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國通膨大逆轉 輪到悲觀者難自圓其說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圖/路透

經濟學家克魯曼表示,12日公佈的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捎來真的、真的好消息,今年要對通膨展望保持悲觀,是愈來愈難了。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12月CPI月比數據不但未升高,還稍稍下滑,雖說不應過度解讀,既因主要受汽油跌價等特殊因素驅動,也因單月數據雜訊多;但即使剔除波動大的食物和能源價格並以數月平均值(藉此過濾掉雜訊)來看,結果仍指向「通膨正快速趨緩」。

那麼,悲觀看待通膨展望的人士,該怎麼辦?聯準會(Fed)依據相當狹隘的指標,已決定對通膨保持悲觀。儘管通膨漸入佳境已一段時日,Fed堅稱通膨依然熾熱,檢視基礎指標(尤其是「剔除居住成本的核心服務價格」)便知,因此抗通膨之戰不可太早鬆懈。

樂觀派與悲觀派角色對調

但克魯曼認為,現在要堅持悲觀的通膨論調,愈來愈難自圓其說。這可說是「詭異的角色對調」。

這波通膨剛竄起時,一群經濟學家(包括克魯曼)組成所謂「暫時隊」(Team Transitory),辯稱通膨上揚只是疫情相關亂象導致的暫時現象,不久就會消退。不料疫情一波接一波,全球供應鏈亂了套,又爆發俄烏戰爭,以致通膨演變成久久揮之不去的問題。

隨著通膨升得更高、持續更久,為「通膨暫時性」辯護的論點也愈來愈薄弱。有一陣子,樂觀派人士持續從通膨指標中剔除掉看似遭扭曲的項目,辯稱其餘項目看來沒問題。然而,隨著高通膨擴及愈來愈廣泛的產品與服務,這種「剔除法」難以為繼,終究不得不承認這是遍及整個經濟的問題。

不過,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通膨悲觀派落居下風了。克魯曼說,悲觀派現在或許正重蹈一年半前樂觀派「削足適履」的覆轍:用愈來愈狹隘的指標自圓其說。

克魯曼強調,剔除食物和能源價格的傳統「核心」通膨,多年來一直是衡量通膨十分有用的工具,但近年來不怎麼管用,主因是疫情造成物價波動劇烈,而且不只是食物和能源價格如此,二手車也是。此外,居家上班助長住屋需求則導致房租飆漲,以致推升了勞工統計局(BLS)估算的居住類成本、乃至於官方的核心CPI,更不幸的是,官方居住類通膨數據約比租金市價行情落後一年。

因此,現在大家都明白,光是檢視傳統的核心通膨已不可靠;但採用剔除愈來愈多項目的種種「核心」指標,也可能冒着一個風險:為自圓其說而只挑你要的素材。

「核心」何其多

克魯曼舉下列通膨指標說明:

*標題(headline):即官方CPI。

*傳統核心(traditional core):剔除食物與能源價格,但其中的居住類通膨被誇大了。

*超核心(supercore):剔除食物、能源、二手車,以及居住類成本。

*超超核心(superdupercore):傳統核心但以市場租金取代官方居住類通膨。克魯曼自創詞,但採用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佛曼(Jason Furman)的算法。

*工資核心(wagecore):克魯曼自創詞,指「最近的工資增加率」減去「工資與物價通膨之間的差距」。

克魯曼說,以三個月年化變動率來看,這五種通膨指標都不算糟--標題CPI約2%,傳統核心約3.2%,超核心略高於1.5%,超超核心是負值,工資核心略低於3%)--但「傳統核心」和「工資核心」仍高於Fed的2%通膨目標。

在2022年中之前,美國通膨蔓延得愈來愈廣,即使剔除更多項目,樂觀派也愈來愈難宣稱「基礎通膨」實際上沒那麼糟。但2022下半年起,一切開始反過來,換成悲觀派必須把焦點收窄到局限於少數幾項,才能繼續維持悲觀的通膨論調。

通膨實際情況究竟為何?

克魯曼的看法是,疫情相關的干擾確實是重大因素,但如今已減退。他也坦承,2021年美國經濟確實過熱,與聯邦支出暴增和Fed遲於察覺問題都有關係。再者,看來通膨對於在經濟火熱時過度支出的反應遠比過往前例劇烈。套句經濟術語,就是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在經濟產能全開時升得很陡峭。

如今,問題變成:菲利浦曲線反轉向下時,是否也同樣降得很陡?意思是,經濟降溫會不會導致通膨快速滑落,同時失業率無需大幅升高?

克魯曼認為,答案看來是「會」。至少目前為止是如此。通膨升得快、升得久,出乎眾人意料。但現在,通膨也以同樣速度降下來。這是真的、真的好消息。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5/185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