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共領先37/44關鍵技術? 北大學者:現況仍是西強東弱

—中共領先37/44關鍵技術 北大學者:現況仍是西強東弱

澳大利亞智庫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近期發佈報告,稱在追蹤全球有關國防、太空、能源和生物技術後發現,中國在44項關鍵新興技術中,有37項呈現"驚人地領先"(stunning lead)。而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姚洋就所謂的"東升西降"表示,"西強東弱"也還是事實,且是中長期態勢。

中美國旗顯示在集成電路板上的半導體晶片

澳大利亞智庫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近期發佈報告,稱在追蹤全球有關國防、太空、能源和生物技術後發現,中國在44項關鍵新興技術中,有37項呈現"驚人地領先"(stunning lead)。而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姚洋就所謂的"東升西降"表示,"西強東弱"也還是事實,且是中長期態勢。

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務院資助,其研究發現,儘管美國在高性能運算、量子運算、小型衛星和疫苗等領域研究居於全球領先地位,但整體而言,大都排在第二位。

報告稱:「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全球技術競爭中敗下陣來,包括科學和研究突破的競賽。」同時敦促政府擴大研究投資。

ASPI追蹤了被引用最多的科學論文,這些論文最有可能取得專利。它說,如果早點發現中國強大的研究,就能更早察覺中國2021年在高超音速導彈的意外突破。「過去五年,中國大陸發佈了全球48.49%先進飛機引擎的高影響力論文,其中也包括極音速,且擁有世界前十研究機構中的七家」。

(報告截圖/ASPI)

報告指出,中國在光子感測器和量子通訊領域雄厚的研究實力,可能將突破西方情報機構,包括五眼聯盟的監控。

台灣的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繡雯,在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這份報告只是以容易到手的數據分析出結論,但中國在很多高科技領域就是「衝量」。一項技術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取得智慧財產權專利,還有一段過程。她舉例,Space X沒有發表被引用的論文,難道它的技術不如那些發表相關論文的大學?

「澳洲智庫提出警告,這些方向要小心,它追上來的速度難以想像的快,但是否已經超越,需要更多的數據和事實來證明。」王繡雯補充說道。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系主任葉耀元對本台表示,中國有時關起來玩自己的遊戲,創英文期刊自己人發表,只要引用數量夠多後,就會成為index(索引)變為知名的期刊,至於是否具有關鍵性和影響性仍有疑問。

葉耀元:「它還是有預警效果,學術界有很多中國學者佔有發言的能力,其他國家是否應該有更多的產能。」

「東升西降」?中國重量級學者:「西強東弱」是中長期態勢

雖然外國智庫報告指出中國在關鍵技術論文被引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然而,財新網報導,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姚洋27日參與「展望2023:趨勢、挑戰與應對」為題講座時提到,「在東升西降的結構變化下,西強東弱也還是事實,是一個中長期的態勢。」他提醒,「未來10到15年,中國要超過西方尚有挑戰,關鍵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此外,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在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發表文章提到,中國有制度、市場、人才紅利的巨大優勢。但是,「中國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金融服務、高等教育、關鍵核心技術、軍事實力、文化傳播等領域跟美國仍有巨大差距。」他認為,「必須繼續謙虛學習、韜光養晦,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中國內部是否有些改革派或反習派慢慢在累積自己的音量,或單純提醒中國可能沒有大家想像得厲害,不要夜郎自大導致不堪後果。也可能是習近平在做大內宣和大外宣論述的微調,外界仍猜不到。」葉耀元作上述解讀。

王繡雯指出,中國還未做好準備,就大談「強國夢」、「中國製造2025」,引起西方的警覺。她以華為5G為例,過去歐洲人覺得華為物美價廉,樂於與中國合作,這幾年美國不斷提醒國安的重要性,歐洲才驚醒。一旦華為布建完成,後果不堪設想。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04/187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