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俄亥俄小鎮就火車脫軌事件舉行市民大會,居民擔憂有毒化學物泄露後的安全問題

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2023年2月15日晚就火車脫軌事件舉行市民大會。

俄亥俄州一個小鎮的數百名居民周三(2月15日)與州政府官員會面,討論他們在本月早些時候發生一起火車脫軌事件後所面臨的健康威脅。這次事件導致了大火和有毒氣體泄露。

在周三晚上的市民大會上,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的鎮長特倫特·科納威(Trent Conaway)試圖讓市民安心。

路透社(Reuters)報道,他說:「我們需要讓我們的公民在自己的家中感到安全。」

科納威和俄亥俄州州長邁克·德溫(Mike DeWine)周三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東巴勒斯坦的空氣質素是「安全的」,但出于格外的謹慎考慮,居民現在還不應該飲用自來水。

然而,專注於環境和公共健康的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的埃里克·奧爾森(Erik Olson)告訴路透社,脫軌事件帶來的未知危險遠遠超過了官員們給予的保證。

奧爾森對路透社說:「這裏顯然混合着一些非常有毒的化學品。而且我還沒有看到任何公開的報告來計算這些化學品的排放量是多少磅或加侖。」

他說,到目前為止所做的空氣和水質測試是有限的,而且「並不那麼令人放心。」

2月3日,一列有着150節車廂的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Norfolk Southern)火車從伊利諾伊州麥迪遜運送貨物到賓夕法尼亞州康威,其中約50節車廂在俄亥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交界地帶的東巴勒斯坦鎮郊區脫軌。

沒有人員傷亡報告,但脫軌的車廂着火後釋放出有毒氣體,其中包括火車運送的氯乙烯。氯乙烯是一種無色氣體,已被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認定為致癌物質。

由於擔心發生更大規模的、不受控制的爆炸,官員們命令該鎮居民撤離,然後選擇釋放並燃燒五節車廂中的有毒氯乙烯。點火燃燒後,滾滾濃煙升入空中。

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沒有任何管理人員出席會議,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與社區領袖商討後,我們越來越關切我們的員工和社區成員受到的不斷增加的人身威脅。」

脫軌的可能原因是一節車廂車軸的機械故障。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表示,預計約兩周後能夠提交初步報告。

許多參加了市民大會的人都感到懊惱。

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報道,居民凱西·戴克(Kathy Dyke)說:「我有三個年幼的孫輩。他們會在這裏長大並在五年內患上癌症嗎?」

戴克談到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時說:「他們為什麼要神神秘秘的?他們沒有來這裏提供支持。他們沒有來這裏回答問題。有三天的時間裏我們甚至不知道火車上有什麼。「

脫軌事件發生後的兩周內,東巴勒斯坦居民抱怨頭痛和眼睛不舒服,並發現他們的汽車和草坪上覆滿了煙塵。從火車上溢出的危險化學物質殺死了數千條魚,居民聲稱發現了垂死或生病的寵物和野生動物。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局長米高·里甘(Michael Regan)周四訪問了東巴勒斯坦,以評估應對措施並聽取居民的意見。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米高·里甘2023年2月16日訪問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此前一輛火車在該鎮附近脫軌並引發大火和有毒氣體泄露。

里甘在周四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絕對會追究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的責任,我可以向你們保證。」

他向居民保證,自最初的火被撲滅以來,國家環保局還沒有發現「社區內因此次火車脫軌而導致的任何程度的健康問題」。

里甘說,當地衛生機構正在對水質進行檢測,在得到結果之前,俄亥俄州衛生部建議居民使用瓶裝水。

白宮周四還宣佈,美國衛生及公眾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工作人員,包括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工作人員,正被派往俄亥俄州。

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在每日新聞簡報會上告訴記者,俄亥俄州州長德溫「已要求進行額外的公共衛生檢測和評估」。

目前至少有五起針對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的訴訟。俄亥俄州的州司法部長戴夫·約斯特(Dave Yost)致信該鐵路公司,稱他的辦公室正在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約斯特在信中寫道:「污染繼續影響東巴勒斯坦周圍地區的污染,形成了滋擾,破壞自然資源並造成環境損害。」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18/186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