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越向:由谷愛凌想到冷戰史——中美相爭,美國最怕什麼?

作者:

"最怕失去這種生活方式。即:將"個體的自由發展"視為實現國民福祉和國家繁榮的根基。好東西應該在社會中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由一種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體制去分配資源。

【本文寫於2022年2月,原載於微信公眾號《越向書》,但發佈後被系統秒刪。其實是一篇不太成熟的文字,缺點很多。】

谷愛凌拿下金牌,中國人歡聲雷動。

谷愛凌之外,吸人眼球的還有朱易、蘇翊鳴,以及英如鏑等中國冰球隊的其他歸化隊員。

除了這些披着中國隊戰袍的人,陳巍(Nathan Chen)、周知方(Vincent Zhou)、陳楷雯(Karen Chen)以及劉美賢(Alysa Liu)等美國隊的華裔隊員也引人矚目。

如果目光移開,我們還會發現東京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金牌獲得者,曾經的中國棄嬰,加拿大選手瑪姬·麥克尼爾(Maggie Macneil)和為中國馬術隊出戰的混血兒華天。

為此,在大海的另一邊,一群華僑們焦慮又驕傲地說什麼"灣區的華人內卷已經卷到冬奧會了"。

拜託,奧運會不是中國人的堂會,而是世界競技體育的頂尖賽場,只不過這次恰好在中國舉辦而已。看看中國隊最近在冰雪項目上的進步就知道:真要談"卷",那不是別人卷過來了,而是我們卷過去了!

然而,不能忘記這些運動員無論為哪國參賽,其共同經歷都是成長於歐美社會,是"歐美製造"。

歐美早就在產出類似的運動員,只不過國人一般不會拿來比較,但現在這些明顯帶有中國人面貌的運動員不由讓國人聯想:"如果他們成長於中國會怎麼樣?"

在這個意義上,現在一些人關注的國籍問題反而並不重要。重要是找出原因,讓中國也能誕生更多的谷愛凌和蘇翊鳴。他們不單單是奧運獎牌獲得者,你能體會到,他們真的是在享受這些運動帶給自己的快樂。即便訓練是艱苦的,有時還伴隨着傷痛,但他們就是開開心心地選擇了這條道路。

一說起中國在冰雪運動上與歐美的差距,就總有人說:"這些都是富人們的運動,我們吃飽穿暖才幾年呀?"這話不無道理。

不過,貧富差距難以解釋這個現象:中國的奧運金牌榜一向是由不那麼富裕的家庭撐起了的。以東京奧運會的金牌獲得者為例,其中80%都來自於特困家庭或普通家庭(其中很多是農村家庭),還有一部分來自於體育世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來自於城市中產家庭,而來自公務員家庭[1]和富裕家庭的幾乎沒有。

其原因在於競技體育在中國主要由國家操辦,國家的目標就是金牌數量,所以首先看重的是投入產出比。冰雪運動的投入產出比較低,中國的"舉國體制"是看不上的。而一旦舉國體制放棄了這些項目,國內就難以自發產生出基本的訓練條件。即使國內有父母願意讓孩子在這些項目上練競技體育,也必須去國外練。去國外的機票、食宿不說,家長還得陪着,這一下子就將門檻拉到了富豪級別,不再是國內的中產所能觸及的了。

從可能成為天才運動員的家長這個方向上看,讓孩子進專業體校和省隊太冒險了。即使小孩子看上去有些天賦,十年後真的就能成為世界冠軍嗎?成不了怎麼辦?如果沒能成為"體育明星",退役後怎麼辦?新華網曾發過一篇《金字塔下的悲劇——退役運動員生存狀況調查》,大家不妨參看:

運動員在專業體校里,目標只有拿金牌。但實際上往往是幾百人才能出一兩個世界冠軍……原遼寧劍擊運動員孟兆華退役後,一直沒有固定的工作,當過化妝品推銷員、飯店服務員,她的丈夫雖然是遼寧劍擊隊的教練,但前一段也下了崗,只好到飯店當保安看大門……

所以不要說中國盛產"小鎮做題家",做題家又豈止在小鎮?除了考試天才和自暴自棄者之外,大家不都是在高中瘋狂做題?只不過沒能都成為"做題家"而已。只有當家長覺得孩子確實難以通過高考進入好大學時,才願意賭一把,讓孩子進入"舉國體制"賭一把。

為什麼來自湖北、湖南、山東、河南農村的運動員很多,而來自"高考分數窪地"的運動員較少?

因為前面這些省份的高考之路太難了,對於缺乏教育資源的農村孩子來說更難。

說白了,在這裏"愛好"是次要的,參與者主要是把練體育當成人生的一條出路。

谷愛凌是如何看待生活的呢?她曾在採訪中說:"我不是為了拿奧運會金牌而滑雪,也不是為了考上斯坦福而學習,我這麼做,只是因為我喜歡順便贏了幾場比賽,這個只是我的興趣"。

這種話在中國家長聽起來如同夢囈。

在中國,給人感覺往往是到處都"擠住了"。

孩子成功的賽道很窄,窄到大多數家長們都被巨大的不安全感包圍着,因為他們看到機會被限制在某個區域以內,而市場並不能很好地去激勵那些試圖享受生活的人。功利地看,讓孩子考上中外名校是讓其過上體面生活最穩妥的道路。

因而大多數家長們都不願讓孩子在競技體育這條賽道上冒險,更不能接受孩子在運動中受傷(會耽誤學習)。有人說中國的梅西可能正在開手扶拖拉機,這沒錯,但他也可能正在某個衛生廳當副處長。中產家庭的家長們骨子裏深埋着對"不能成功"的恐懼,生怕自己的孩子會失去體面生活的資格,寧可砸錢給小孩請私教補習。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高考的優勝者常常出自公務員和教師之家,而這樣的家庭往往不會把孩子培養成專業運動員。

說白了,有資源的,放着陽關大道不走,誰去擠獨木橋啊!

那些綻放異彩的海外華人子女,則可以憑愛好行事。家長們的態度是不斷試錯,是鼓勵贏,也可以輸。如果不能享受這項運動,那這回就乾脆不玩了,甚至可以臨陣棄賽(參見美國體操名將拜爾斯),同樣保持名譽不墜和生活富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Matter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4/185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