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北京一個市場陳列的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像和前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像。
華盛頓—
在去年10月獲得第三屆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任期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將在今年兩會期間順利連任國家主席。隨着習近平成為自毛澤東以來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了解他的個人特點與習慣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來說愈加重要。
「因為領袖分析很重要,高層國際政治的互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與個人之間的互動,」曾在美國國務院就職的精神病學醫生安力克·斯瓦蒂(Dr. Enrico Suardi)在最近的一場講座上指出。「這取決於對方的目的是什麼,以及什麼能觸動他們。」
美國情報機構對外國領導人的研究有着悠久的歷史。他們研究的第一位外國政要是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拉(Adolf Hitler)。研究人員成功預判了希特拉在遭遇到某種程度的失敗後會選擇自殺。
聖伊麗莎白醫院精神科主任安力克·斯瓦蒂(視頻截圖:The Institute of World Politics/YouTube)
在斯瓦蒂醫生看來,將心理分析應用於國際政治中能有效地幫助實現外交目的。而要了解習近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不得不審視他早年受到的創傷以及成長的歷程。
文革受害者,卻更加擁護共產黨
生於1953年的習近平在他人格成型的青少年時期經歷了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他的父親、前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受到迫害,習近平也因此被歸為「黑幫子弟」。這讓生活在北京的他多次遭到關押審查。
1968年,時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發起了「上山下鄉」運動,習近平響應號召,和其他年輕人一同搭上了下鄉的列車。但與其說這是習近平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如說他更多考慮的是自身的安全。
「整個專列上沒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習近平2004年接受延安電視台《我是延安人》專訪時回憶道。「(車)底下我那些親屬說,你怎麼還笑?我說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這兒有命沒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這不是好事嗎?」
習近平一開始並不適應延安艱苦的「上山下鄉」生活,並曾逃回過北京。但逐漸地他成為了當地最刻苦勞動的「知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