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往事微痕》:全民大煉鋼的小火花

作者:

1958年,黨吹響了震驚世界的大躍進號角,喊出了「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口號,於是在神州大地上的人們都熱血沸騰、激情燃燒,全國各地各行各業不斷產生奇蹟,糧食業和鋼鐵業尤其突出,報紙和廣播電台都宣傳說,水稻畝產已超萬斤(當時我家鄉的農村畝產量僅幾百斤),鋼的年產量將比去年翻一番……這,多麼「令人興奮」!

為了趕超英國,達到年產量1070萬噸鋼,從中央到地方,從工廠到礦山,從城市到農村,全國東西南北中展開了熱火朝天的全黨全民大煉鋼運動。於是全國各地開遍了大煉鋼鐵的火花,我和同學們也親手綻放了鋼鐵的小火花。

我和同學們也曾為生產1070萬噸鋼出過力,流過汗,我為此驕傲過!

黨號召開展群眾性大煉鋼鐵時,我正在大學裏讀書,當時自己很興奮,覺得大搞群眾運動快速趕超英國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讓我們不懂煉鋼的人來煉鋼,怎麼煉,能煉出來嗎?是讓我們去煉鋼廠幫忙,還是把我們集訓一下,去辦個小廠煉鋼?都不是。硬是讓群眾白手起家,自己想辦法煉出鋼來。儘管我心中牢記了「做黨的馴服工具,黨叫幹啥就幹啥」這句話,但心裏還是存有疑慮,覺得把煉鋼看得太簡單了,哪能人人都能煉鋼呢?這種想法很快就遭到遏制,記得我們建築系黨總支書記在一次動員大煉鋼鐵的會上曾說:「連市裏的老太太都能在地上挖個坑煉出鋼來,我們這些大學生怎麼就煉不出鋼來?這就是思想沒解放,懷疑黨的群眾路線!」於是我和同學們趕快解除疑慮,按照黨的指示,開動腦筋想辦法去煉鋼了。

群眾真有辦法,群策群力,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是我班的生活委員,勞動的事也歸我管。我組織同學們找來了煉鋼的材料和燃料,參觀、學習了先行者是如何煉鋼的,摸索出了煉土鋼的辦法。同學們搞來了不少廢鋼爛鐵、木材和煤炭,建起了雞窩式的三膛反射爐,也真的煉出了鋼,錘成了鋼錠,當時是很高興的。沒幾天,廢鋼破鐵沒了,就把一些鋼鐵的成品,如:做飯的大鐵鍋、鐵器物等,都拿來煉鋼了。我班同學用架子車,從農村拉來不少農家用的大鐵鍋,都是好好的,因為當時農民都吃人民公社的大鍋飯,自家的鍋就不用了,動員他們獻出來支援全民大煉鋼。

為了煉鋼,我曾砸過幾十口鍋。那些天夜裏(那時我們每日白天上課只能夜裏煉鋼),我的工作就是用大鐵錘把扣在地上的大鐵鍋,不顧震得手痛手麻,砸得七零八碎,然後讓女同學用小錘把我砸的碎片敲成更小的塊兒,再送到雞窩爐內燒化煉成鋼。實際上很難燒化,只是把小鐵塊們燒紅,就讓另幾個男同學像鐵匠一樣把那些紅紅的小鐵塊們錘成一坨長方體,有嬰兒枕頭那麼大,即所謂的鋼錠。這就是我們煉出來的鋼。

尚需提到的是,在有了鐵鍋作煉鋼原料時,我班的鋼產量明顯的提高了,但是和高年級比還差得多,我去看了其他班的鋼錠堆積情況,不見得比我們多,怎麼煉鋼成績就比我們高呢?這時我們的黨支部書記一句話提醒了我,她說你要從鋼產量的估報上作文章。我回想了一下,在開始煉鋼前,打擂比武定指標時我就犯了思想保守的毛病,團支書說一定要往高里報,不能比別的班低,越高越好,事後不會有人檢查是否達到,主要是造聲勢,激發大家積極性,讓大家鼓足幹勁。於是我懂了,我班所報的鋼產量也上去了。煉鋼的同時,人也得到了鍛煉,有時夜裏苦戰一通宵,白天還得照常上課,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和苦幹的精神是不行的。

咱們老百姓真可愛,為了響應黨的大煉鋼鐵的號召,把自家的鐵床、鐵鍋、鐵用具等都"獻"出來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我們學院後面那所空軍醫院的美麗的金屬院大門,也在全民大煉鋼期間不見了。該院大門正對我院後門,與我院後門隔路相望。我每次去逛街走出學院後門口時,總要欣賞一番空軍醫院的院大門,那兩扇大鐵門是鐵鑄的花格門,還裝有銅的花飾,其設計精巧,工藝細緻,整體效果漂亮至極。誰承想大煉鋼鐵時,把它拆毀了,取而代之換上了粗笨的木柵欄門扇,同時醫院圍牆原先的金屬花格牆也變成了粗糙的磚砌花格牆了。咳,真是令人惋惜!

那時總說知識分子思想複雜,必須好好改造。可是,經歷了全民大煉鋼鐵運動,我還是想得很多,心中還是納悶,我們煉鋼是為了什麼,將已是成品的有用的金屬器物毀掉再返回去煉鋼,這純粹是為了煉鋼而煉鋼,是糟蹋東西!我和同學們把那麼多完好的大鐵鍋都敲成碎塊,又費時費力費燃料把它們燒紅錘成莫名其妙的非鋼非鐵非渣的坨坨,這算啥事?那麼全民的大煉鋼究竟怎麼樣呢?中國有句老話: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知道了我們大學生怎樣弄出來亮麗的小火花和鋼產量,我認為也可以推測出全貌。

1961年夏,我大學畢業了,在離校的前一天,我留戀地在校園裏走了一圈,看到我們煉的土鋼錠鏽跡斑斑還堆放在教學樓後面繼續生鏽,我的心中說不出是啥滋味。

不知是怎麼回事,直到如今,1958年大躍進中的許多事物和情景,還頑固地留在我記憶之中。大躍進讓人們亢奮異常,違背科學,干出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來,都過去了,全民大煉鋼的燦爛火花也早已熄滅。不過,大躍進和大煉鋼鐵在社會發展史上已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以史為鑑是免不了的,但願當年那種太不靠譜的做法和宣傳報道絕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往亊微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09/186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