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兩宋九個太后垂簾聽政 最短的僅一天

作者:

宋英宗高皇后

宋代是一個很神奇的朝代,特別流行垂簾聽政,前前後後一共有9位太后玩過這種事情,有的甚至還不止一次。

我對其他朝代不太熟悉,查了一下資料,說歷史上的大王朝一共有38位太后垂簾聽政過,兩宋就佔了接近四分之一,這個比例算是相當高了。

第一位是真宗的劉皇后。

她從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起接受群臣的建議垂簾,有生之年都沒有撤簾,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駕崩,仁宗才得以親政,前後一共十一年零一個月。她垂簾的原因,是仁宗接任皇帝的時候年幼無法處理政事,必須由她來協助管理國家。不過,她後來管理上癮了,不顧大臣們的催促,始終不願意交權,至死方休。

第二位是仁宗的曹皇后。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起,到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止,前後一共一年零一個月。她垂簾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英宗不是仁宗的親生兒子,存在着血統不正的問題,需要她來保駕護航一段時間,二是英宗登基之後不久就出現了精神疾病的症狀,無法處理政事,必須有人來拍板。

第三位是英宗的高皇后。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元豐八年(1085年)二月起,到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駕崩為止,前後一共八年零七個月。她垂簾的原因是哲宗即位的時候年紀太小,只有八歲,無法處理政事,也競爭不過自己的叔叔,她必須為哲宗撐腰。她雖然也是至死未撤簾,但是比劉太后更具有合理性,因為她死的時候哲宗也才十六歲,不具備獨立處理政事的能力。

第四位是神宗的向皇后。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元符三年(1100年)一月,到當年的七月還政給徽宗,前後只有六個月。哲宗駕崩的時候沒有兒子,她為了不讓神宗的其他妃子爭權,強行讓生母已亡的端王趙佶接位,隨後又為了保證政權的平穩交接,垂簾聽政了半年。

第五位是哲宗的孟皇后。

她是兩宋歷史上最傳奇的一個皇后,兩度被廢,但是又兩度垂簾聽政。

第一次垂簾是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到五月,前後一個月。開封歷經靖康之變以後,金人冊封張邦昌為傀儡皇帝,金兵撤走以後,張邦昌決定還政外逃的趙構,於是請因為被廢而倖免於難的孟皇后垂簾聽政,表示服從大宋。當年五月一日趙構在南京歸德府登基,孟太后隨即撤簾。

第二次垂簾聽政是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到四月,依然只有一個月。當時高宗在杭州遭遇了苗劉兵變被迫退位,將皇位傳給了不到兩歲的幼子趙旉,孟太后再一次垂簾聽政處理政事,苗劉兵變平定以後,趙構重新登基,孟太后隨後撤簾交權。

第六位是高宗的吳皇后。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十三日到六月十四日,前後只有一天。當時太上皇孝宗駕崩,皇帝光宗一方面在跟父親慪氣,另一方面有精神疾病,拒不出席主持葬禮,大臣們只能請資格最老的、已經七十九歲的太皇太后出馬主持葬禮,並且讓光宗的兒子寧宗提前登基,相當於廢掉了無法處理政務的光宗。

第七位是寧宗的楊皇后。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到寶慶元年(1225年)四月,前後九個月。寧宗駕崩以後沒有兒子,原本應該由養子趙竑即位,楊皇后和史彌遠聯手廢黜了趙竑,將另一個宗室趙昀扶上了皇位,是為理宗。因為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宮廷政變,所以楊皇后必須垂簾聽政穩定局面,確保理宗能夠順利接班。

第八位是理宗的謝皇后。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到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南宋杭州政權滅亡,前後一年半。度宗駕崩以後,五歲的兒子趙㬎登基,謝皇后以奶奶的身份垂簾聽政,全權處理軍國大事。當然,她也沒能挽回南宋被蒙古滅亡的命運,親手向蒙古人送上了降表。

第九位是度宗的楊淑妃。

她垂簾聽政的時間為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到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崖山之變南宋徹底滅亡,前後兩年九個月。謝太后投降之前,她在文天祥等人的安排下,帶着度宗的另兩個兒子趙昰、趙昺南逃,成立了南宋流亡政府,並堅持了近三年。她創造了宋代垂簾太后的多項紀錄:她是第一個以淑妃身份當上太后的人;她一共垂簾了趙昰、趙昺兩個皇帝;她雖然歲數不詳,但是考慮到她垂簾聽政的時候兒子趙昰只有七歲,她極可能是最年輕的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她在崖山之變以後投海自盡,成為大宋唯一一個殉國的太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之所以要選擇「太后垂簾」而不是「攝政王」的方式,根本原因是皇族之間男性成員的互相猜忌,擔心攝政王篡位。

太后垂簾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她終歸要將權力交還給皇族指定的繼承人。

強勢如劉娥,也只敢過一過穿龍袍的癮,而不敢正式稱帝。

2023-03-08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讀宋史的趙大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13/187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