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何清漣:「烏克蘭疲勞症」使台灣國際認知變清醒

作者:
通過俄烏戰爭,台灣人對國際認知變得更現實清醒。但有一個台灣單方無法控制的因素:中方對台的非軍事行動緊逼會成為日常活動,如何應付是件大事。今年中國事多,擺脫疫情後得努力恢復經濟、避免財政危機,台灣壓力相應會小一些。2024年是台灣大選年,中共大約也不會通過軍演恫嚇等愚蠻手段給民進黨加分,只會暗中助力國民黨。儘管如此,這段時期還有許多因素都需要納入台灣視野,比如中澳關係正在修好,澳英美三邊安全協定《奧庫斯協定(AUKUS)》將如何一步步落實也還有待觀察。

俄烏戰爭久拖未決,越來越偏離美烏最初設想的格局。(美聯社

俄烏戰爭已持續了三百餘天,由幾位美籍台灣教授主持的2022年《台灣國家安全研究》調查發佈,顯示台灣人對美出兵協防台灣信心降低。調查中問到,「如果因為台灣宣佈獨立,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美國政府會採取何種對策?」在四個答案中選擇美國「只提供武器」的人最多(44.4%),其次依序是「出兵援助」(19.3%)、「只提供軍事以外的援助」(13%)與「什麼都不做」(12.9%)。調查者認為,這是烏克蘭戰爭的現實讓台灣民眾對國際認知變得更清醒了。

西方陣營的「烏克蘭疲勞症」

台灣離美國太遠,離中國太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因為處在地緣政治中的煎迫中,對俄烏戰爭的敏感程度遠比其他國家高得多。俄烏戰爭開始後,台灣輿論普遍將台灣比之於烏克蘭,產生命運同休戚之感。上述調查是在12月9日到14日期間所做,如果放到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美之後,了解動態的台灣人恐怕認為美國會出兵援助的人更少。

俄烏戰爭久拖未決,越來越偏離美烏最初設想的格局:軍事上,俄羅斯將被世界第一強大軍事集團NATO壓垮;經濟上,祭出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的王炸級經濟制裁,將達到肢解俄羅斯、擊垮普京政權的目標——2022年3月下旬,美國總統拜登與英首相詹森先後說過,只是拜登白宮班子說是口誤收回。但後來現實的發展不按編劇意願走,從普京利用金磚五國的內部支付系統初步減緩制裁壓力之後,又團結了OPEC與其在能源產銷問題上同進退,還利用盧布結算讓亟需能源的德國及一些歐洲國家不得不繼續購買。此後普京兩度調整對烏戰爭方略,最後在俄羅斯境內實行戰時總動員,與北約打工業化的陣地戰消耗戰。最後,烏克蘭十個月消耗的軍火,是北約有軍事生產能力的國家數年的產量,就連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也早就宣稱民主的武器庫已經告磬。

11月上旬,烏克蘭導彈誤炸波蘭境內事件,終於將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裂凸顯出來。據BBC報導,烏克蘭時不時發出「過激的語言和要求」,正在耗盡西方外交官的耐心,並且加劇了北約盟友的「烏克蘭疲勞」。有西方官員爆料稱,20個北約國家都對援助烏克蘭感到力不從心——北約成員國總共也就30個,現在三分之二都產生烏克蘭疲勞症,對烏克蘭來說並非什麼好消息。

美國五角大樓的「烏克蘭賬本」

美國FOX新聞於11月21日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是俄烏戰爭的最大贏家》,以採訪美國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作為開頭,羅列了美俄雙方巨大的戰爭消耗與損失,引用中國「坐山觀虎鬥」這個寓言,稱中國這隻「精明的猴子」坐看美俄互鬥,成為俄烏戰爭中最大的獲利者。

這是一場美國與俄羅斯爭奪烏克蘭控制權的代理人戰爭。(美聯社)

這篇文章最重要的資訊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告訴FOX記者:嚴肅的情報分析員從一開始就清楚:烏克蘭沒有軍事途徑可以戰勝俄羅斯。要點是:

1、承認這是美國與俄羅斯爭奪烏克蘭控制權的代理人戰爭,列舉了自2014年以來的美國援助烏克蘭金額。從2014年俄羅斯首次襲擊烏克蘭併吞並克里米亞開始,到2022年10月14日,美國提供了超過數百億美元的安全援助。(註:美國防部與國務院的資料有差別)

2、承認與俄羅斯兩敗俱傷,列舉了雙方損耗。

美國對烏援助正在迅速消耗本國的武器儲備,侵蝕自身的戰備能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防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美國軍方倉庫中的155毫米作戰彈藥庫存已經「低得令人不安」,這表明這些彈藥不足以「投入戰鬥」。美國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緊張,國防承包商無法以足夠快的速度提高產量來補充美國的武器供應。

俄方:損失了10萬軍人。俄羅斯的武庫也同樣在減少。在發射了大約4,000枚導彈後,莫斯科正在從伊朗購買無人機,從朝鮮購買炮彈。其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受到制裁的阻礙,因為俄羅斯依賴外國高科技部件,如微晶片、半導體、連接器、電晶體和其他武器開發部件——該文列舉了俄羅斯傷亡10萬,並未列舉烏方傷亡數字。

3、美俄弱化之時,中國毫髮無損,成為最大贏家。

文章引用了中國「坐山觀虎鬥」這個成語說明中國如何成最大贏家:

「一個中國寓言抓住了中國對這場衝突的思考的本質:兩隻老虎在山谷中激戰,一隻猴子坐在山頂上觀看,等待着如何結束。兩隻老虎是俄羅斯和美國,它們都被中國視為其頭號對手。中國是耐心等待的聰明猴子,因為莫斯科和華盛頓正在削弱各自的戰鬥力,為爭奪烏克蘭的控制權而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美國對烏援助正在迅速消耗本國的武器儲備,侵蝕自身的戰備能力。(美聯社資料照片)

米利將軍所言基本符合事實,但中國其實比「坐看」的姿態更積極,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主要是指面對西方國家用威嚇辱罵兼哄勸要求站隊的呼喚巋然不動;「有所為」,則是指分析戰情引發的世界形勢變化、尤其是能源供求結構的被迫改變,從中為自己謀利。

可供台灣參考的幾個點

1、支持戰爭的費用非常龐大。2022年12月15日,美國參議院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涉及資金總額為破紀錄的8580億美元,當中的涉台專案內容如下:將授權美國從2023年至2027年未來五年間,對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約新台幣3074億元)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該法案同時提及一項派任美國官員到台政府部門「訪問」,目的是擴大台美經濟與防衛合作,最快在2023年秋天啟動。

單獨看,五年內100億的軍事援助很慷慨,但俄烏戰爭10個月,西方總援助約970億美元,美方提供的約為650億美元,約佔西方總援助的三分之二左右。但烏克蘭幾乎每個月都在呼喚更多援助更多武器。台灣人很清楚,台海戰爭一旦發生,除了日本之外,其餘的國家可能主要是道義聲援,主要軍費開支得台灣承擔。

2、據《華盛頓郵報》12月21日報導,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美提出3種模式,澤連斯基堅持要求俄羅斯撤出目前佔領的所有烏克蘭領土。拒絕俄軍撤回2014年的防線,以及俄軍撤出頓巴斯但繼續留駐克里米亞這兩個模式。報導稱每一種模式在美國政府內部都有擁護者。

那麼美國對哪種有興趣?雖然沒有明說,但拜登表明的真實態度是不想擴大戰火。據彭博12月21日報導,拜登在白宮與澤連斯基的記者會上,一位元烏克蘭記者提問說,現在美國提供烏克蘭愛國者導彈系統,為什麼不願意提供基輔所有想要的武器,包括地對地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拜登回答說:「我們給予烏克蘭與現在已送往那裏截然不同的物資這個想法,會有導致北約分裂、歐盟分裂和世界其他地方分裂的可能性」。美國媒體分析,拜登的說法,暗示西方聯盟中,對於援助烏克蘭武器存有分歧。

台灣人很清楚,台海戰爭一旦發生,除了日本之外,其餘的國家可能主要是道義聲援,主要軍費開支得台灣承擔。(攝影:張哲偉)

3、西方國家與美國日行日遠。就在澤連斯基訪美的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歐洲減少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他公開呼籲,「在北約內部,與北約合作,但也不依賴於北約」;「我們必須重新考慮我們的戰略自主權」,更讓美烏兩國不爽的是馬克龍敦促為俄羅斯提供安全保障,作為任何結束戰爭談判的一部分。作為歐盟首腦國之一的法國,提出這點,幾乎是向美國叫板。

通過俄烏戰爭,台灣人對國際認知變得更現實清醒。但有一個台灣單方無法控制的因素:中方對台的非軍事行動緊逼會成為日常活動,如何應付是件大事。今年中國事多,擺脫疫情後得努力恢復經濟、避免財政危機,台灣壓力相應會小一些。2024年是台灣大選年,中共大約也不會通過軍演恫嚇等愚蠻手段給民進黨加分,只會暗中助力國民黨。儘管如此,這段時期還有許多因素都需要納入台灣視野,比如中澳關係正在修好,澳英美三邊安全協定《奧庫斯協定(AUKUS)》將如何一步步落實也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30/184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