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俄烏消耗戰戰力如何分高下?諾獎獲得者告訴你

俄軍戰場表現差勁,一大因素是將領思慮不周,未顧及延綿數十公里長的裝甲車隊,多麼容易遭配備反坦克飛彈的烏軍以「打帶跑」戰術襲擊。

俄烏戰爭打了快一年,烏軍愈戰愈勇,俄軍則頻頻吞敗,讓當初預言俄侵烏將勢如破竹、速戰速決的觀察家眼鏡跌碎一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表示,烏克蘭給全世界上了一堂課,教導世人何謂真正的力量,絕不是擺出雄壯威武姿態就是真剛強。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撰文說,在現代世界,「國力」與一國經濟實力的關聯性遠大於軍事力量,而且也可能反映「軟實力」—該國價值觀與文化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即使單就軍事力量而論,現代戰爭也不再那麼倚重肌肉結實、孔武有力的壯漢與敵軍短兵相接打肉搏戰,而是以運用長程武器為主,佐以眾多先進科技,在戰略上鬥智。要打贏現代戰爭,一部分得倚賴將領的足智多謀,以及情報充分、準確。

由此可見,俄軍入侵烏克蘭頻頻吃癟,其來有自。其實早在俄烏開戰之初,評論員紛紛斷定俄軍數日內即可輾壓烏克蘭,當時軍事歷史學家奧布萊恩(Phillips O'Brien)就獨排眾議,預言這會是一場「消耗戰」,而烏克蘭最終獲勝機率高。

克魯曼坦承並非軍事專家,但現代戰爭一大部分與「算術」有關,而他正好懂一些應用數學,所以試著用算術來評析俄烏「軍事力量」並分個高下。

首先,若從戰爭前夕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事預算數字來看,就不難得知為什麼眾多分析師都斷定俄軍將迅速贏得此役。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繪成的圖表顯示,2021年俄羅斯軍事支出超過650億美元,烏克蘭則略高於50億美元。

然而,速戰速決的勝利並不像紙上談兵的將領想像的那麼容易。克魯曼指出,俄軍戰場表現之所以那麼差勁,一大因素是敗在普京的將領思慮不周,未顧及俄軍延綿數十公里長的裝甲車隊,是多麼容易遭配備先進反坦克飛彈的烏軍以「打帶跑」戰術襲擊。

最重要的是,一旦烏克蘭擊退俄軍初期攻勢,這場戰事就變成「消耗戰」,也不再只是俄烏兩國之間的戰爭。儘管奮勇作戰和死傷的是烏克蘭人,但他們不是只有自己的軍事工業可倚靠,另可取得西方國家大量武器奧援。

這要拜烏克蘭的「軟實力」之賜—烏克蘭能自我描述成「抵抗殘暴獨裁者的民主捍衛者」,說服西方國家提供武器援助。一旦把這些附加的軍事資源算進去,俄羅斯的軍力優勢頓時消失。根據SIPRI的資料,2021年光是美國的軍事支出就大約8,000億美元,俄羅斯完全不是對手。

再者,俄國軍力可能比軍事支出差距所示的還要劣勢。

一方面,北約組織(NATO)的軍事科技,特別是能從遠程對目標發動精準攻擊,遠超出多數人想像,這使烏克蘭透過與北約成員國的武器和情報交流從中受益。

另一項助力來自於烏克蘭人全民皆兵、發揮創意,把民用裝備改造成有效的武器,簡直媲美電視影集「百戰天龍」主角馬蓋先就地取材打造武器(MacGyvering)的才幹。

還有一點,奧布萊恩指出,現代戰爭消耗軍事裝備的速度極快,俄軍開戰時擁有巨量的坦克和大炮,但許多都在早期企圖攻下基輔時毀損。智庫「戰爭研究所」(ISW)如今估計,俄軍炮彈存量消耗得很嚴重,以至於他們「將很難維持現在的作戰步調」。(持平而論,烏軍因仍沿用許多蘇聯時代的大炮,所以也有類似問題。)

這意味着,生產能力(productive capacity)—最終是經濟實力—往往決定誰能打贏「消耗戰」。就這方面而言,俄羅斯顯然遙遙落後烏克蘭的歐美盟國。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23兆美元,歐盟約17兆美元,俄羅斯1.77兆美元,烏克蘭2,001億美元。

話雖如此,俄羅斯並未與西方民主國家全國開戰(謝天謝地),上述GDP和軍力的懸殊差距也未充分展現出來,所以此時尚難斷定俄烏戰爭最後的結局。但至少從這些數字看來,對烏克蘭似乎較有利。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08/185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