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核酸檢測大佬,歿於新冠

聖誕節當晚,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華生物」)在官網發佈了一則訃告,公司創始人、原董事長唐偉國25日在上海病逝。

唐偉國離世的消息來得突然,66歲的年紀並不算大,訃告提及去世原因是因感染新冠病毒伴發基礎性疾病。

其實自疫情防控放開後,不時能看到訃告。12月以來,據「商業人物」不完全統計,13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相繼去世,其中多份訃告對於去世原因用「因病醫治無效」概括。

此次唐偉國的去世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12月26日下午連續數小時這個話題掛在微博熱搜。作為醫藥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仍死於新冠,無盡唏噓。

唐偉國稱得上是中國IVD業的「帶頭大哥」,他帶領科華生物開創了國產酶免試劑和生化試劑產品的先河,他曾任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人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監管諮詢專家、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專家、副會長等。同時,在2017年5月任期屆滿前,一直是科華生物的董事長,醫藥行業履歷堪稱豐富。

唐偉國去世的消息一出,也讓他背後的科華生物迅速出圈,但凡這兩年關注醫藥行業的多少都會了解,科華生物可不是無名之輩,它在過去兩年因核酸檢測紅利賺得盆滿缽滿。

「體外診斷」對於經歷了兩年多全民核酸的人而言不能更熟悉,已經末路的核酸檢測以及當下風口上的抗原檢測都屬於體外診斷,英文名In Vitro Diagnosis,簡稱「IVD」。

科華生物是做體外診斷的公司,前身是上海科華生化試劑試驗所,1981年成立。1989年,在唐偉國的帶領下科華試驗所在國內搶先推出酶聯免疫法乙肝二對半試劑盒。在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原)和唐偉國等人聯合發起下,試驗所於1998年改制為股份公司。如今公司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醫療檢驗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自主產品涉及分子診斷、生化診斷、免疫診斷、POCT(膠體金)。

雖然科華生物在國內IVD行業創下多個第一,第一家將乙肝、愛滋診斷試劑推向市場,更是第一家研發出SARS診斷試劑的公司,並藉此於2004年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妥妥的A股「體外診斷第一股」。

公司在醫藥行業名號不少,但規模並不大,而且自上市後科華生物無論是業績還是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均平平無奇。上市前三年公司淨利潤僅在千萬級徘徊,2007年淨利潤才正式邁入億級行列,2004—2007年總營收不過8.78億元,淨利潤累計僅1.74億元。

上市後的16年間,科華生物不溫不火,直到新冠疫情爆發,作為體外診斷的老牌公司,2020年科華生物抓住核酸檢測的風口,瞬間躍至國內核酸檢測試劑龍頭,陸續推出核酸檢測試劑盒、核酸檢測亭、抗原檢測等產品。

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為科華生物帶來了業績的暴漲,2019年科華生物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24.14億和2.03億元,而2020—2021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累計84.23億元和13.96億元。2021年相較於上市之初,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增長近18和17倍,疫情兩年就賺到了過去6年的錢。

疫情之外的科華生物,自2004年登陸資本市場之後,曾經多次深陷資本的旋渦,糾紛不斷,更一度7年間處於無實控人狀態。

2014年其引入由方源資本設立的持股目的公司——League Agent(HK)Limited(簡稱LAL),其餘兩位共同控制人許顯德、沙立武退出,唐偉國也失去了控制人的角色,LAL成為科華生物第一大股東,但後者並不實控公司,隨後6年多的時間科華生物都處於無實控人階段,當時唐偉國仍擔任公司董事長,並承諾三年內不減持。

隨着資本的進入,科華生物雖有意借着募資加大核酸、POCT、臨床化學等檢測方面的生產投入,並加強對診斷儀器的研發銷售投入,但無實控人的公司缺乏長遠規劃和穩定發展,走馬觀花似的換了四任職業經理人後,科華生物本有起色的業績在2015—2019年間再次萎靡不振,營收淨利相較於之前五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無實控人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20年5月,擁有國資背景的格力地產的全資子公司珠海保聯斥資17.26億元購得科華生物18.64%的股權,6年後,科華生物終於迎來實控人。然而好景不長,去年5月,格力地產又以19.5億元的價格將手中18.63%的股份賣給聖湘生物,三個月後,三方又以未達各方預期為由終止收購事宜,或是受天隆公司與科華生物之間的資本糾紛連累。

去年起科華生物因與控股子公司西安天隆、蘇州天隆(合稱「天隆公司」)因錢產生了糾紛,導火索就是新冠疫情。公開資料顯示天隆公司成立於2009年,多年來發展並不景氣,主要從事核酸提取、診斷試劑等銷售業務,2017-2018Q1,公司均在虧損中,累計虧損1598萬元。2018年6月,科華生物以5.54億元拿下兩家天隆各62%的股權,且計劃對餘下的38%股權進行增資。

有了科華生物渠道、資金等方面的幫助,天隆公司逐漸走出虧損,與此同時科華生物也借着後者在分子領域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公司分子診斷產品線,看似雙贏的一樁生意,因為疫情爆發,在核酸紅利的加持下,雙方因錢產生了分歧。

雙方原本簽訂的協議是,科華生物收購天隆公司剩餘38%的股權價款以9億元和天隆公司2020年經審計扣非淨利的25倍中孰高為準。但天隆公司或許做夢都沒料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為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紅利,2020年天隆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均迎來暴漲,其中西安天隆營收和淨利分別高達20.78億元和10.85億元,整個天隆公司的扣非淨利潤達到11.06億元,堪稱是科華生物的利潤奶牛,而科華生物2020年淨利潤6.75億元。

吃到核酸紅利,賺了大錢的天隆公司立即翻臉,坐地起價要求科華生物按照105.04億元支付股權價款,科華生物拒絕,隨後天隆公司便拒絕配合母公司科華生物年審,結果導致後者於今年5月披星戴帽,*ST科華隨之將其告上法庭。

這場鬧劇隨着天隆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本——核酸業務遇冷發生轉折,上個月中旬,這場涉及百億人民幣的糾紛落幕,科華生物也恢復了對失控的天隆公司的控制權,並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後者剩餘38%的股權。

如果不再出現意外,天隆公司後續將成為科華生物的全資子公司,1+1能否起到大於2的效果還不得而知。資本的介入,科華生物幾番折騰,連帶着業績也一路震盪。好在搭上了疫情這隻「黑天鵝」,公司靠着體外診斷的老本行,押注核酸試劑和抗原試劑等涉疫情類產品,新冠紅利吃到飽,就連唐偉國的財富也隨之暴漲。據科華生物披露,唐偉國於2020年11月通過減持2.9%套現2.68億元,核酸造富,可見一斑。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國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超1200家,疫情期間競爭尤為激烈,頭部企業如科華生物、達安基因、九強生物、深圳邁瑞、復星長征等數十家。科華生物近三年營收複合增長率不足30%,在IVD行業頭部企業中排名並不靠前。

如今核酸紅利不再,在科華生物業績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0-2021年公司淨利率均在25%以上,而進入2022年這個數字僅剩個位數,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暴跌95%至3685萬元。

如今,疫情防控政策轉向,緩解新冠症狀的藥物、特效藥以及抗原檢測暫時都在風口上,科華生物的抗原檢測試劑上半年也已獲批上市,但在後疫情時代,抗原檢測的紅利能不能吃到嘴裏、能吃幾天,主動權並不在公司手裏。

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涉新冠類產品和業務都有保質期,如若過去三年相關行業和企業將在各類檢測上的資金投入用作研發抗新冠病毒藥物,能不能降低新冠重症率,減少噩耗發生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商業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30/184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