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烏克蘭的聯合兵種作戰優勢

2023年3月1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在頓涅茨克州斯維亞托戈爾斯克(Svyatohirsk)的教堂附近,一輛被摧毀的俄羅斯T-72坦克。

2022年3月在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坦克爆炸的視頻向世界表明,裝備有現代反坦克武器的烏克蘭士兵,知道如何伏擊、摧毀俄羅斯強大的裝甲戰車。

俄軍的坦克裝甲車墳場的照片證實,烏克蘭軍隊知道如何擊敗、摧毀整個俄軍作戰單位——是成建制的,而不僅僅是單個坦克。

燒毀的坦克、被炸的裝甲運兵車、被棄的自行高炮和火炮車、大量被彈片打得千瘡百孔的卡車——照片顯示了俄羅斯「營級戰鬥群」(BTG)的金屬殘骸。

(譯者註:「營級戰鬥群」是俄羅斯陸軍的一種合成機動部隊,一個營級戰鬥群通常由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組成,下轄2〜4個連,配備防空、炮兵、工程和後勤支援單位,通常編組還會加上坦克連和和火箭炮。)

2022年2月,俄羅斯部署了大約170個「營級戰鬥群」。有了這些現代化聯合兵種作戰部隊,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相信,烏克蘭很快就會屈服於俄羅斯的閃電戰。

出於多種原因,烏克蘭人求勝的意志、排在前五的戰術訓練,使俄羅斯的入侵陷入停滯,隨後崩潰,到了仲夏,烏克蘭聯合兵種作戰的襲擊迫使俄軍開始撤退。

聯合兵種作戰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亞歷山大大帝時期,他協調馬其頓騎兵、重型步兵和快速輕裝步兵的機動和攻擊。拿破崙將步兵、騎兵和炮兵聯合起來,協調作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裝甲師將坦克、裝甲擲彈兵、自走炮和空中攻擊(地面部隊的近距離空中支援)結合起來。

1944年的美國陸軍和陸軍航空隊非常擅長聯合兵種作戰。1944年12月,第4裝甲師預備隊(CCR)突破了德軍對巴斯托涅(Bastogne)的包圍,是聯合兵種作戰的一個極佳的例子。

由克萊頓‧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Abrams)中校指揮的第37坦克團(美國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即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和喬治‧賈克斯(George Jaques)中校指揮的第53裝甲步兵營領導的預備隊,是一個規模小、兵力弱的旅。但艾布拉姆斯和賈克斯將第37坦克團的3個坦克連,與第53步兵營的3個裝甲步兵連合併,組成了3個兵種聯合作戰的裝甲部隊。

在第94裝甲野戰炮兵營的火力支援下,戰鬥集群A、B和C隊進行了一系列小規模但激烈的戰鬥,直到預備隊到達距離巴斯托涅4英里的阿塞努瓦(Assenois)。在進行了大規模的炮擊準備後,C隊突圍,解救了重圍之中的101空降師。

(譯者註:第4裝甲師根據任務組織了三個作戰集群,由兩個營到四個營組成,戰鬥集群A和B(分別為CCA和CCB)是主要攻擊力量,C是預備隊(CCR))

艾布拉姆斯的坦克在沒有賈克斯步兵的情況下不作戰,在進攻行動中,聰明的步兵指揮官在沒有坦克支援的情況下不作戰。成功的裝甲作戰需要訓練有素的步兵的眼睛和武器,保護坦克免受冷槍的射擊,並幫助坦克手識別目標。這一點與烏克蘭戰場相關。

在步兵的支援下,坦克可以集中其巨大的火力和機動性突破敵人的防禦。

在21世紀美國式機械化攻擊中,炮火、空中支援(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和太空支援可以識別、壓制並經常摧毀試圖重新集結或反擊的敵軍。

然而,成功實施裝甲攻擊協調作戰,需要坦克、步兵、空軍和炮兵的高強度訓練。俄軍的「營級戰鬥群」士兵,即使他們知道這樣的信息,但也沒有得到這方面的訓練。

去年,無知的媒體簡單地,宣稱「坦克已死」。幸運的是,這些說法不攻自破,原因之一是烏克蘭人使用坦克成功反擊的事實。真正的專家指出,烏克蘭人了解聯合兵種作戰。

2022年11月,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塞斯‧瓊斯(Seth Jones)寫道:「烏克蘭軍方有效地將無人機納入了聯合兵種作戰」,它們「在爭奪戰中特別有價值,可以在不冒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增強戰場意識」。

烏克蘭的小型作戰部隊深知坦克需要燃料。軍事網站StrategyPage.com上寫道,烏克蘭人主要攻擊「補給卡車和運送維修人員的車輛」。結果,俄羅斯戰車「無法加油」,在路上熄火,烏克蘭反坦克部隊和火炮摧毀了俄軍縱隊。

西方武器曾經很重要,現在仍然很重要。美制「標槍」反坦克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表現得尤為出色。

烏克蘭士兵和他們的軍官們知道如何聯合各兵種作戰,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作者簡介:

奧斯汀‧貝伊(Austin Bay)是美國陸軍預備役上校(退役)、作家、聯合專欄作家,以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戰略和戰略理論教師。他的最新著作是《來自地獄的雞尾酒:塑造21世紀的五場戰爭》(Cocktails from Hell: Five Wars Shaping the21st Century)。

原文:Ukraine’s Combined Arms Warfare Edg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11/187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