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湯名暉:把中國看成一戰的德國 俄羅斯就是奧匈帝國

作者:
面對通膨和戰爭等多重因素,「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大多面臨債務違約和人道問題的困境,考驗中國在2023年能否守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若是中俄之間的「權宜平衡」關係失去準頭,俄國挾中國威勢而不願回歸談判,今年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嚴峻的「債務陷阱」和「金德柏格陷阱」,中國或將捨本逐末,為保住一個廣東省的經濟體量而丟失全球市場。

中國內有疫情挑戰,外則不能坐視俄國戰敗,又不能過度干預而陷入西方制裁,其中局限讓中國陷入父子騎驢。(美聯社

迎向2023年,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尚未告終,作為當代最嚴肅的文明事件,卻也支撐中俄兩國相伴而不結盟,在新年度保持「權宜平衡」的關係。面對與西方國家實力的差距,俄國以「超常態持久戰」的形式讓西方陷入政經與人道的長期抗戰,同時也分散中國在西太平洋面對的壓力,大量軍援湧入烏克蘭,甚至延宕台灣部分的軍購訂單。

面對美國以離岸平衡思維在歐亞大陸兩側持續施予壓力,俄國面對北約東擴未能與西方尋求平衡點,兩岸問題同樣也是中美之間辯論的焦點。只要美國干預歐亞大陸邊緣斷層帶的戰略不變,持續以烏克蘭和台灣引發震盪,中俄關係的「權宜平衡」便能建立在美國作為共同敵人的基礎,從而淡化中俄邊界的歷史疑慮,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和人口優勢讓俄國的遠東地區逐漸「脫俄入中」。

中國需要對外取暖

中國開放疫情管控後面臨嚴峻情勢,讓俄國稍微扳回戰爭期間加深依賴中國的局面。習近平剛建立的新威權能否在中國新年更顯光采,來自威權夥伴的軍事與外交的支持便是最關鍵的新年賀禮,近期面對六億人以上的感染者正考驗著社會結構,中國更不能在即將到來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面前示弱。面對政治現實上相倚的「權宜平衡」,中俄各有所需,但也各有心思。

去年12月30日,普丁與習近平進行年終視訊會談,更隱含彼此雪中送炭之意。時逢「中俄海上聯合-2022」軍事演習結束,地點又在東海地區,面對日本與台灣的指向性尤為明顯。在日本宣佈2027年度前完成「沖繩防衛集團」之際,即使俄國的海軍力量不足以面對日本,但是對中國而言,俄國的表態是實為必需。會談期間普丁稱習近平為「親愛的朋友」,更邀約習近平在2023年春季到莫斯科進行國是訪問,形同給予習近平外交上的新年紅包。

中俄彼此分散壓力卻又難並存

俄烏戰爭長期化雖然有利於中國,既能分散美國的壓力,又能加深俄國對中國的依賴,但是俄國若無法獨自面對烏克蘭戰線,持續加深對中國的政經依賴,甚至是無人機和資通訊產品的供應,將使得中國難逃被列為歐美制裁的命運。面對美中貿易戰和印太經濟架構(IPEF)帶來的產業衝擊,中國內部尚有疫情挑戰待解,既不能坐視俄國戰敗,又不能過度干預而陷入西方制裁,有限的能動性讓中國面臨父子騎驢。

從中俄兩國面對的境遇來看,同樣不被西方的主流價值認同,兩者的關係來自於被他者的否定而非相互認同。俄國被逐出八大工業國集團後,只能回歸以可汗之姿重作歐亞草原的凱薩(caesar),中國則在西伐利亞和天下體系之間的擺盪,嘗試探索現代性的中國夢。中俄兩國的矛盾不只在自然地理和近代史的衝突,兩者在主體性與安全建構的認知實難並存,一個歐亞大陸的中央難以並存兩個懷想古代威權秩序的國家。

發展中國家制約中俄關係發展

對中國而言,外有美國謀劃流干國力,內有疫情妨礙經濟復甦,中俄之間的權宜平衡的關係形同渡過急流的浮木,卻得面對印度與第三世界國家所發出的人道之聲。中國的「全球發展倡議」來自於「一帶一路」的基礎,特別在「亞非拉大團結」的傳統更是中國在冷戰時期重要的外交基本盤。

面對通膨和戰爭等多重因素,「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大多面臨債務違約和人道問題的困境,考驗中國在2023年能否守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若是中俄之間的「權宜平衡」關係失去準頭,俄國挾中國威勢而不願回歸談判,今年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嚴峻的「債務陷阱」和「金德柏格陷阱」,中國或將捨本逐末,為保住一個廣東省的經濟體量而丟失全球市場。

中國加強對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謀求分散能源供應,亦為有意識地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權宜平衡」的矛盾本質難以成為長期性的統一戰線。但是對俄國而言沒有比中國更好的能源與軍火客戶,並且能以操作中亞議題維持彼此的關係,避免讓中國單向主導「一帶一路」,但是中國的利益卻又不只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地緣與相對利益的不對稱性,考驗著中國如何避免重蹈一次大戰前德國被奧匈帝國拖累的覆轍。

※作者現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09/185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