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宋朝的銀行

作者:
 

銀行業的核心業務是吸儲(支付利息)、放貸(收取利息)與匯兌。有人說,唐代的「櫃坊」是中國社會誕生的銀行的雛形,但準確地說,櫃坊跟銀行業關係不大,只是提供「保險柜」給客戶存放財物,櫃坊不付利息,還要收保管費。也就是說,客戶的存款只能在櫃坊中積澱下來,並沒有進入資本流轉的循環中,並不創造「錢生錢」的收益。

中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應該是出現於北宋的抵當所。

宋代因為具有濃厚的重商主義傾向,當時政府設立了多種官營的金融機構,包括交引庫、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抵當所、檢校庫等。交引庫的功能是「專印造茶、鹽鈔引」,即負責印製各類有價證券(交引);榷貨務的功能是「掌鹺(鹽)、茗(茶)、香、礬鈔引之政令,以通商賈」,負責發行、兌付各類有價證券;便錢務為匯兌機構,向商人提供異地匯兌的服務,「開寶三年(970年),置便錢務,令商人入錢者詣務陳牒,即日輦致左藏庫,給以券,仍敕諸州俟商人齎券至,即如其數給之,自是無復留滯」;交子務(會子務)是印製與發行信用貨幣的金融機構;檢校庫相當於國有的金融信託機構;抵當所則為國營的存貸款機構,也是歷史上最早的國有銀行。

此外,還有大量民間開設的解庫,以及私人開辦的兌便鋪。解庫又稱質庫,是提供抵押貸款的私人機構。宋人非常有投資意識,一位宋代人說,「人家有錢本,多是停塌、解質,舟舡往來興販,豈肯閒着錢買金在家頓放?」所謂「舟舡往來興販」,是長途販運業,「停塌」,是倉儲業,「解質」便是開設解庫、質庫,經營抵押貸款業務。兌便鋪則是兌換會子(紙幣)與銅錢的商鋪。這些民營的、國立的銀行業機構,構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金融服務系統。

我這裏想詳細介紹的是抵當所。抵當所創立於北宋神宗朝的熙寧變法,當時京師以及各州的「商販要會處」,均設有抵當所。後來變法失敗,新法被廢,但抵當所作為國營存貸款機構,還是保留了下來。抵當所的主業務是「以官錢召人抵當出息」,即向市民提供抵押貸款,從中賺取利息,年利率大致為20%。南宋末時,政府出於公共救濟的目的,還命令抵當所向貧民開放免息貸款。

抵當所的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業務是有息存款,這也是我們認為它具有銀行性質的核心指標。北宋時,京師許多政府部門,都將公款存入抵當所生息,如熙寧六年(1073年)十二月十八日,「都水監言,乞將本監錢一萬五千貫送抵當所出息供用,從之。」都水監相當於水利部,申請將水利部的公款15000貫錢存入抵當所生息,以利息作為水利部的經費。朝廷批准了這一申請。除了都水監之外,當時京師的其他政府部門以及富商也紛紛將公私款存入抵當所。

抵當所提供的有息存款服務在中國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思,因為存款有息,即意味着銀行機構從此可以吸引社會的閒散資金,將閒散資金吸納進資本市場的循環中。——這跟唐代的櫃坊是完全兩種性質。

那麼宋代的民間解庫、質庫,是不是也出現了存款的服務呢?南宋黃震的《黃氏日鈔》提供了一條材料:紹興府有一位叫做孫越的讀書人,幼時年貧,不過他的叔祖很賞識他,在解庫存了一筆錢,作為侄孫日後參加科考的費用,「且留錢浮屠氏所謂長生庫,曰:此子二十歲登第,吾不及見之矣,留此以助費。」這裏的「長生庫」,乃指寺院開辦的解庫。可見解庫這類民間放款機構在宋代時已經在收納存款。估計解庫應該是向存款戶支付利息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閒散於民間的資金,解庫也才有更雄厚的資本放貸。

(選自吳鈎著《重新發現宋朝》,九州出版社,2014-4)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重新發現宋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19/1868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