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中共軍援俄羅斯 破壞美中接觸政策

作者:

2023年2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最高外交官王毅會面。兩國緊張局勢不但沒降反而升溫。圖為2022年7月9日,布林肯和王毅在印尼峇里島會晤。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Bradley A. Thayer撰文/原泉編譯

在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警告中共最高外交官、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不要在俄烏戰爭中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支援」。這是自美國擊落中共間諜氣球以來,中美高層官員的首次會晤。

布林肯稱,中共已經向俄羅斯提供非致命性支援,購買石油,幫助俄羅斯克服入侵烏克蘭後被制裁所帶來的困難。慕尼黑會議和喬‧拜登總統訪問基輔之所以引人注目,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根據中方對布林肯—王毅會晤的描述,北京表示絕不會允許美國在其與俄羅斯的關係上指手畫腳。

第二,布林肯表示,中共決不能再向美國領空發送氣球。美國必需嚴格保衛其領空,這是一直以來本應該做的。

第三,王毅還會見了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博雷利(Josep Borrell)。博雷利表示,歐盟和中國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歐盟對中共威脅所採取的曖昧不明的態度,對烏克蘭、美國或歐盟本身都沒有幫助。

最後,為紀念俄烏戰爭一周年,對交戰國首都的互訪——拜登訪問基輔,中共官員訪問莫斯科,都顯示了代理戰爭深化的性質。

儘管布林肯發表了講話,但中共的反駁更接近事實。中共不會讓美國設定中共對俄援助的限制。事實上,中共已經在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只不過是秘密地進行。如果中共公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這將是無法忽視的,也是對基輔和華盛頓的一個痛苦的提醒:幫助中共經濟和軍事增長、壯大的代價是巨大的,這些代價現在開始產生不良影響。

2017年1月2日,在南中國海進行的軍事演習中,中共的殲-15戰鬥機從「遼寧號」航母起飛。殲-15是一款30噸級重型艦載型第四代戰鬥機,以從烏克蘭取得的蘇聯艦載機蘇-33(Su-33)的原型機作為參考研發定型而成,同時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以殲-11B戰鬥機的生產為基礎製造,是中共海軍的第一代艦載機。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的幾十年裏,烏克蘭向中共轉讓了相當多的軍事技術,其中包括「遼寧號」航空母艦,這艘航母加強了中共力量投射的能力,最近還進行了演習,包括模擬攻擊日本和美國在關島的基地。

如果基輔還沒有後悔的話,那麼中共可能會公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彈藥援助——而且可能比迄今為止已經提供的數量更多——這一事實應該會讓基輔後悔當初幫助中共加強武裝力量。

如果中共公開軍援俄羅斯,這將會是極其愚蠢的,尤其是在氣球事件後不久。這是因為中共不必要地冒着這樣的風險,即美國外交政策機構將被迫放棄其青睞已久的與中共合作和接觸的政策,最終認識到中共全方位的威脅。儘管這種威脅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而且有無數的事態發展和警告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事實上,中共、俄羅斯和南非將在南非海岸進行海軍演習,這讓美國很不舒服。

幾十年來,美國的外交政策機構對中共的威脅認識不足,導致了今日美國所面臨的可怕的、令人震驚的「自食其果」的局面。

年復一年,中共變得越來越強大,威脅也越來越大。年復一年,外交政策機構、美國政府、基金會、媒體、智庫和漢學家都在為這一點辯解。氣球事件推翻了這一政策。氣球看似平靜的逗留,每天都在嘲笑拜登政府,使美國精英再也無法忽視或將中共的威脅最小化。因此,他們將不得不結束與中共的接觸政策。

鑑於弗拉基米爾‧普京政權是美國外交政策機構的執念(idée fixe),中共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彈藥對中國來說有風險:北京對莫斯科的援助將迫使美國外交政策精英放棄他們的麻木不仁。他們將不再像瑞普‧范溫克爾(Rip van Winkle)那樣,對中共政權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全球利益構成的危險視而不見。總而言之,中共公開軍援俄羅斯將迫使美國外交政策機構做出他們不願做的事情,即對抗中共,這將是中共公開軍援俄羅斯所帶來的一絲安慰。

如果中共通過援助莫斯科和中共自己的侵略行為,以及它愚蠢而幼稚的對普京政權的草率援助,推翻了自由世界秩序,結束了美國的全球地位,從而導致美國外交政策機構不得不面對現實,那麼這對準確理解中共的威脅將是一件好事。

根據國務院發言人的說法,布林肯告訴王毅,美國並不尋求一場新的冷戰。這讓人想起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黨主要領導人托洛茨基的名言:「你可能對戰爭不感興趣,但戰爭對你深感興趣。」無論拜登和布林肯是否尋求一場新的冷戰,他們已經身處其中。是時候拿出行動了。

作者簡介:

布拉德利‧塞耶爾(Bradley A. Thayer)是《理解中國威脅》(Understanding the China Threat)一書的合著者、美國安全政策中心中國政策主任。

原文:China’s Military Aid to Russia: Finally Breaking Decades of America’s Engagement Polic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01/187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