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紅領巾的來歷

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在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當中,有相當多的青少年先鋒運動組織,它們遍佈於蘇聯、朝鮮、古巴、越南、東德、保加利亞、中國、老撾等國。

這些青少年先鋒運動組織,相關的名稱各不相同,但又基本有規律可循,例如叫做:「蘇聯少年先鋒隊」、「朝鮮少年團」、「胡志明少年先鋒隊」、「老撾少先隊」、「羅馬尼亞少先隊」、「中國少年先鋒隊」等等。

與此同時,這些青少年先鋒運動組織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成員佩戴紅色的領巾。

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們要佩戴領巾?為什麼這些領巾普遍是紅色的?為什麼它們不是黑色的、藍色的、抑或綠色的?

要將「紅領巾」這個事物的前世今生講清楚、講明白,就必須要從「童軍」這個東西講起。

「童軍(Scout)」,又名「童子軍」,其歷史發源於英國。

在公元1899年的南非,「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在一次叫做「梅富根城戰役」的戰鬥當中,有一個名叫「梅富根軍校學生軍團」的青少年部隊,被英軍組織起來、協助英軍作戰——當然了,這群娃娃兵,都是十幾歲的孩子,乳臭未乾,乾的不是上火線的活,而是負責後勤:協助物流、醫療、通訊等工作。

儘管如此,這個青少年軍團,還是為英軍的勝利,貢獻了很大的力量。這個由十幾歲的孩子組成的少年兵團在戰場上的表現,讓當時的世人眼前一亮、刮目相看。

那時英國陸軍的中將羅伯特·貝登堡(RobertStephensonSmythBaden- Powell)受到了這一群孩子的啟發,並開始醞釀組織一種「童軍組織」——羅伯特·貝登堡對此,萌發了極大的興趣。

於是,羅伯特·貝登堡開始着手成立「童軍」、並開始組織童軍活動——當年童軍活動的宗旨並不是參與打仗,而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勇氣、冒險精神、耐力、團隊合作、自信等良好的品質,以促進青少年在體格、智識、公眾表現和精神上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公元1907年,作為全球童軍運動創始人的羅伯特·貝登堡,在英國的「白浪島(BrownseaIsland)」舉辦了第一次的童軍露營運動,在這次露營運動中,羅伯特·貝登堡給童軍的孩子們戴上了領巾,注意:這個時候的領巾,是「卡其布顏色」的,並不是紅色的。

孩子們戴領巾的先河——由此而開。

為什麼童軍要戴上領巾呢?其實,「領巾」這個小小的玩意兒,其本身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了可以作為「區分敵我」的標誌之外,還可以用來抹汗、洗臉、擦身子、抹嘴……特別是在戰場上負傷的時候,領巾還可以用來進行簡單的包紮。

事實上在當年,不但是童軍佩戴領巾,而且舊時代的水手、水兵,也是大規模地佩戴領巾:日曬雨淋,它用得上;不少國家的農民下地幹活的時候,也會在脖子上系一條領巾,主要用來抹汗;柬埔寨的游擊隊戰士,也是普遍地佩戴領巾,其主要功能也是抹汗——「領巾」這個東西,看似多餘,其實是非常實用的,而系在脖子上,則是最輕鬆、最簡便的攜帶方式。

羅伯特·貝登堡掀起了「童軍運動」之後,孩子們脖子上系領巾的形象,成為了世界童軍的典型形象,從今以後,這個形象不斷被複製,成為了「不斷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造型。

公元1908年,羅伯特·貝登堡進一步出版發行了自己的著作《童軍警探:成為良好公民的訓練手冊》,這本書在當時的世界上,竟然成為一本暢銷書——它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洛陽紙貴。

這本書使羅伯特·貝登堡所發起的「童軍運動」突然風行全球——歐洲國家紛紛群起效仿、各自成立童軍組織。以至於到了公元1922年,在全球32個國家當中,竟然有了100萬左右的童軍會員;而到了公元1939年,人數則更是正式超越330萬人!

羅伯特·貝登堡發起的「童軍運動」,也影響了當年日暮西山的沙皇俄國。於是,沙皇俄國也有樣學樣,搞起了童軍組織——成立了「沙俄童軍」——俄國從來都是歐洲國家、極其容易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

實際上,受影響的又豈止是俄國?中華民國在成立之初,也受到了這股風靡全球的「童軍運動」的影響——民國初年,中國人竟然也跟風、成立了「中華童子軍」——後來在「淞滬戰役」當中,在上海向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送國旗的那個女生楊慧敏,就是「童子軍」的一名成員。

為免跑題,我們不要扯遠了,回頭還是說沙皇俄國。

公元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在這場革命當中,一部分的「沙俄童軍」傾向了布爾什維克(即無產階級革命者)的一方。

蘇俄成立之後,「全俄青年共產主義者會議」提出了這樣一個提案——應當廢除沙皇時代的、代表西方腐朽意識形態的「童子軍」組織、建立一個具有共產主義性質的青少年先鋒組織、並以此為媒介、向蘇俄的青少年兒童傳播共產主義的思想。

於是,公元1922年5月,「弗拉基米爾·列寧全聯盟先鋒組織」成立,其成員年齡為10至15歲的蘇聯少年,這個組織又名「蘇聯少年先鋒隊」、也叫作「勞動童子軍」——它的口號是:「時刻準備着」——這個口號對於中國的讀者而言,是不是很熟悉?

值得注意的是:「蘇聯少年先鋒隊」成立之後,原先童軍孩子們脖子上的領巾,突然變成了紅色——這是蘇聯無產階級革命的經典顏色、紅旗的色彩、由先烈的鮮血染成。

至此,「紅領巾」作為蘇聯的產物,正式橫空出世。

也就是說,公元1907年出現在英國的卡其布顏色的童軍領巾,到了1922年的蘇聯,受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其顏色由卡其布色,正式變成了紅色。

短短十年之後,公元1932年1月,「中華全國蘇區少年先鋒隊代表大會」在中國江西省的瑞金正式召開,「少年先鋒隊」在中國的土地上正式出現,並宣佈:少先隊「是蘇維埃強有力的保衛者」。

再過十七年之後,1949年10月,「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並於1953年更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中國少先隊」,這個組織正式成立之後,效仿蘇聯少先隊、承襲了蘇聯「老大哥」的傳統、給孩子們戴上了紅色的領巾。

於是,你,我,他,都有了一個系紅領巾的童年。

行文至此,請讀者允許我對「紅領巾」的故事,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總結如下:

1、公元1907年,英國軍人羅伯特·貝登堡在英國創立「童軍」組織、並給孩子們佩戴卡其布顏色的領巾,正式開創了童軍佩戴領巾的傳統;

2、不久之後,「童軍運動」傳到沙皇俄國,俄國人也群起效仿、成立了俄國自己的童軍組織——「沙俄童軍」;

3、公元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五年後,「蘇聯」正式成立。蘇聯決議將「沙俄童軍」改組為「蘇聯少年先鋒隊」、並將孩子們的領巾改為紅色——紅領巾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4、公元1932年,中國江西瑞金,效仿「蘇聯少先隊」,中華蘇維埃「少年先鋒隊」成立;

5、公元1953年,「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少先隊)」正式成立、並沿襲「蘇聯少年先鋒隊」的習慣、給孩子們佩戴紅色的領巾,成為中國共產黨附屬組織少先隊的標誌之一。

「紅領巾」的整個歷史,就是這麼回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2/185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