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政治局商討明年經濟 清零、經濟難取捨

中共中央政治局預計將在本月初召開會議,為來年經濟政策制定方案。由於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低於預期,外界關注,北京將如何取捨"動態清零"與經濟增長策略。有經濟學者認為,北京陷於兩難,即使以"大水漫灌"救經濟也恐怕有心無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預計將在本月初召開會議,為來年經濟政策制定方案。由於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低於預期,外界關注,北京將如何取捨"動態清零"與經濟增長策略。有經濟學者認為,北京陷於兩難,即使以"大水漫灌"救經濟也恐怕有心無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每年十二月初都會開會,就下一年的經濟政策指定大方向。即將舉行的會議是中共二十大組成新的政治局後第二次會議,也是首次聚焦經濟的會議。

按照慣例,政治局十二月初開會後,在一周內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商討落實相關指引。至於各項政策目標,包括經濟增長目標等,會在明年三月的中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公佈。

動態清零打擊地方企業產能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中國經濟不振與「動態清零」執行過度,打擊地方企業的產能有關。

邱達生:「中國大陸給台灣的訂單明顯減少,但是東南亞給台灣的訂單卻明顯增加。中國大陸產能開不出來,由於清零關係,企業無法製造或者無法因應訂單交貨,因此很多訂單轉到東南亞。它今年當然無法達到預期的5.5%經濟增長,因為若要達標,它第四季的GDP增長必須達到13%,而現在已經12月2日了。現在整個焦點大概就放在明年。」

台灣經濟學者邱達生(圖)認為,中國經濟不振與「動態清零」打擊地方企業的產能有關。(邱達生獨家提供,拍攝日期不詳)

近期中國防疫政策風向改變,各地也陸續釋出鬆綁信號。但邱達生認為,北京在權衡維持「動態清零」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正處於兩難。

邱達生:「問題是,它選了其中一個,另外一個就可能倒下去。它要清零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醫療設備不足,還有中國國產疫苗不好。若(管控)放鬆的話會出現兩個情景;若沒有發生疫情控制不住的話,明年(中國經濟)大概會比今年好,可是今年很多生產已經外移了。大家對中國的政策還不是很確定,二十大之後對外資的態度也不是很確定,所以不見得(中國經濟)在2023年會馬上回去。」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則推測,未來北京有可能把防疫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

司令:「葫蘆里賣的藥本質上就是,把核酸檢測這個產業鏈體系納入到整個中國國民經濟體系的序列當中,用核酸檢測來發展這樣一個國民經濟,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也一直是中國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譬如說,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醫療體系的建立。類似的產業鏈體系,恐怕是中國政府應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矛盾的策略。」

金融學者司令(圖)推測,未來北京有可能把防疫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司令獨家提供,拍攝日期不詳)

大水漫灌能否救經濟?

疫情加上各地爛尾樓問題導致中國土地收入大幅減少,而防疫封控開支卻大幅增加。有經濟學者估計,今年前10個月,中國的財政赤字是去年同期的3倍。如果不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明年難以達到5%的增長。

台灣經濟學者邱達生表示,2009年中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大水漫灌」,大力推動地方基建投資,但這次即使想再出招也恐怕有心無力。

邱達生:「2009年,中國是怎樣把GDP(增長)拉到9.3%的呢?就是讓固定投資增加24%,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交由地方政府去做。這是前所未有的力道,所以那時才有很多重複的基礎建設。如今2022年,財務之所以無法大幅投入是因為它已經沒有子彈了,尤其是地方債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導致它無法回到2009年的『大水漫灌』。」

金融學者司令認為,舊債不斷累積下,實際上中國只剩下最後一招。

司令:「用發新債得來的錢償還舊債,這是中國政府現在唯一能做的;另外,中國還可以增加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投資規模,但是由於國際主權評級對於中國政府長期走向並不看好,恐怕第二條路是一條死路。」

但司令警告,若明年中國仍不能實現GDP增長目標,在債務擠壓下勢必面臨主權信用評級破產的危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03/1837377.html