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1958年上海麻雀「清零」:580萬人打死62萬隻

大家一起「除四害」

說到愛國衛生運動,老上海一定還記得消滅「四害」的往事。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麻雀曾是「四害」之一,分別為老鼠、麻雀、蒼蠅、蚊子;進入60年代後,「四害」名單上的麻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臭蟲。儘管麻雀被列入「四害」的時間不長,但是老上海們對打麻雀的記憶卻特別深刻。

這是節目組找到的1958年4月27日全市打麻雀的廣播錄音:

「圍剿麻雀的戰鼓響了,上海的麻雀末日到來了。剿雀大軍們嚴密組織好你們的作戰部隊,周密部署,嚴陣以待,絕不放麻雀過門;陣地部隊按人分片負責,看見麻雀就追捕,堅守在陣地範圍內,堅持在作戰崗位上,不讓麻雀有一點避難空隙。」

那是一場人民戰爭,很多上海老人是當年消滅麻雀的積極分子。他們那時有的從家裏拿了鉛桶、面盆當鑼鼓敲,有的爬到屋頂揮動紅旗,目的就是不讓麻雀有停下來喘息的機會,在大家齊心協力下,麻雀紛紛掉落地上。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盛和林先生至今還記得,當年被捕殺的麻雀成筐成車地送到他們學校,作為生物系學生的解剖教材,但由於數量太多,讓師生們招架不住,以至於來不及處理而發了臭。

那一年,上海開展了兩次大規模消滅麻雀活動,近580萬上海市民參加,消滅麻雀62萬多隻。據史志記載,在上海消滅麻雀活動中,共有72人受傷,5人因誤食了毒麻雀的米而中毒死亡。據房管部門統計,因人們爬屋頂捉麻雀或搖旗吶喊,損壞瓦片達100萬塊以上。

科學家為麻雀鳴不平

麻雀為何要人人喊打,又為何被平反?節目組在半個世紀前的報刊上找到了答案。

1956年1月8日,《人民日報》第三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為《麻雀的害處和消滅它的方法》,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研究員鄭作新。文章說:「據我們飼養試驗,一隻體重約六錢多的麻雀,每天所吃的穀子約二錢,為身體的四分之一強,根據這個數字推算,一隻麻雀一年消耗穀物約四斤。在野外活動的麻雀,因為終日飛翔跳躍,食量當更大,被它們吃掉和糟蹋掉的糧食一定更多。」

四天以後的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除四害》社論。社論完全引用了鄭作新文章里提供的數據,得出了「全國被麻雀吃掉和損壞的糧食數量不比老鼠少」的結論。那麼老鼠吃掉的糧食是多少呢?是3。5億多斤。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所以,「吃糧食不比老鼠少」的麻雀,自然就成了人民公敵,被列入「四害」名單。

然而,就在麻雀被大批消滅之後,很多地方的病蟲災害卻日益嚴重起來,一批科學家開始上書,要求為麻雀平反,這其中也包括鄭作新先生。現今,中科院動物所拍攝的電視片中有這樣的描述:「曾經遍佈城鄉、數量眾多的麻雀不幸被列為四種有害動物之一,並遭到大規模滅殺,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就在這時,鄭作新和同事們頂着世俗觀念的壓力,深入農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開始對麻雀進行了調研,通過對848份標本進行解剖、鑑別和分析,他們發現,身披惡名的麻雀,僅在七八月間才啄食莊稼,而秋收後的整個冬天它都以草籽為食,讓人驚訝的是,每到春天,它們都會大量捕食蟲子和蟲卵,對農業害蟲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終,科學家們為麻雀平反的意見被中央接受,1960年3月18日,麻雀被正式正名,不再是「四害」之一了。

愛國衛生運動不僅改善了環境,減少了疾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還移風易俗,使廣大民眾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知識都學雜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26/184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