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想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三要素,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本,尤其是在面臨問題的時候,能不能順利的解決,主要是看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如何。

之前的文章跟大家討論了4種親子關係的類型,對孩子既有支持又有要求的明智型親子關係最為健康,這種親子關係如同為孩子搭梯子,又被稱為梯子型的親子關係,那如何培養梯子型的親子關係呢?

我們要從三方面的核心要素出發

這三個核心要素是:陪伴支持獨立

第一,陪伴要素,最好的方式是指導式的參與

家庭教育的理念普及到今天,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父母就要陪在孩子身邊,才有可能建立起親密感,也只有陪伴,父母才能更好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所以如何陪伴孩子是親子關係的第一步,給爸媽的建議是指導式參與,在指導式參與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先順從,以孩子當下的興趣作為出發點,

第二,要挑戰,要給孩子人為設置障礙,提高難度,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第三,要拓展,擴大遊戲和交流的範圍,把所有的感官、運動、技能以及喜怒哀樂這些情感全都充分的調動起來。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三個要素:

三歲的晨晨,正在拿着畫筆各種無規則的畫,甚至畫到了桌子上。如何指導式的參與呢?

首先是順從孩子當下的興趣點是畫畫,媽媽走過去,寶寶這畫的是什麼啊?這個是山嗎?這個是雲嗎?你不僅畫在紙上還擴展到了桌子上,你把手放在紙上按輪廓畫就可以出來一隻手,是不是很有趣。

之後開始挑戰,你知道什麼是圓形嗎?你抬頭看牆上的鐘表就是圓形,你試着畫一個。這個需要手的力道控制好,一開始可能畫的不夠好,但你多練習就會越來越好。

最後開始拓展,來培養孩子的能力,你看你多練習了幾次,是不是每一次比上一次畫的更好。這時候你可以在圓的下面再畫一個更大的圓,那是不是就成了雪人?如果在圓的裏面畫個把,那就成了蘋果,你想想在圓的基礎上再加幾筆還能成為什麼啊?所以一個圖形可以展開無數種可能,就看你要如何發揮和探索。

在上面的整個過程中啊,晨晨玩的很開心,他學會了如何畫圓,如何持續的練習,如何展開聯想,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和媽媽配合得很好,我們常說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如果爸媽能在遊戲中進行指導式的參與,那就可以提升孩子對遊戲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第二,支持要素,最好的方式是漸進式放手

很多時候孩子不夠獨立,大多數是因為父母不願意放手,然而孩子終究要獨立生活,父母逐漸放手是必經的過程,我們以讓孩子獨立玩為例,看看我們如何來逐漸的放手。

半歲左右,就可以把孩子放在有安全圍擋的小床上或者是安全柔軟的地墊上,讓他自己玩一會兒,時間從一兩分鐘開始逐漸延長到5分鐘左右,如果中間孩子開始哭了,媽媽可以先用聲音安撫,「寶寶,媽媽在這裏,媽媽這就過來了「,這樣寶寶先聽到媽媽聲音,再看到媽媽的身影,知道媽媽就在身邊。

到了會爬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放在安全圍欄裏面給他喜歡的玩具,並且跟孩子說媽媽要去廚房做飯了,你自己玩一會,一會媽媽就出來了,每隔兩三分鐘,看一下孩子的情況,同時鼓勵孩子,「你自己玩,真是一個很棒的孩子」,一般八九個月的孩子自己能玩5分鐘左右,當然孩子獨立玩的時候,媽媽一定要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

整個放手的過程是先從短時間開始,告訴孩子,媽媽要去洗衣服,希望他自己玩5分鐘,這5分鐘,只要沒危險寶寶幹什麼都可以,5分鐘過後,媽媽準時出現並讚揚孩子剛才的表現,可以說「寶寶真能幹,可以自己玩一會兒了」,然後逐漸拉長時間,到8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和30分鐘,漸進式放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孩子能夠學着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從獨立玩耍到獨立完成刷牙洗臉這些事情,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斷提高,而父母也可以鬆一口氣給自己一些個人的時間,這樣親子關係會變得越來越融洽。

第三,獨立要素,最好的方式是階段性撤離

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叫媽寶男,是指那些依賴爸媽沒有主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這主要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到漸進式的放手,更沒有做到階段性的撤離,所以各位爸媽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什麼時候放呢?就是當孩子能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就可以階段性的撤離了。

比如孩子剛開始學用剪刀的時候,媽媽要用指導式的參與幫助孩子學會用剪刀,現在兒童剪刀都比較安全,基本不會傷到孩子。當孩子學會剪一些簡單的東西的時候,媽媽就準備漸進式放手。當孩子自己能剪東西的時候,媽媽就不再參與了。只有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再給予幫助。當孩子完全學會使用剪刀後,媽媽就可以放手撤離了,讓孩子自己用剪刀完成各項的作品。

再舉個例子,陪孩子學習寫作業的過程,浩浩剛開始上小學一年級後,老師開始留家庭作業,浩浩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作業,而媽媽就要從指導式的參與開始,在參與的過程中,慢慢觀察浩浩可以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什麼,哪些需要媽媽指導完成。

能夠獨立完成的,比如說練習書寫的工作可以放手讓浩浩自己來,父母不干預,這就是指導式參與過渡到漸進式放手。而那些孩子沒有能力做的,父母就給予支持,依然是慢慢等浩浩可以獨立完成時,媽媽再過渡到漸進式放手。

一段時間,媽媽可以和浩浩復盤一下最近做作業的情況,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有待改進,以後做作業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計劃,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討論完之後,把計劃列在紙上,貼在醒目的位置,請浩浩以後做作業就按計劃執行。媽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監督孩子執行,等到浩浩養成習慣之後,媽媽又可以階段性地撤離了。

所以說梯子型親子關係的三個要素是交替進行

先是指導式參與,在孩子能獨立做的部分,漸進式放手,當孩子自己能完成的時候,階段性撤離,

而當孩子又面臨新的挑戰時,又從指導式的參與開始。

父母作為梯子,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出現,而梯子的高度是隨着孩子能力的變化而變化的,

養育孩子的過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相信孩子的能力,發現孩子的優勢,欣賞孩子的進步,最重要的是高質量的耐心陪伴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人類幼崽養成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06/185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