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查閱各種資料,經過反覆比較,認為國軍在抗戰中的第一名將、第一功臣,應當是薛岳。因為他指揮下的戰役,消滅敵人最多、戰果最輝煌、意義最重大。
在我國八年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中的抗日名將,不能說燦若群星,也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單子。但誰是抗日第一名將?誰是抗日第一功臣?換言之,誰在抗戰中指揮若干戰役消滅敵人最多?誰取得的戰果最輝煌,勝利的意義最重大?
筆者查閱各種資料,經過反覆比較,認為國軍在抗戰中的第一名將、第一功臣,應當是薛岳。因為他指揮下的戰役,消滅敵人最多、戰果最輝煌、意義最重大。
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對其他抗日名將的宣傳連篇累牘,大張旗鼓,而對這位在抗戰中立下最大功勞的薛岳將軍,卻有意無意(可能是故意)的疏忽、淡化,甚至掩蓋了。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這個全世界矚目的日子裏,我們應當拂去歲月的灰塵,消除偏見的藩籬,讓這位真正的抗日英雄放出光來,矗立在整個中國人的心中。
薛岳,字伯陵,綽號「老虎仔」,1896年生於廣東樂昌縣一個農民家庭。1912年,年僅16歲便加入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忠實信徒,跟隨革命黨人朱執信進行反袁護國鬥爭。薛岳先後就讀過黃埔陸軍小學、武昌陸軍學校、保定陸軍學校,精通史地,曉暢軍事。北伐時期,擔任過號稱「鐵軍」的第四軍代軍長。披堅執銳,指揮若定,被人視為文武雙全的將才。
抗戰一開始,薛岳便一直是前線指揮官。他先後擔任過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和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一兵團總司令等職,參加過淞滬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在武漢會戰中,他指揮第一兵團痛擊日寇,取得「萬家嶺大捷」,殲滅日軍1萬餘人,活捉300餘人。其戰功可以和台兒莊大捷相媲美。新四軍軍長葉挺曾讚揚道:
「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立,盛名當垂不朽!」
自此以後,薛岳即使退職賦閒,再不打仗,也可以成為和李宗仁、張治中齊名的抗日名將。然而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休息,而是臨危受命,敢打硬仗,為抗擊日寇,保衛國家,取得了更加輝煌的勝利,立下了無與倫比的戰功。
武漢失守後,薛岳代理第九戰區司令長官。1939年2月,又兼任湖南省主席和國民黨湖南省主任委員。到第一次長沙會戰前,他已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了。
連戰皆捷、勢如破竹的日本軍隊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湖南長沙。守土有責的薛岳抱定決心,決不讓長沙成為第二個武漢,第二個南昌!
薛岳根據戰區和湖南的地理形勢,制定了一整套作戰方案,決定把湘北作為埋葬日寇的戰場。湘北對敵不利而對我有利:從岳陽到長沙的100公里地段,東有幕阜山、九嶺山由北而南綿延聳立,西有800里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夾在中間的一條狹窄通道上,又橫臥着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和瀏陽河,敵人的現代化武器施展不開,卻是我軍天然的拒敵屏障。
根據這一地形特點,薛岳制定了「爭取外翼,主次消耗敵軍,後退決戰」的方針。具體內容就是:先利用幾條河流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號稱「伯陵防線」(伯陵是薛岳的字)。在新牆河、汨羅江一帶對入侵日軍節節抵抗,以遲滯和敵軍。我軍要避免被敵人穿插包圍,力爭在運動中跳到側翼的幕阜山、九嶺山,威脅敵軍側背。待疲憊不堪的敵人進抵撈刀河、瀏陽河一帶時,我軍預先埋伏的主力前後左右進行夾擊,在決戰中消滅敵人。
1939年9月上旬,岡村寧次調兵遣將,準備進攻長沙。薛岳經過研究,判斷出敵人的進攻方向。一是日軍將以主力從岳陽、通城方向南進,直取長沙;二是日軍以有力之一部,從南昌方向西進,以策應湖北作戰,並尋機捕捉我軍主力部隊決戰。根據這一判斷,薛岳向部隊下令:以主動攻擊手段,消耗敵人的戰鬥力,誘敵深入於長沙以北地帶,將敵主力包圍殲滅之。
1939年9月14日,日軍106師團和101師團,在飛機配合下,首先在贛西的靖安、高安等地,向中國守軍發動進攻。目的是為了策應湘北,吸引中國軍隊主力東移。
駐守這個地區的兩個集團軍,都是地方雜牌軍隊。盧漢的第一集團軍(滇軍)、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團軍(川軍),在戰區副司令長官、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的指揮下,與日軍展開激戰。為了爭奪高安這個進入湘北的咽喉要地,中日兩軍反覆拼殺,高安兩度易手。後來,薛岳調來中央軍王耀武等幾個軍,終於奪回了高安。
湘北的主戰場,岡村寧次集中了最精銳的第六師團及上村支隊和奈良支隊(旅團),加上一部海軍陸戰隊,共5萬多人,於9月18日,向駐守新牆河的中國守軍發動猛烈進攻。
駐守這一地區的是中央軍第十五集團軍,下轄52、79、37三個軍,10餘萬人。總司令由薛岳兼任,由關麟征代理總司令具體指揮。關麟征是黃埔一期生,以善打硬仗被人稱為「關鐵拳」。日本派遣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稱讚說:「關麟征一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部隊的10個軍。」
9月18日拂曉,日軍在進行了兩個小時猛烈的炮火襲擊之後,兩個大隊的步兵開始向金龍山等地發起衝鋒。守衛金龍山的52軍2師胡春華營,堅守陣地,連續打退了日軍五次集團衝鋒。有兩次,等人已衝破防線,中國守軍躍起來與敵人拼刺刀,貼身肉搏,把敵人趕了回去。經過兩天激烈戰鬥,該營士兵全部犧牲在陣地上,壯烈殉國。日軍也在付出了數百人傷亡的代價,才佔領了金龍山。
9月22日清晨,日軍集中全部炮兵,對雷公山等地發動了更加猛烈的炮擊,隨即用兩個聯隊的兵力輪番發起衝鋒。守衛陣地的52軍195師史思華營頑強堅守,打退了敵人多次衝鋒。到黃昏時,全營已經傷亡過半。師長給史思華打來電話:「如果敵人火力太猛,無法支持,不得已時可以向東撤退,靠攏大部隊。」
史思華對着話筒,慷慨激昂地答:「作為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
激烈的戰鬥一直進行到夜間,史思華和他的全營士兵全部壯烈殉國,日軍才佔領陣地。
岡村寧次指揮日軍繼續發動猛烈攻擊,關麟征指揮部隊頑強抵抗。日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價。日軍有時進攻受挫的時候,竟喪心病狂地施放毒氣,使中國軍隊喪失了抵抗力,他們才攻了上去。
從9月18日到26日,以岡村寧次為首的日本軍隊和以薛岳為首的中國軍隊,在新牆河、汨羅江兩岸血戰9天。日軍好像步步進展,但付出了慘重傷亡的代價;中國軍隊損失也不小,但使其在湘北地區消滅關麟征部隊的計劃完全落空。更主要的是,中國軍隊的節節敗退,正是薛岳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戰略部署。
正當中國軍隊按照薛岳的嚴密部署,撤到汨羅江南岸,布下天羅地網,準備在湘北圍殲來犯之敵時,薛岳卻接到重慶最高統帥部撤退的命令,類似於古代宋高宗向岳飛連下九道金牌。這是怎麼回事呢?
9月中旬的重慶,後方的最高統帥部也在緊張地制定長沙會戰方案。
主持制定方案的是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和政治部部長陳誠。他們按照湘北敵情,擬定了兩套作戰方案:一套是死守長沙;一套是主動放棄長沙,避免與敵進行戰略決戰。方案完成以後,他們立即呈送最高統帥蔣介石審閱和決斷。
在曾家岩幽靜的委員長官邸,蔣介石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個方案。看着這兩套方案,不禁心潮翻滾,愁鎖眉間。他想起半年前的南昌戰役。那次進攻南昌的也是連戰皆捷的岡村寧次的第11軍。當時重慶統帥部的作戰方案是死守南昌,南昌失守後,又下死命令奪回來。結果,為了這一座城市的得失,連連損兵折將;敵人的坦克在南昌橫衝直闖,我們的士兵一批批倒下,損失了五、六萬精銳部隊,最終也沒有奪回南昌。而日本只損失了2000多人。中日兩軍的戰鬥力之懸殊,不言而喻。
如今,同樣的戰局又出現了,長沙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南昌呢?一想到自己的「看家老本」第十五集團軍和十九兩個集團軍,弄不好會在保衛長沙的血戰中喪失殆盡,長沙也不一定能保住,蔣介石不禁脊樑發麻,內心發疼!他一拍桌子,下定決心,提筆在文件上批道:
「取放棄長沙方案,第九戰區應避免與敵硬打死拼,保存主力,相機殲敵。」
接着他又命令白崇禧和陳誠火速飛往長沙,傳達統帥部棄守長沙的戰略方案,並協助薛岳指揮撤退行動。
白、陳兩位欽差大臣不敢怠慢,星夜坐飛機直飛長沙。到了長沙,得知新牆河、汨羅江一帶正在激戰,第十五集團軍節節後退,防線似乎已無法支持了。這似乎在印證着不守長沙的必要性。
白、陳得知薛岳已經把指揮部撤到祿口以南一個小車站附近的一所小學裏,便立即趕到那裏,向他出示了放棄長沙、避免與敵決戰的命令。二位大員滿心以為,正在「苦苦支撐」的薛岳一定會如釋重負,感謝統帥部開了「綠燈」。這樣的撤退堂堂正正,以後誰還敢說半個「不」字?
誰知薛岳見了蔣介石的手令,一臉的不悅,很不以為然地說道:
「長沙是南國門戶,戰略要地;蔣委員長几個月前也對我說,長沙地位重要,是重慶的屏障,讓我一定要守住長沙,現在怎麼能改變主意?我第九戰區兵力為全國各戰區之冠,居然不守長沙,軍人的職責到哪裏去了!」
一番話義正詞嚴,讓陳誠和白崇禧十分感動。但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如今,蔣委員長的手令在此,豈能拒不執行?他們只有委婉勸說薛岳執行命令。
然而,薛岳就像一頭倔強的騾子死不回頭。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叫我當第九戰區司令官,我就要憑我的腦袋辦事,指揮打仗。別人的腦袋畢竟是別人的,代替不了我薛岳。如果我整天用別人的腦袋說話辦事,那還要我薛岳幹什麼呢?二位回去告訴委員長,只要我薛岳當一天九戰區司令,這長沙城我是守定了!」
二位「欽差」見薛岳如此執拗,一時也不好強迫,只得暫時告辭。並鄭重地勸薛岳要三思,不要公開違背統帥部的命令。
就在這天晚上,前方傳來戰報,日軍已突破汨羅江,正在南岸猛攻國軍的第二道防線。各路軍隊節節抵抗,節節後退,長沙城仿佛危在旦夕!
這下陳誠和白崇禧心裏發慌了。他們一方面擔心九戰區的精銳主力被日軍包圍殲滅,或是在長沙城下與敵人死拼硬打,消耗殆盡;一方面他們也為薛岳捏了一把汗:公開違背最高統帥命令,如有閃失,必上軍事法庭!另外,如果薛岳抗命造成重大損失,他們作為「欽差」也難逃其咎。想到這裏,陳、白二人更加恐慌。就在那天夜裏,他們連續給薛岳打了9次電話(仿佛宋高宗的九道金牌),嚴令他立即執行統帥命令,馬上從長沙撤出守軍,並將其他部隊向東南和南方撤退。否則軍法從事!
可是,這一切嚇不倒倔強的薛岳,他在電話中慷慨激昂地吼道:「長沙地位重要,關係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作為軍人,我們應該發揮良心血性,以死保衛它!我薛岳已下定決心,九戰區誓與湖南共存亡!誓與長沙共存亡!」
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見「尚方寶劍」嚇不住薛岳,只好又委婉相勸:「正因為湖南戰略地位重要,所以委員長才為九戰區配置如此強大的兵力,正是為了長期守衛,與敵相持。如果因為長沙一地而失去了戰區精銳主力,又怎麼能與敵人長期相持?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勢力,以圖將來反攻。來日方長,現在切忌與敵死拼。要知道,日軍一直尋求的就是速戰速決。南昌戰役失利的教訓應該記取!」
丟失南昌,又損兵折將,是薛岳的一次敗筆。白崇禧一下戳到他的疼處,薛岳頓時冒起一股無名火,他衝着話筒喊道:「這裏不是南昌!隨你怎麼說,長沙城我是守定了!」
白崇禧也火了,他馬上提高了嗓音:「你不要感情用事啊!伯陵,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何況這是最高統帥部的命令!」
薛岳回答說:「就是砍我的腦袋,這長沙城也決不放棄!」
陳誠見薛岳軟硬不吃,心中也頗為光火。但回頭一想,覺得在目前如此緊急的情況下這樣吵下去,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貽誤戰機。他覺得薛岳如此固執,也可能他成竹在胸,勝券在握。便決定仔細聽一聽他的意見。
陳誠從面紅耳赤的白崇禧手中抓過電話筒,問道:「伯陵,守長沙你有把握嗎?」
薛岳回答得乾脆、堅定,錚然有聲。
陳誠又詢問各部隊的情況,薛岳回答說:「各部隊均按預定方案在英勇作戰,官兵們鬥志昂揚,殺敵熱情很高。」
陳誠放下電話,和白崇禧商量了一番,覺得既然拗不過薛岳,只得尊重現實,讓薛岳按既定方針辦吧。同時立即將長沙的戰情和薛岳的決定、作戰方案及其執拗的態度,一併上報委員長,請他重新決定。
電報發出以後,不久便接到回音,最高統帥蔣介石改變了主意,決定採納薛岳的意見,在長沙附近與日軍決戰。他電令第九戰區:
「準備以6個師的兵力,位置長沙附近,由薛長官親自指揮,襲擊向長沙突進之敵,予以嚴重打擊。」
薛岳見到這道命令,滿意地笑了。與最高統帥部的一場激烈爭執,終於以薛岳的勝利而結束。
薛岳敢於如此強硬地拒絕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是因為他確實勝券在握。鄂南、贛西等幾方面的戰局均按照戰前預料和設計的那樣,在發展進行着。
9月21日,日軍第33師團從鄂南的通城向南發動進攻,企圖突破幕阜山的防線,向南直插到平江,從側後方迂迴到湘北,配合岳陽方向的主力,消滅第十五集團軍主力,逼近長沙。
日軍的進攻首先遭到第27集團軍的頑強抵抗。
該集團軍是川軍系統,總司令楊森。實際上只有一個軍,轄兩個師。川軍和滇軍、桂軍一樣,被視為「雜牌軍」,歷來受到蔣介石的排斥,武器裝備、給養等方面,遠不如蔣的嫡系中央軍。然而在淞滬抗戰以來的多次重大戰役中,川軍廣大將士愛國之熱情、作戰之英勇,不亞於任何一支部隊。日軍在長沙會戰時,多次想策反這些「雜牌軍」,均遭碰壁。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和楊森的第27集團軍一致對外,奮勇抗敵。
9月27日,楊森部134師在南樓嶺、苦竹嶺一帶,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在槍林彈雨中,一名身背圖囊的日本軍官被擊斃。日軍突然像發了瘋一般,不顧一切地來搶這個軍官的屍體。川軍覺得奇怪,這個死鬼竟如此貴重,必有緣故,便立即用猛烈的炮火打退日軍,經過幾番拼死爭奪,最終134師李麟昭團搶到了這具屍體,從這個寶貝死鬼身上的圖囊里,搜出了日軍第33師團的作戰任務和標圖。從中得知,日軍33師團將由北向南進擊,從南嶺攻白沙嶺,再攻龍門鎮,直下長沙,從側背迂迴包圍長沙。本來楊森集團軍是由西向東佈防,重點是阻擊南昌方向的來犯之敵。楊森獲得了這個極其重要的情報以後,馬上改變了部署,命令部隊立即改為由南向北防守日軍進攻。同時調兵遣將,9月28日,楊森指揮第79軍和20軍主力,把日軍包圍在長沙街地區。雙方激戰到中午,日軍傷亡慘重,不得已向通城方向潰退。日軍在潰退中,大肆焚燒兩側的民房,乘黑夜煙霧掩護退卻。
楊森一面向蔣介石、薛岳匯報戰況,一面命令各路川軍迅猛追擊。師長夏炯親率399團切斷日軍退路,逐漸縮小包圍圈。日軍地形不熟,飛機、大炮在黑夜中失去了效力,步兵只有在川軍的包圍圈中東逃西竄,不斷被擊斃。經過一夜激戰,日軍第33師團大部被殲。次日,在飛機和通城日軍的掩護下,33師團殘部才丟盔棄甲,倉皇逃回通城原來的駐地。
至此,岡村寧次的三路大軍中的鄂南一路,已完全失敗。
贛西一路日軍,第101、106師團各一部,本應突破九嶺山區國軍陣地,進入湖南,從瀏陽河地區包圍和夾攻長沙的,結果剛一露頭,就被羅卓英第十九集團軍和王陵基的30集團軍堵住在隘口,連高安城也沒能出來,根本沒有進入湖南一步。
中路日軍主力經過血戰,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渡過汨羅江,終於進到撈刀河畔,長沙城已遙遙在望。但是,岡村寧次設想的消滅第十五集團軍的計劃已經落空。該集團軍在新牆河、汨羅江一帶予敵重創之後,且戰且退,十幾萬大軍在關麟征將軍率領下,井然有序地撤退到長沙東南,跳到了日軍的外圍,埋伏在幕阜山下,居高臨下,蓄勢待發,隨時準備撲向在山下河網地帶筋疲力盡的日軍。
經過10多天的戰鬥,精銳的日軍第六師團已成強弩之末。岡村寧次的後勤補給發生嚴重困難。上百萬的湖南老百姓,在地方政府和軍隊的組織下,把新牆河到撈刀河之間100多公里的公路、大道挖成了細土,各種田間小道也全部挖掉。這條線上的所有大橋、石橋、鐵橋,全部拆毀、炸掉。日軍的後勤補給線幾乎全部斷絕了。
岡村寧次立馬撈刀河畔,望着近在咫尺的長沙城,心裏一陣陣發怵。此時他已明白,第十五集團軍並非敗退,而是有計劃地向長沙附近轉移,佈下了「口袋陣」,等待着自己鑽進去呢!
此刻他明白,侵華戰爭兩年多來一直保持不敗紀錄的他,這次要栽倒在薛岳手下了。他精心設計的「湘贛戰役」已經失敗了,再打下去已毫無意義了。他準備撤退了。
9月30日,日軍第六師團一部突破中國軍隊防線,越過撈刀河,直撲長沙城北30公里個永安市,與守軍25師一陣激戰後,佔領了這座城市。這是日軍南侵以來,所到達的最遠的地方。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日軍的「虛晃一槍」,以掩護退卻。
10月1日,進駐永安市的日軍,首先向撈刀河以北退卻。
薛岳原本已把第十五和第十九集團軍的幾個精銳軍部署在長沙東邊,準備在那裏同岡村寧次決戰,不料日軍還沒有鑽進口袋就乖覺地撤退了。於是他果斷地命令各部隊改防守為追擊,尾隨敵軍搜索前進。部署在敵軍東側山地中的部隊,則不斷對敵軍進行側擊、腰襲,大量殺傷敵人。
10月2日,日軍一部6000餘人在上杉市遭到國軍195師夾擊,死傷枕籍,殘部向福臨鋪潰逃。國軍收復上杉市。
10月3日,15集團軍各路追擊部隊尾隨日軍之後,先後收復了安定橋、新市、汨羅、營田。
10月5日,岡村寧次向日軍發佈全線退卻的命令,命令稱:「鑑於中國軍隊潛伏於汨羅江、修水兩岸地區,本軍為避免不利態勢,應速向原陣地轉移,以圖戰鬥力之恢復,並嚴密注意華軍之追擊。」
該命令是裝在鐵筒中,用飛機空投的,結果那架飛機被中國軍隊擊落,命令內容被中方得知。薛岳根據這一情報,立即向各部隊發出命令:
「湘北正面各部隊以現在態勢向當面之敵猛烈追擊,務於崇陽、岳陽以南地區捕捉之。」同時要求已深入敵後的各挺進部隊、游擊部隊,加緊破壞日軍交通,阻礙其退卻計劃的實施。
根據薛岳的命令,國軍主力37軍由汨羅渡河,向鐵路正面追擊敵人;52軍出平江附近,向敵進攻;79軍向湘鄂公路之敵的側背攻打;其他軍和地方也從各路全面反攻。整個國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日軍壓去,日軍狼奔豕突,全線潰退。失陷的土地轉眼間全部收復。
10月10日,中日兩軍在湘北地區又回到了9月18日以前的陣地。第一次長沙會戰歷經23天,雖然雙方損失都很慘重,但從戰略意義上說,中國獲得大勝,日本遭受慘敗。
戰後,白崇禧向蔣介石報告,薛岳一意獨斷指揮的第一次長沙會戰,共殲敵4萬多人,其中少佐以上軍官40餘名,繳獲槍炮輜重無數。而中國方面陣亡、失蹤人數達4萬餘人,損失火炮26門,輕重機槍270挺。
從傷亡人數看,中日雙方似乎打成了平手。但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日本人丟盔棄甲倉皇逃跑了。岡村寧次計劃消滅第九戰區主力部隊的目的落空了,反而消耗了自己不少兵力和武器。更重要的是,戰爭爆發以來,日軍幾乎是攻必克,戰必勝,一座座大城市不斷落於敵手。如今日軍的凶鋒終於挫折於長沙城下。這無疑是最高統帥部和全國軍民的極大鼓舞。
戰報傳到重慶,蔣介石興奮不已,當即電令嘉獎薛岳和第九戰區將士:
「此次湘北戰役,殘敵過半,舉國振奮,具見指揮有方,將士用命,無任嘉慰。」
至於薛岳膽大包天、違抗命令之事,也在大捷之後的一片慶功聲中煙消雲散了。
薛岳指揮的第一次長沙大捷,才是中國抗日戰爭真正的大捷。其它的「大捷」,雖然是一時的勝利,但根本沒有擋住敵人的進攻,大捷之後便是大撤退。平型關大捷沒有擋住太原的淪陷,台兒莊大捷沒有擋住徐州的淪陷,而長沙大捷不僅驅走了日寇,而且結結實實保住了長沙,使日寇兩年多不敢進犯長沙。
這場輝煌大捷的關鍵人物,就是薛岳。可以說,沒有薛岳,就沒有長沙會戰的勝利。薛岳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寧可掉腦袋也要守住長沙、為了國家敢於擔當的英雄氣概,不僅為八年抗戰,而且為中華民族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當然,蔣介石作為最高統帥,為了保存實力,先是嚴令撤退,後又採納薛岳的意見,電令抗擊,也可謂顧全大局,從善如流,不講面子,同樣令人感佩。
薛岳僅此一仗,就奠定了中國抗日戰爭第一名將、第一功臣的地位。然而他後面還有更大的戰役,更大的勝利、更大的功勞還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