮。根據第二屆全球跨境貿易報告顯示,在2015年,有35%的中國網絡消費者以「海淘」方式購買商品。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僅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就達到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7.3%。

在此基礎上,以考拉海購為主的海淘網站先後崛起並成長,而先一步進入又匆匆退出的蘑菇街,甚至沒人記得它來過。

其實不只是海淘業務,早前在試水海淘時,蘑菇街內部就發現了供應鏈短板的問題,並萌生了做品牌特賣的想法,即幫助品牌方銷售尾貨,賺取佣金或差價。

品牌特賣有多賺錢呢?以唯品會為例,公司2022年實現淨營收1032億元,且從2012年第四季度首次盈利至今,公司已連續十年保持盈利。

但可惜的是,蘑菇街再一次棄風口而去,在品牌特賣這一條路上,始終沒有太大的重視。

直到2015年,蘑菇街才將目光重新投回到老本行社區上,決定將原本的B2C轉型到B2C+C2C,實現社區和電商兩手抓。為此,陳琪還特意花了一個月來改造蘑菇街的整體架構,並在其中融入了許多新玩法。隨後,蘑菇街又通過當紅明星代言,簽約大牌時尚領袖等措施再度活躍。

到2015年年底,蘑菇街註冊用戶達到1.3億,日均用戶1000萬左右。根據專業數據統計顯示,當時蘑菇街月度覆蓋率達到2.99%,已成為僅次於淘寶、京東、唯品會購物和手機天貓之後的國內五大移動電商平台。

2016年年初,蘑菇街牽手同行美麗說,兩者合併後的估值達到30億美元,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遺憾的是,即使社區電商戰略展現出優越性,蘑菇街也沒能將其堅持下來,反倒在合併後轉向直播領域。

2016年3月,蘑菇街上線直播功能,成為首個引入直播的電商平台。

初期成效凸顯,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蘑菇街在2016年11月日活增長60%,活躍主播數達到數千個,且用戶黏性很高,平均在直播間內停留時間超過40分鐘。

但從目前直播發展態勢來看,很顯然蘑菇街也沒有將直播堅持下來。2017年,蘑菇街將重心投入到商家和產品身上,並將產品款式、質量、售後及購物體驗作為重點項目挖掘。直到2019年才宣佈「All in直播電商」,並於當年7月啟動「雙百計劃」,全網招募主播、機構和供應鏈。

但此時重回直播,無亞於和考拉海購爭做海淘、和唯品會爭品牌特賣,直播賽道早已巨頭林立,迷路歸來的蘑菇街顯然不是它們的對手。

結語

縱觀蘑菇街發展,可以說它是幸運的,因為很少有公司能夠幸運到次次踩中風口,蘑菇街卻做到了。但同樣惋惜的是,每每站在風口處,又數次背風而去,而等它歸來時,業內早已是對手林立。

面對巨頭盤踞,企業想要找到突破口並不容易,但深究下來你會發現,小紅書在電商平台扎堆聚集的情況下還是靠着社區電商脫穎而出;即使是後來的東方甄選,在面對「淘抖快」佔據直播時,仍然能夠突出重圍,在半年時間裏實現GMV48億元,營收17.66億元……

因此,蘑菇街如今的困境可能不僅在於不斷錯失風口帶來的先機,還在於其長期搖擺不定的戰略。一個公司,如果一直在變,勢必動盪不安。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深氪新消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15/187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